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及高教育成本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現在的中國社會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與重視。一提到獨生子女,很多人就會想到“小皇帝”、“小太陽”、“421綜合癥”等等詞匯,雖然,這并不是一個全面的理解,但是也從某個側面暴露了中國社會獨生子女問題的嚴重性。
關鍵詞:獨生子女教育 問題 對策分析
一、獨生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
1、獨立生活能力差
在平時的生活中或是許多朋友的談話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許多抱怨,尤其是一些高中教師。他們認為現在的孩子許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大多都不會做,比如洗衣,洗襪子之類的小事,大部分都是父母代勞,即使不是父母代勞,也會有保姆等其他人代勞,而父母認為他們為孩子做事理所當然。父母的全權代勞,導致了許多獨生子女生活能力差。
2、“自我為中心”心理強
當代中國獨特的“4+2+1”家庭模式,使得獨生子女處于模式中“1”的關鍵地位,獨生子女作為父母的掌上明珠、“三十畝地里的一棵獨苗”,不僅有父母的疼愛,更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溺愛與嬌慣,使孩子成為家庭中的“支配者”,家里大事小情圍著孩子轉,大人處處圍著孩子轉,甚至孩子提出無理要求,也采取遷就縱容的態度。當他們步入學校、走入社會時,她們依然沒有改變這種心態,以致在處理問題、應對人際關系時表現出冷漠、毫不在乎、自私的心態。
3、社會適應能力差
“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養育一個能夠不依靠你而獨立生活的人”,獨生子女由于沒有兄弟姐妹,平時家長擔心孩子出門受欺負,又不讓孩子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耍,孩子就只能一個人呆在家里獨自玩。這樣的環境容易使孩子養成孤僻的性格。由于失去了和同齡孩子玩耍的機會,而且在孩子長期成長的過程中,主要以大人作為主要的玩伴,遇到事情大人會主動遷就孩子,失去了同齡人交往鍛煉的機會,孩子長大后多半就不善于和別人交際,要么顯得嬌慣任性,要么顯得愚笨呆板。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膽小、不合群性格特點、缺乏待人處事的勇氣和智慧,社會適應能力差。
4、叛逆心理強
獨生子女有著父母對他們過分的“愛”。這部分愛不僅有過度的寵愛,還有父母對孩子抱有極高的期望,提出嚴格的要求。孩子不得不按父母的要求行事長期的尊從父母使得獨生子女產生壓抑、憤慨的情緒,從而導致逆反心理。尤其在青春期時期,叛逆情緒表現更加明顯。孩子做事沖動,想法簡單幼稚,對待父母的嚴厲管教和長久的專制要求逐漸不滿,進而愈演愈烈,產生了很多令人遺憾的后果。殺母、殺父的事件時常可聞,令社會震驚。
二、獨生子女教育對策
如何讓為獨生子女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1、學會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在一定程度上是平等的,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觀點、看法、喜好。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充分的發言權,尤其是一些涉及孩子未來抉擇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家長“一言定”,有些家長在孩子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一再強調哪個專業好就業,哪個專業賺錢多。這個時候更應該問問孩子內心的想法,孩子將來想做什么。這一點我覺得中國人還是應該向歐美國家學習,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權,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未來的道路完全掌握在父母手里。也許有時孩子與父母的意見嚴重相左,畢竟父母是過來人,懂得比較多,而且父母再怎么專權也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父母應該與孩子更好地溝通,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你為什么這樣,使孩子心甘情愿的尊重并服從父母的選擇。
2、營造開放的環境
人們都說“三歲一代溝”,一個家庭,尤其是現代家庭,父母與獨生子女之間年齡相差較大,代溝的出現不可避免,但如何給予修復和填補?關鍵是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開放的環境,家庭成員之間可以暢所欲言的談自己的想法,父母要鼓勵孩子多發表意見。父母與孩子之間有問題、有看法要當面溝通,不要讓矛盾積壓,最后只能使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更加疏遠。當家里一個人遇到困難與問題時,其他人才能夠理解他,支持他,從而達到心靈上的一種默契,成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3、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學會獨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個獨生子女都需要學會獨立,父母終有一天會老去,獨生子女如果沒有獨立的生活技能,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父母的責任不僅是生育他,養育他,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讓他在自我實踐中體驗生活的艱難與樂趣。父母不要一味的做孩子的拐杖,而是要放開雙手,給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獨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挫折,作為父母,不應該讓孩子成為溫室里坐享其成的花朵,而應該成為孩子堅強的后盾。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發展空間,鍛煉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這是父母應該做的也是必須做的。由于經歷了足夠的歷練,孩子走出校園后會很快適應社會。相反,如果把孩子放在蜜罐里養著,過著應有盡有,衣食無憂無的生活,那么這種孩子很難適應社會,吃不了苦,受不了罪,最后只能被社會無情淘汰。
4、教育孩子團結合作
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溺愛,加上家庭中不可撼動的獨一無二的位置,使得大部獨生子女在考慮問題、處理問題時始終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對問題的認知狹隘、甚至產生偏頗。學校應該教育獨生子女在人際交往中要懂得團結合作,學會與人溝通與交流。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講究禮貌、熱忱待人。其次,要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意識與方法,教育孩子真誠的欣賞別人的優點與長處,改進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只有禮貌待人、寬厚待人、真誠待人,才會在際交往中贏得朋友,才會在團結合作中戰勝困難。
作者簡介:
趙曉會(1984-),女,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人,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