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現實語言場景,英文電影豐富的自然語言和文化承載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在英語教學中貫穿英文電影的學習,可以有效的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鑒別能力,拓寬其國際視野。
關鍵詞:英語教學 歐美電影 跨文化交際 能力
充分考慮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國際視野的培養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大學英語課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功能。語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揭示著該民族的文化底蘊,如果不了解民族文化就很難對其話語做出準確的推論,就會妨礙交際的順利進行。英語教學大綱中也強調,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能力除包括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外,還包括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因此,針對我國學生在語言學習和跨文化交際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采取適當的對策就顯得格外重要和緊迫。
從國內英語教學的大環境來看,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的真實語言場景并不多,但充滿大量現實語言和現實生活場景的歐美電影卻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容易得到。并且,作為高校外語教學的一個有益補充,歐美電影有如下四個突出優勢:聲形并茂,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提高記憶率;影視是“動感”的媒體,能表現運動的事物,片中的超語言因素和身勢、表情和準語言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語言;影視片中的語言地道權威,其范圍廣泛,展現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人的言語,能提高學生的信心,激起學習的積極性;影視片是進行文化知識教學的重要媒介,看電影可以了解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大到各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小到風俗習慣在英語電影中都有所反映。其中最后一點尤為重要。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語言的特殊性表現在它是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整個文化信息。這充分說明,對任何人而言,要學習和掌握某種外民族的語言,就需要了解、學習和掌握這個民族的文化。由于語言和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第二語言學習常常又是第二文化學習。
歐美電影是西方文化的傳播者,無論是故事的敘述,情節的發展以及人物關系的變遷都有著很多和我們中式思維不太相同的地方,而這些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文化差異,卻不能僅僅從語言分析透徹,這就需要我們對西方文化的一些特點加以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再逐點分析,不斷地加以總結,用心體會東西方價值觀念的不同,以及由此產生的思維方式的差異,通過對西方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綜合理解,將語言上升到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既然歐美電影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具體的實踐中應該如何將歐美電影合理的引入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呢?筆者認為應該緊緊把握一下四個方面:
1.電影選擇的文化定位。應結合教材每個單元所給出的主題來確定應該選擇的電影。也就是說,所選電影的文化主題應該切合教材主題,這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做到相得益彰。主要應該把握三個原則,即相關性原則、尺度原則和漸進性原則。首先,文化教學應緊密結合語言交際實踐,以激發學生在學翻譯的過程中將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兩者的興趣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較好的良性循環效應。其次,應考慮到英語電影里該文化項目的代表性。應正確處理好電影文化內容的歷時性和共性之間的關系,但重點應在當代文化上,適當引入一些過往文化的內容,以利于學生了解某些文化習俗和傳統的來龍去脈等等。最后,文化內容的導入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和領悟能力,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同時還必須注意到文化內容本身的內部層次性和一致性。
2.電影材料的遴選階段。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電影范圍的選擇、對電影進行有選擇性的編輯。在選擇電影文本時,固然要考慮到語言來源的復雜多樣性.讓學生充分接觸到各個時期豐富的語言環境與文化背景,接觸到各種風格的語言形式,但更要體現出主要的文化特征,更好地滿足特定的教學目的的需要。無庸諱言,許多好萊塢大片是以宏大場面中的動作與情節取勝,語言在其中要么只占到極少的份額,要么就是如前所論,更多的是俚語與臟話。相比而言,那些歌頌人類主流價值追求的佳作就成為課堂教學的首選。另外,老師的編輯與加工工作必不可少,除了回避一些不必要的、不鍵康的或冗余的、不適合課堂教學的畫面,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與語言應用、文化分析等相關主題,而且要照顧到課堂時間的安排。
3.教學實施階段。也即合理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階段,這是電影教學中的關鍵性環節。影視片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模式供角色表演模仿,能恰當地、且適當地增強對其它文化的認識。同時能加強聽力或視覺語言理解,擴大課堂活動的范圍。因為電影主要以情節與畫面取勝,所以,即使沒有很好的語言層面的理解,大部分學生也基本上能把握電影的主要內容。更何況,國內市場與網站中提供的電影上大都配有漢語字幕。漢語字幕雖然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情節的理解和對含糊單詞的辨認,但無疑會對語言文化能力的培養。從認知的角度來看,電影以其動態的畫面與聲音,對學習留下的印象稍縱即逝,心理學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對憑聽覺接觸到的內容的記憶效果僅在15%左右,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相應的討論活動來保證學生的語言參與和文化輸入,通過即時具體的活動來加強學習者對文化的感知。
4.學習鑒別階段。我們進行西方電影教學目的是為了了解西方文化的內涵,進而更好的掌握語言,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但是,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西方主流意識形態跟我們國家的意識形態有著本質的差別,有很多完全不同,甚至是互相抵觸的地方。我們應該認真的加以鑒別,不符合我們民族價值觀的地方要理解,但不可接受,更不可盲目的崇拜、學習和模仿。
總之,歐美影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歐美文化的了解。電影是一面鏡子,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的直觀、最生動的反映。它涉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社會文化問題。并且影視片具有提供真實的材料、提供文化輸入、培養交際能力等優勢。鑒于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滲透歐美電影就成為高校英語教學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