摘要:高中英語教學提倡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出發,注重學生參與實踐、體驗生活,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筆者就高中英語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作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 創新思維
一、注重導學設計,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說興趣可以轉化為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直接動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從學生感興趣的心理出發,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教師的導入要新穎、靈活、多樣,能夠迅速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自覺學習和創新的狀態。
二、培養自立探究,巧設創新探索機會
素質教育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育,學生需要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能力。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創新的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銳意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其獨立獲得知識,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培養自立探究,巧設創新探索機會
素質教育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育,學生需要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能力。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創新的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銳意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其獨立獲得知識,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聯想的流暢。有了任務,語言學習就能從知識的講解和規則的理解,發展到意義的表達和能力的培養。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交際情景的創設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創新地運用語言規則進行新思維,表達新概念。所以,很多任務型活動,如,在學習數字后讓學生打電話;學習了一定的指示性語言后,安排學生給機器人發指令;在積累了一定詞匯后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都能培養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逐步達到創。
四、立足課本,開展整體教學
我們是農村中學,缺乏外語環境,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來源只有課本,大部分學生只能通過課本來獲取信息,提高詞匯量。為此有效地提高課本材料的閱讀是重中之重。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是把課文當作一個整體來讓學生感知,把課文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獨立整體,要求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整體內容上,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傳授知識和語言技能訓練的語言環境,吸引學生進入交際角色,使課文教學作為教師、學生互相作用的積極過程。在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學生的課文內容、基礎知識、基本語法、聽、說、讀、寫綜合訓練,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綜合語言知識的能力。下面是有關閱讀教學的幾個步驟:
(1) 閱讀前,教師先教一些較難的單詞或詞組或有礙課文意思的單詞或詞組。(留一部分生詞讓學生在閱讀中猜測)而后介紹一些跟閱讀內容相關的一些背景知識;然后根據文章標題、插圖或利用簡筆畫等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如在教學八年級英語(下)Go for it,Unit3,Section A,3a的閱讀短文時,教師先教一些詞組。e.g.land,surprise,seniority,amazing。然后拿出掛圖,讓學生描述各幅圖畫的內容,叫學生猜測文章可能要描述的事情,教師再給出一些短語,e.g.walk down,land,got out,followed,went into...called the police,arrived,visited,called the TV station,讓學生用這些短語結合圖畫內容連成一篇短文。這樣,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大意及詞組的運用有了初步的印象。
(2) 閱讀時,以細節閱讀為核心,合理分析課文的性質和結構特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先提出幾個指導性問題,播放錄音,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師設計的問題。學生聽讀后,對文章的內容有了進一步了解。然后要求學生默讀,解決教師精心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先易后難,先理解后拓展,先淺后深,兼顧差生和優生的原則。通過聽讀而后默讀,解決問題,學生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整體結構已有了大致了解,已經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3) 閱讀后,學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來應就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和精練:即英語課堂中的排疑解難的過程,是消化重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后解讀。另一種是讓學生提出預習時或閱讀后不解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這一環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做到精講精練,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在解難后教師可讓學生復述課文,做一些語言知識點練習,或圍繞課文內容開展各種形式的筆頭練習,進而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語法知識的理解。
五、語結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如果我們不重視文化知識,顯然會落后于客觀的需要。所以,必須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了解和熟悉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以達到更順暢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 994.
[2]王篤勤.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外語界,2002(5).
[3]孟憲英.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J].遼寧高職學報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