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顏色在不同的民族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自己的色彩審美觀念,紅與黑這一明一暗,一陰一陽的顏色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常常被放置在一起,中國人對它們的偏愛深根蒂固這來源于中國人獨特的色彩審美觀。
關鍵字:紅與黑 色彩審美
色彩是一種自然現象與客觀存在。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民族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色彩審美觀念,給色彩賦予不同的文化與內涵。
紅色被譽為中國的“國色”有著一個好聽的名字“中國紅”。“中國紅”這樣的字樣無疑貫穿了它獨具特色的民族性。中國色彩的民族性還表現在對黑色的崇拜。紅與黑這一明一暗,一陰一陽的顏色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常常被置在一起。他們是光明和黑暗的象征,是生命與死亡的象征,又是喜慶和晦氣的象征……它們順應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起彼伏。遠古人類在原始活動中都產生紅色與黑色的崇拜,這不是一個偶然。在史前時期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的墓中都發現過在尸體的周圍撒有紅色赤鐵礦粉末;許多壁畫都是用紅色來描繪在黑暗洞穴中。這些除了對色彩的感受以外還具有巫術和原始圖騰的意義。
首先,從色彩的物理性及色彩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反應看“紅”與“黑
紅色是可見光普中波長最長的顏色,普通人是無法看到波長長過紅色的射線。 紅色是所有色彩中對視覺感覺最強烈和最有生氣的色彩,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發生的直接影響。心理學家做過許多實驗發現,在紅色環境中,人的脈搏加快,血壓有所升高,情緒興奮沖動。
黑色可以定義為沒有任何可見光進入視覺范圍。顏料如果吸收光譜內的所有可見光,不反射任何顏色的光,人眼的感覺就是黑色的。盡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許多人卻認為不受光只是沒有感覺,而黑確實是一種感覺。紅色和黑色在史前的人類活動中作為主要色彩出現的,這是出于本能。除了物理性以外從人類的色彩觀念來說,它與特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的心理感受的不斷強化有關,與人類文化密不可分。
第二,從人類活動的角度看“紅”與“黑”的地位
“紅”與“黑”源于太陽的東升西落,日月交替,黑暗與寒冷的恐懼,火焰的溫暖,茹毛飲血的感受。它是太陽、火焰、血液的象征。
彩陶是新石器時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藝術形式。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天然的氧化鐵和氧化錳做顏料進行描繪,多以黑色、紅色為主,再經過窯在攝氏一千多度的高溫中燒制后,于橙紅色的胎低上形成黑紅白等圖案的一種陶器。“無論施依或彩繪也都是從紅色開始的,隨后才是黑色和白色,這不是什么偶然的巧合。人們想盡方法去追求的這些色彩,正體現一個民族在原始文化發端時對色彩的審美觀念?!北热缪錾匚幕昂罄^的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主要有“黑繪紅陶”、“紅、黑兩色彩陶”與“紅、黑、白三色彩陶”。陶胎有以紅為主的,也有以灰、黑為主的?!薄芭畫z采五彩石補天可見這是一種對天的交往,陶器就是祭天的禮器,繪陶的顏料是礦物給陶器繪彩,不就是用源于石的顏料,成為一種巫術觀點的圖畫去與天交往,從而達到特定的現實目的,補天無非是要求轉變天象的一種行為。彩陶的發明,既是一種新的通天手段的出現,是對自然(天)的一種征服,又是一種能制造彩陶的新人的發現,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就改變了自身的自然(造人)”在這里紅色與黑色同樣用來祭天的“也就是說,紅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賦予了人類(社會)所獨有的符號象征的觀念含義?”。
商代的文化中占卜最為重要,無論大小事都要進行占卜,因為這不僅決定著人的生死禍福,而且決定著整個宇宙的兇吉運轉,中國人的墨色文化心理,是源于原始宗教時期的龜崇拜,由于對龜所代表的神意不僅決定著人的生死禍福,而且決定著整個宇宙的兇吉運轉,所以他在人的心中成為最高的權利象征,由于生物常識我們都知道,一般龜越老它的顏色就越呈現為玄黑色,這樣一來龜崇拜轉化到色彩觀念上,就衍化出玄黑色崇拜了。甲骨文中對紅與黑就有這樣的記載:“癸丑卜,嗄貞,左赤色……”(《合集》29418)赤馬,赤色的馬,與后代所說的紅馬意義相同或相近,則赤表示紅色。
“丁丑卜,妣庚史,唯黑牛其用。”
“……卜,小乙卯,唯幽牛,王受祐?!保ā锻湍稀?63)幽牛,幽色之牛?!秶Z楚語上》“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表f昭注“幽,訚也?!币部梢杂米鼢?,表示黑色。
漢以及漢以前是以五色為主,但不是平均對待,而是以黑紅調為主。據記載,“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輸之于宮以為食器。……舜禪天下而傳之于禹,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鼻亟y一六國之后,易服色與旗色為黑。王國維的《胡服考》中說“漢代尚赤”,這不僅是因為黑紅兩色具有較為穩定的物理、化學性以外,更多的是人們觀念上的原因?!爸钡轿簳x時期佛家美術的傳入改變了黑紅基調?!鄙心内厔葑源艘恢卑l展,影響了后來人們對色彩的認識和利用??梢娂t與黑在中國色彩發展中的顯著地位是經過長期審美心理積淀而形成的。
這種對“紅”與“黑”的偏愛,變成了我國根深蒂固的的傳統。
第三,從中國傳統文化分析“紅”與“黑”的審美
“紅”與“黑”是一對強烈的對比色,同時也是一種相生相克的文化。由此形成了特有的色彩宇宙觀,與表現宗教、神話的色彩象征主義相對立,這些和中國人的宇宙觀密切相關。春秋時期出現了更具普遍社會意識內涵,即納入“陰陽五行說”哲學軌道的“五色觀”。
