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大學生個體為出發點,管窺與分析大學校園整體綜合教育與大學生個體的個性教育的落差,以大學綜合素質教育為基礎,來探討學生個性化教育的基本問題,并提出一些發展個性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 個性化教育
一、中國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現狀
21世紀的大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具有個性的學生走向社會工作崗位,并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的工作崗位更需要有個性的人才來點綴我們的世界。但現在學院教育遠遠落后于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要求。而個性化教育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離開綜合素質教育就無從談起大學生的個性化教育。
1、學院式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綜合素質教育是一個世界范圍的研究主題,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高等教育中提出,大學生要對社會有責任感,并要求大學生應該具有適應性、質量、針對性。在高等教育中,綜合素質教育包括專業理論知識素質、人文精神素質、身體健康素質、社交禮儀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在這些教育在,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工作,培養大學生要有基本理論知識、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高等院校的綜合素質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石,而學校往往是通過課程內設置,增加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改革來實現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最近幾年,對理工科學生大量開設人文學科課程,前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楊叔子院士在招博士生是,要求他們會背《道德經》、《論語》前七章,不選不背不接受論文答辯,同時給文科學生開設自然學科方面的內容,藝術類開設了許多綜合知識的課程,通過對學生的綜和教育來提升學生的能力。
另一方面,學院式的綜合教育還停留在先前的灌輸式模式,對于大學生來說,由于學生反感填鴨式教育模式、學校的文化底蘊、教育理念、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學生專業的偏好,學校先前綜合教育措施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個性教育的發展。
2、大學生的個性化教育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不只是教會學生掌握知識,傳承我國文化傳統,而是開發學生潛力、發展學生個性、活躍大學生思想、激勵大學生去創造新的社會生活的開創性事業。但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依然沿襲著基礎教育階段的傳統教育模式,雖然學院式綜合教育大量入駐校園,但淡薄意識和觀念的灌輸及培養,忽視或抑制大學生的個性發展。事實上,大學階段的教育已沒有多少升學壓力的要求,應該能夠給予大學生個性發展以更大空間,但在這方面我們做的顯然還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改進。
如今我國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的缺失,已嚴重影響了許多大學生正常發展,使他們無法利用自己的擅長學識在社會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此時的大學已成為他們逃避社會的避風的港灣。
二、現今大學生個性化教育問題
進入21世紀,中國的高校教育飛速發展已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在反思大學教育是什么時,在這些諸多問題中,大學生個性化教育問題已浮現在社會面前,在這些問題中,我找出以下幾個問題:
1、大學社團基本價值的移位
大學生社團是放飛學生心靈,展現自我個性的最佳場所,而學校的社團在這方面的確起到了非常大積極有效的作用。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藝術節、文學周、知識競賽、歌手大賽等,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參與大學生社團的學生都有同樣的遭遇,社團活動只是大學生頭腦發熱一時之趣,雖然氣氛熱鬧,經費不少,然而有思想水準、有良知與自由情懷的作品少之又少。校園文學充斥著風花雪月、無病呻吟之作,遠離社會與人民。而這些活動往往又是極端功利的,參加者、積極者可能會在各種評獎活動中獲得相應的分數,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今天的大學校園里很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到處彌漫的一種普遍的功利主義心態與行為:把公益行為、政治選擇、價值認同等自我選擇的真實性徹底拋棄,完全背離了培養與發展學生個性愛好的初衷。
2、女大學生個性發展的抑制
與過去的傳統知識女性相比,今天的女大學生思想開放,具有主觀能動性,個性化發展迅速,可這只是一些表面現象,這些只屬于那些出生于富有家庭、相貌氣質俱佳的少數女生,而絕大多數女生沒有逃離傳統的社會性性別歧視,如今社會常常用有色眼鏡來看待這群女大學生,而網上關于女大學生的論戰也是波瀾壯闊。廣東省一次盛大的富豪相親活動,18個據說很有錢的人居然吸引了五萬女性踴躍報名,其中多數是青春靚麗的女大學生,與此同時,有女大學生網上發帖宣布寧嫁老富翁也不嫁男同學引起廣泛爭議,此前在一項針對女大學生的調查中,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聲稱自己更喜歡富翁的兒子——愿意嫁富二代,主要理由是可以少奮斗很多年。這是一種令人刺痛的真實,遠比虛假的崇高可貴。其實整個社會都有一條隱形的以男性為主線的發展路徑,無論是教學工作,還是學生工作;無論是從教育培養、管理制度上還是從心理輔導、素質拓展等都是由男性決定并為男性服務,女性的個性特點和需要常常被忽略,而因此扭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
