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是高校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然而,我校是2008年從成人教育高校改制為普通高等院校,教師隊伍逐漸擴大,青年教師成為學校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成為學校發展的首要任務。當前我校在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明顯成效,但是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加以高度重視,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青年教師 師德師風 建設 研究
一、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
1.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當今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競爭歸根結底是以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增強要靠人才的推動。各國普遍達成了一個共識:未來國家之間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育,教育的發展關鍵在教師。因此,提高教師隊伍水平是當前十分迫切的任務,提高教師隊伍水平的重要內涵是師德師風的優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一個國家、一所學校培養人才的基礎。師德師風建設應當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和基礎。我們必須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師資隊伍建設的首位,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2.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
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是通過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的功能來完成的,是通過高校的學風和校風彰顯的。高校“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離不開教師的奉獻,良好的師德師風為高校“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功能的有效發揮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隨著我國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人們的傳統觀念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有小部分人開始追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這一現象的出現更突出了高校教師秉承優良傳統、發揚奉獻精神的重要性,高校教師保持優良傳統有利于高校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為高校學生和社會人員樹立典范;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同時,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象征著一所高校的精神風貌和辦學風格,影響著高校的學風和校風。因此,師德師風建設是高等教育提高的重要保證,沒有優良的師德師風,也就沒有優良的學風和校風,高等教育質量也就難以保證。
二、貴州師范學院概況
在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一批批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應運而生,我校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成功改制,并成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978年建校(貴州教育學院),辦學30多年,為貴州基礎教育培養了10萬余名中小學教師和其他應用型人才。2008年開建烏當新校區,占地623畝,同年十月搬入。 2009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改制為普通本科高校(貴州師范學院)。我校現已基本形成了以文學、理學、教育學為主要學科,經濟學、管理學、史學、法學等為拓展學科的學科框架。
貴州師范學院學生數、教師數統計表
單位:人
注:該表統計時間為2011年5月30日,年齡段按2011年6月1日止計算。
從上表可以看出,我校現有學生9242人,專職教師309人,學士128人、碩士160人、博士21人;30歲以下的有97人,31-40歲的有131人,40歲以上的為114人。加上行政人員、輔導員246人,今年新進人員99人中,大部分都是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我校教師編制為1000余人,還需大量引進或招考,我校教師隊伍逐漸擴大,青年教師成為學校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加強學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成為我校發展的重要任務。我校領導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上雖然也非常重視,在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三、我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不僅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更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價值取向。我校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問題高度重視,在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問題上采取了許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諸多主客觀復雜因素的影響,我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問題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扎實的理論修養,思想政治意識淡薄。有些青年教師從未讀過馬列經典著作,對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學習不深入,不能合理地理解現實中的不良現象,進而把自己的錯誤理解帶入課堂,對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2.缺乏清晰的思想認識,對自己工作定位不準確。青年教師不能很好地把理論教育和德育相結合,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輔導員、專業課教師,而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專業教師的事情,而忽視了在自己的輔導或專業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3.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功利思想嚴重。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不斷地完善,人們的價值觀也在不斷多元化。有些教師開始放松對崇高理想的追求,把本職工作僅當做謀生手段。少數教師為了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走所謂的學術“捷徑”,不但造成科研學術成果的含金量下降,甚至出現了一些學術不端的行為。有些教師利用學校教師時間支配自由度較大的條件,在校外擔任多重職務,或者自己辦企業,過多地從事與教書育人無關的牟利活動。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校良好的學術氛圍,也損壞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4.缺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有些青年教師思想僵化、觀念陳舊而又不求進取。教學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課堂枯燥單調、沉悶乏味,所教理論的說服力不佳。
5.不能做到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有些教師不能很好地明確自己的地位,對自己要求過低,常常儀表不整、舉止不雅、語言粗俗,有的甚至隨意中斷教學,隨便吸煙,在課堂上接、打電話。
四、加強我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策略
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關鍵在于建立與學校教師職業特點和時代特點相適應的師德師風體系,使青年教師明確師德師風的基本要求。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自律是關鍵,他律是保障,只有在自律和他律的內外因相互作用下,才能保證我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修養得到提高。
1.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的規范機制。當前我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缺乏規范的機制,不能很好地規范教師的行為。對此,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的規范機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嚴格實行進入前的“政審”制度。青年教師不僅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傳播者和維護者,更是學生的活榜樣。因此,關注青年教師在入行前的“德行”,是確保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前提。目前我校青年教師的準入制度還不夠完善。雖然為了引進人才,把高學歷放在引進或招考條件的前面,但德行是不能通過學歷反映出來的。試想如果一名青年教師在學歷、學術方面有非凡的成績,然而在德行上卻是不合格的,那么將會什么樣的惡劣后果?因此,應該不斷完善青年教師職業準入制度,加強進入時的政治審查制度,更加注重其道德素質。
第二,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考評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師德現狀,從而更加充分地發揮師德的導向和監督作用。對此,制定一套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核制度,是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關鍵所在。首先,要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統一實施考評,并設立專門監督建構來監督考評的具體實施。其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在制定考核制度時要廣開言路,最大限度地征求全校師生的意見,并采納其合理的部分。最后,必須要保證考評的客觀、公正、公平。只有做到客觀、公正、公平地考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勵和約束教師,從而使其更好地遵守這一考評制度。
第三,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獎勵和懲處制度。建立科學的師德師風獎懲制度,就是要做到對師德師風表現良好的老師進行表彰、獎勵、宣傳,對師德師風表現不佳的甚至師德師風敗壞的教師進行批評教育并給予相應的懲處;就是要將師德的考評結果與教師的聘任、晉升、工資、評優等直接掛鉤,切實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分發揮師德的導向功能。
第四,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制度。教師的師德師風水平是不斷變化的。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各種名利的誘惑、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惑等都可能使教師動搖當初對教育事業的選擇,都可能使教師為了一時的名利而做出不利于師德師風建設的事。因此,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不斷地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和培養,尤其是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教育。學校不僅要在平時的教師培訓中加強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教育,還要更加關注他們的生活,使青年教師時刻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工作熱情,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我校的教育事業。
2.加強自我修養,建立青年教師的自律機制。自我修養是自我要求、自我改善、自我陶冶、自我提高的活動,是對自身自由、欲望、利益的限制。盡管自我修養往往或多或少要有一定的犧牲,但這種限制和犧牲只是暫時的。高校青年教師不僅肩負著傳遞統治階級思想的任務,也肩負傳播文化知識的任務。這就要每位高校思想政治課理論課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職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樹立自尊意識,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要建立師德師風自我評價系統,使教師不斷地自覺校正自身行為,調動其提高自身師德師風的主觀能動性;要不斷更新自我觀念。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樹立長遠的教育目標,用全球化的思維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合格教師。
總之,師德師風建設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是學校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對于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問題,我們必須引以高度重視并力求從他律和自律兩方面來加以解決,從而增強我校青年教師參與師德師風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確保我校充分發揮培養人才、引領潮流、服務社會的功能。
參考文獻:
[l]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劉鐵芳.走在教育的邊緣[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朱永新,袁振國.中國教師:專業素質的修煉[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愛萍.對高校加強師德建設的必然性及措施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7).
[6]張惠選.繼承傳統注入高校師德新內涵[J].思想教育研究,2008(6).師資建設
[7]楊麗英.高校師德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8(23).
[8]王正榮.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6).
本文系貴州師范學院2010年首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項重點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