殷人崇拜萬物有靈?!吨芏Y 月令》有“大饗遍祭五帝”的記錄。五方指東南西北中的方向。也就是說有祭拜方向。色彩與方向相對應也有著對色彩的祭拜。五行組成世界的物質是金木水火土。
《尚書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薄兑葜軙罚骸拔逍校阂唬谖凰?二,赤為火;三,蒼位木;四,白位金;五,黃位土?!庇谑巧示透逍邢噙B構成宇宙的基本元素。
五行相生相勝也就是五行相鄰的要素是相互生成的相隔的要素是相互克制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勝: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色彩上就有相對應的相生相勝關系。白生黑,黑生青,青生赤,赤生黃,黃生白。黑勝赤,青勝黃,赤勝白,黃勝黑。
《周禮》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相次是互為對比的意思。紅與黑分別代表南方和北方,“天玄地黃”,“玄”即黑。天的色彩為黑,四方中最神圣的北方也是黑色,由于五行相生相勝的關系顏色相生相勝出相應的間色。紅與黑都屬于正色因此它們都屬于尊貴的顏色。
《荀子.法行》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故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边@種將自然事物比擬人的道德,是自然特征的人格化、道德化,就是“比德”。古人人比德于自然,對自然物的審美觀,首先是從人自身的倫理道德社會觀念出發的,就意味自然美的本質是自然物所象征、比擬的社會美。社會美不是自然物固有的,而是人的觀念賦予的。儒家色彩觀中色彩的美,是色彩暗示了人的美德,色彩表現的不同人所具有的不同品格。儒家這種類比的思維方式在中國色彩觀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焙沃^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篇第三)孔子的意思是在布帛上施加繪彩,應在布帛織出之后,他是以此來比喻“禮后”的,他認為仁是禮節儀式的思想內容,禮節是人的外在表現,首先要注重仁德。儒家尚禮關乎色彩在人間的倫理性。孔子主張“尊王攘夷”,主張尊敬最高的統治階級,所以顏色在儒家思想中也含有很強的階級觀念點。紅色是中國色彩體系中與黑色同等重要的顏色。《禮記》中記載:“天子丹,諸侯黑,大夫蒼,士黃?!?“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保ㄠl黨篇第十)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陽貨篇第十七)朱:大紅色是正色。古代以五色青赤黃白黑為正色,其他為間色,紫不是正色。正色為尊,間色為卑,上下尊卑,官位等級都要選配相應的色彩,不同場合所穿的衣服的顏色都是相對應得。這里黑與紅都同為正色。色彩已經被周人納入了“禮”的范疇?!疤熳育埿枺T侯黼,大夫嬔, 士玄衣熏裳。”《禮記正禮》.
孔子講中庸“中庸之為德也,其志矣乎。”——“和為貴?!笨鬃拥闹杏共皇瞧接挂膊皇菦]有態度,而是一種高度的和諧。在色彩上他強調的也是一種和諧不會去強調某一種顏色,而這種和諧來至合乎“禮”的規定。
老子主張的是“無為而無不為”。一切都蘊含在自然之中,一切順應著自然的發展。追求的是“道法自然”。其色彩觀是追求自然色彩的平淡素凈之美。道家。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任繼愈說“玄”即深黑色。是生五色的“母色”,老子曾提到“五色令人目盲”,莊子也提出了“五色亂目,使人目不明”在五行說中“紅”與“黑”代表的是不同的方位;儒家的“紅”與“黑”是帶有“禮”的社會美;道家崇尚的是“黑”。這里的“黑”并非我們物理學所表現的黑白元素的“黑”。老子哲學中所說的“黑”是要超越所有的界限而達到一個無限的時空。是個體精神同大自然精神的契合。是哲學中的 “虛空”“無”,這也正是符合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學思想?!昂凇鄙詈笱葑兂闪酥袊L畫中的“墨色思想”。中國人的色彩觀對中國文人畫的色彩美學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人畫崇尚水墨,這與中國人自古對墨的文化崇拜有關。老子說:水墨不加修飾地近于玄化的“母色”,所以黑色中又蘊含五色。在中國文人畫中墨分五色只有墨的濃淡,這是藝術家對生活、自然的認識和理解后對色彩的深化與提煉。但這里的濃淡不是像西畫那樣表現的是客觀的光陰,而是蘊含著萬物與萬物的光彩。墨,色相樸素而簡單但層次又是豐富的顏色,它已經超越了事物本身進入神秘的境界,它是哲學的選擇,水墨畫作為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它的表現形式和審美意識,極大地影響中國藝術的發展。紅色在中國水墨畫中與黑色同等重要,一幅完整的水墨畫最終也缺不了那枚紅色的印章。那一抹紅是給變化無窮的水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是色彩上的對比,同時也是虛實的對比,增色不少。一同成為中國的 “國粹”。深受人民喜愛的老藝術家齊白石老年開創的“紅花墨葉”一派正是基于這紅與黑的鮮明對比。黑與紅兩色并置所產生的莊重穩定的色彩效果已被充分認識,紅色一直與黑色相伴, 在中國的習俗中逢喜事或每年的春節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底黑字的春年,以表示吉祥、喜慶?;谶@些因素中國人對紅與黑的偏愛遍及到每個國人的心中。
參考文獻:
[1]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中國哲學問題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2]王文娟.色墨韻章中國畫色彩的文化探源 [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5
[3]張法.中國藝術:歷程與精神[M]. 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54
[4]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7
[5]趙誠.甲骨文與商代文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1
[6]劉星.傳統藝術精神的守護與超越[M].西安:山西人美術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