3、校園文化氣氛的扼殺
大學的校園文化應該是大學最樂于稱道之處,各大學都狠抓校園文化建設,并從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等幾方面入手,并且在大學教育理念導向下,在特定的大學教育活動中所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校園文化。而如今大學校園彌漫著道德虛無與價值迷失,隨著高校新生入學季的到來,新生的入學裝備也在以“幾何級”速度飆升,電腦、手機、相機“三大件”已被認為只是“剛性需求”,汽車甚至股票、房子這樣的“入學新三大件”成為新流行。在校生往往吧學校當成社會壓力的安樂窩,他們不去圖書館,不去上課,不去參加社會活動網絡游戲成為是學生的共同話語,把學校當成了游戲的天堂,他們認為個性的發展,就是在游戲中能拿到第一,這才是他們的大學生個性化觀,這種觀念的意識和缺位,僅是大學校園文化被扼殺的一種現象。我們大學有雄偉的高樓,有寬闊的街道,有美麗的花園,可謂我們校園物質文化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而我們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缺失以儼然阻礙了大學生個性的正常發展。
三、大學生個性化教育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所謂個性化培養,就是根據大學生個人的教育狀況、性格、興趣愛好等個人狀況,實施適合個人的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要培養大學生的個性化,應先認清培養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的意義。
1.培養大學生個性的重要意義
當今社會,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民族的靈魂,是實現我國科教興國的指南針,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革與發展都離不開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是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國創新人才數量不多,創新成果不多,表明我國高等教育的缺失、學生個性化方案培養的嚴重不足有關,而大學生個性化教育作為催生個體創造性發展的教育,在個體創造能力培養和生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實施個性化教育,必然能夠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大學生創業不僅有利于提高就業質量,而且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有著巨大推動作用。面對個性、潛能、優勢和職業生涯愿望不同的大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全面的、細致的、系統的創業指導,無疑會促進他們創業能力的提高。因此,為了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把大學生個性化教育作為學校的頭等大事來抓是十分重要的。
2.培養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的具體措施
我國大學教育一直停留在一元式的教育模式,以一個標準、一個要求、一樣的教育內容來塑造統一規格的人才,為發展大學生個性化教育就必須摒棄這一傳統的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培養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的理念,切實的制定大學生個性化教育方案。
(1)厘清個性化教育與綜合教育的區別
大學為我們提供綜合素質教育,而大學生個性教育是綜合素質的一部分,同時個性教育也是綜合素質教育不可或缺,只有認清他們的區別,才能客觀的認識到個性化教育在高等院校教育發展的方向。我們在上文中詳細的論述,了解到綜合素質教育是一顆蘋果樹,個性化教育就是這顆蘋果樹上的蘋果,是大學教育收獲的果實。所以,個性化教育的發展不能偏離綜合素質教育,而綜合素質教育不應束縛大學生個性化教育。
(2)重視培養個性化方法和技能的實踐操作
這一教育特征應貫穿于整個教育活動,并適用于各種傳統和新型教育方法中。它所產生的積極效應與社會功效如上所述并且肯定是有不及而無過之。面對各種各樣的人才需求,如果沒有基本的培養方法和技能的實踐操作怎么能夠提升自身的素質和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呢?這種教育的方法、結構、特點、教育模式、制度建設,仍然有許多停留在探討階段。因此,無論是在傳統綜合素質教育等類似課程中,還是在個性教育培訓的相關的講座中,本特征皆是最突出和最明顯的。
(3)學校應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制定詳細的方案
大學生個性化教育來自學校,大學有義務為大學生量身定做個性化發展方案。這個方案主要應注重于教師、學生和校方角力。對于學生來說,有不同的專長、興趣愛好、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對他們來說就應為他們制定不同的課程、選修、教學實驗和實踐。對于教師而言,由于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對學生就應區別對待,為他們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而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質量也在此反映。校方也應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為學生個性化教學制定出相應的管理制度,并制定相應的質量評價標準,這不僅能避免質量上的失控和可能造成質量評價的不公。
(4)加強宣傳和樹立良好的形象
在現今中國高等教育中,個性化教育還是一種比較前沿的教育模式,學校和社會對他并不了解為了帶動個性化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的接受,對它進行宣傳是必要的。個性化教育成功在于他能為大學教育樹立榜樣,為社會輸出創新型人才,為人們的理解和支持,它不僅是在塑造大學高等人才,也將為中國現行教育模式尋找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