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我們要弄清楚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明確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關系。要加強雙基教學,加強啟發教學,重視課外活動,重視學法指導
關鍵詞:化學 教學 素質教育 啟發 智力 非智力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化學知識、技能,更要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若對學生的智力開發認識不足或方法不佳,則必然要影響學生的智力開發,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智力呢?素質教育的落實是關鍵。
一、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沒有考試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顯然也是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誰也不會認為“交白卷”是素質高的表現。然而,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于發展,著力于基礎的教育,其根本出發點是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化學是中學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科學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化學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然而,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也并不是“齊步走”,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作出不同的要求。一要保障優秀學生的正常發展,要盡可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愿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二要提高中等學生的現有水平,讓他們“吃好”,鼓勵他們趕超優等生;三要加大轉變后進生的力度。對后進生不能歧視,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習成績上的暫時落后。作為化學教師應利用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環境以及化學趣味實驗等有利條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產生迎頭趕上的學習動力,使其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事實上,隨著考試內容及考試方式方法的不斷改進,高分低能現象也在逐漸減少至最低程度。從這個意義講,考試與素質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二、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關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為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個性特征,主要包括:興趣、動機、理想、氣質、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為的或心理的活動中起著動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而中學時代,正是一個人的智力因素迅速發展,非智力因素逐漸形成、發展和趨于穩定的關鍵時期。非智力因素應如何培養呢?它與智力因素一樣,同樣有著自身的發生、發展規律。化學教師往往利用化學實驗中的發光、發聲、發熱、顏色變化、狀態改變、氣味等奇異現象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接著,教師又通過形象生動、準確明白的講授、以及性質聯系用途、理論聯系實際等教學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導和鞏固,還有作業與考試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漸使好奇發展為興趣。興趣比好奇要深刻、穩定、具體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發展為喜愛、愛好和熱愛。當學習成果常與榮譽、理想和抱負聯系在一起時,喜愛、愛好和熱愛就融有強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穩定、持久而強烈的動力特征。由此可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存在著一個開發和引導、穩定和鞏固、發展和提高的過程。不僅如此,它還有一個特點是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反復性,此外,也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約。因此,只有讓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發展,其心理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發展。
三、在化學教學中如何開發學生智力
1、要加強“雙基”教學,為開發學生的智力奠定基礎
智力和知識、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一個人對客觀事物一無所知,就根本談不上有什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缺乏一定的知識,就會阻礙學生智力的開發,因此,要開發學生的智力,教師就必須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從化學這門學科而言,就必須通過課堂理論課的教學,把反映客觀物質本性的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理性知識,在實驗中加以檢驗,并對實驗中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達到智力開發的目的。要完成這個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講練結合。所謂“精講”就是畫龍點睛地把重點、難點和實驗成敗的關鍵講清楚。“練”就是根據教學目的,精心設計各種習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2、堅持啟發式教學方法,為開發學生智力創造條件
智力的開發與學習知識雖有密切的聯系,但智力的開發又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對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理論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使理論知識滲透于實際生活中。如果教師注入式灌輸,學生就只會死記硬背、照方抓藥、機械的模仿,智力就難以開發。如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常會得出一些反常的實驗現象,有的甚至實驗失敗。對此,學生往往會向教師提出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些提問,教師應該與學生一道共同分析實驗操作中每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所在,并讓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這樣才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深入細致地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采取各種有效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活躍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觀察、思維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3、重視練習與學法指導,為開發學生智力提供動力
現在誰都知道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很重要,應如何培養呢?我認為有兩條途徑值得重視,一是指導閱讀,二是指導練習。指導閱讀就是要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特別建議:最好的閱讀材料是教材。初中化學新教材圖文并茂,思考性、可讀性強。且正好與課堂教學相配合,既起到課前預習的作用,又能使自學成果在課堂上得到及時的驗證,從而增強自學信心和激發自學的興趣。教師給出適當的閱讀任務——要解決什么問題。教師對教材中的文字說明、圖像圖畫、數據等應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指導練習包括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為學生選擇適合的練習題,使學生免出題海之苦。這里若將習題分為兩類的話,一類則是為學生及時消化和鞏固新學知識,使新學內容與原有知識同化后,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即所謂“形成性練習題”。另一類則是提高題,即對某一知識點從各個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進行揭示,使解題時對該知識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同時需要運用類比、分析、歸納、綜合等多種思維方法,使思維的廣闊性、敏捷性、嚴密性、創造性等各種思維品質得到有效的鍛煉。二是要通過典型習題講解,不僅教給解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學會通過練習之后去整理知識、使知識在頭腦中清晰化、條理化、網絡化。因此,每做完一道習題應該進行反思,如這一問題我是怎樣解決的,應用了哪些相關知識?我是怎么想到這種解決辦法的?還有其他解決辦法嗎?
綜上所述,有關在化學教育中突出素質教育的問題,一要提高認識,二要真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三是要堅持不斷地貫徹到底。實施素質教育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責任與義務,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的貫徹執行,為國家培養現代化的人才而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