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城逐步加快,城鄉差距逐漸縮小,城市務工人口逐漸增多,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與日俱增。這些垃圾不僅污染環境、破壞了城市景觀,而且傳播疾病,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成為社會公害之一。
一、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現狀
1、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及分類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產生或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而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根據垃圾的不同產生來源和性質,普通垃圾:指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產生的廢物的總稱。包括廢紙品,廢塑料、廢木材、碎玻璃、廢金屬制品等。主要來源于居民小區、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商業集中區等。食品垃圾:指人們在加工、存貯、買賣、食用各種食品過程中所產生的殘余廢物的總稱。包括彩頁、剩余飯菜、腐敗過期食品等。主要特征是易腐爛,易產生惡臭氣體,生物降解性強。主要來源是居民小區、飯店、商業集中區和農貿市場等。建筑垃圾:指城市基礎建設施工過程急救建筑拆除改造過程中產生的廢物的總稱。包括磚瓦、碎石塊、混凝土塊、廢木材、廢管線等。清掃垃圾:指清掃街道、公園等公共場所收集的廢物。包括泥沙、落葉、果皮紙屑等。主要特征是易腐爛物質少、含水量少、熱量較高。
2、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及特征
近年來,由于人口的增加、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平均以8.98%的速度持續大幅度增長,少數城市如包頭的增長率達15-20%。2005年我國城市垃圾清運量已達1.15億噸,預測2011年將達1.2-1.4億噸。
我國城市垃圾在產量迅速增加的同時,垃圾構成及其理化問題也相應地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構成擁有以下變化趨勢:(1)有機物增加;(2)可燃物增多;(3)可回收利用物增多;(4)可利用價值增大。
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措施
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燒三種處理方法。
1、填埋處理法 填埋法是指利用天然地形或人工構造,形成一定空間,將垃圾填充、壓實、覆蓋達到儲存的目的。垃圾填埋處理具有投資小、運行費用低、操作設備簡單、可以處理多種類型的垃圾等特點。填埋法存在以下問題:混合垃圾中的大部分可回收物、可焚燒垃圾或可堆肥組分等被一并填埋,不能再生利用,資源利用率低;混合垃圾滲出液會污染地下水及土壤,處理成本高;垃圾堆放產生的臭氣嚴重影響周邊環境的空氣質量,大多數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填埋氣體直接排入大氣,即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又造成安全隱患。
2、堆肥處理法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廣泛分布的細菌、真菌和放射菌等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在適宜的水分、通氣條件下,進行微生物的自身繁殖,從而將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向穩定的腐殖質轉化。目前堆肥處理主要采用靜態通風好氧發酵技術。堆肥技術適合于易腐爛、有機物質含量較高的垃圾處理,具有工藝簡單,使用機械設備少,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操作簡單等特點。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在我國已有較長時期,但存在如下問題:不能處理不可腐爛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垃圾中石塊、金屬、玻璃、塑料等不可降解部分必須分揀出來,另行處理,分選工藝復雜,費用高,因此減容、減量及無害化程度低;堆肥周期長,衛生條件差;堆肥處理后產生的肥料肥效低、成本高,與化肥比,銷售困難、經濟效益差;許多有毒、有害物質會進入堆肥,農田長期大量使用堆肥,可能會造成潛在污染。
3、焚燒處理法 焚燒法是一種高溫熱處理技術,即以一定的過剩空氣量與被處理的有機廢物在焚燒爐內進行氧化燃燒反應,廢物中的有毒物質在高溫下氧化、熱解而被破壞,是一種可同時實現廢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理技術。焚燒法具有廠址選擇靈活,占地面積小,處理量大,處理速度快。減容減量性好(減重一般達70%,減容一般達90%。)無害化徹底,可回收能源等特點,因此是世界各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垃圾處理技術。近年來焚燒法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但應用并不普遍,主要存在如下問題:建設焚燒廠投資大,建成后運行成本高;混合生活垃圾成分復雜,燃燒的效率低,焚燒尾氣污染嚴重;混合垃圾中餐廚類垃圾含鹽量較高,煙氣中的氯化氫會腐蝕焚燒爐,增加煙氣處理的難度和污染控制成本。
三、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對策建議
1、實行城市生活垃圾的綜合處理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城市處理的都是混合原生垃圾,垃圾成分復雜,有機物、人工合成材料較多。這不僅加大了處理的難度,而且造成了大量資源和能源的浪費。目前我國采用的垃圾處理技術,沒有一種方法能夠獨立地實現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總目標。這就要求垃圾處理技術應由單一銷毀方法向多種方法、互相配合、共同處理的綜合處理轉變。
2、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管理體系 相關部門應制定合理穩定的廢品回收價格和獎懲制度,保證垃圾分類收集和廢品回收的持續發展;通過減免增值稅等經濟手段扶持再生利用企業,鼓勵企業參加與廢品的回收利用、垃圾的資源化等工作;建立危險廢物單獨收集和處理系統;逐步建立獨立系統,收集、運輸共和處理廢電池、日光燈管、農藥容器和廢油等。
3、 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 通過報紙、電視等各種媒介進行環保基礎知識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讓每一位公民了解保護環境的重大意義及環境與自身的密切關系,引導公民合理消費,鼓勵公民自主自愿地參與廢物減量及垃圾分類回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