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單一的說教者,還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互動地學習。“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新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小學語文 互動教學 快樂學習
課堂教學是中小學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新的價值取向。互動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是否參與學習,更重要的是解決一個學生如何參與的問題,即如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問題。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語文教學中的互動教學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隨著近年來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認識的加深,課堂教學結構由封閉轉向開放,以及現代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以發展興趣愛好已開始貫穿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是生動的、活潑的,教師如果積極地鼓勵,他們都是非常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語文課的教學不能是那種死板的,只強調學生認字、學語法,更要使他們能從情感體驗、自我思想升華到慢慢地認識人生的過程。“動”現在處于教學熱點上,教學中可選擇大部分學生所熟悉,最好是關注度較高的問題進行互動,有利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
日本學者佐藤學曾指出:“學習不是授受知識技能的個人活動,而是個體參與知識技能所聯結的共同體的實踐,是文化共同體的形成與個體成長相輔相成的過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呵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把語文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地有意義地學習,使得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實施生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以一種超越和理智的態度來面對和汲取他人的智慧,形成對問題的一系列認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平等、和諧、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要從三尺講臺走下來,主動走進學生,從傳道、授業、解惑的長者身份變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生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讓學生參與教學目標的確立
教學過程中,通過“我們應當學會什么”?“我想學會什么”?引導學生參與確立學習目標。這一過程是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化。 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時,課前,在熟透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首先,師生交流,確立學習目標。其次,教師引入情景教學:同學們,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幾幅畫,大家一起來看投影畫面(在課前先制作好多媒體課件),通過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畫展現在同學面前。當學生們都看過投影畫面后,再提問學生:畫里都畫了什么?你們看了以后還想說什么與補充什么?可以跟同桌間、前后間、師生間來交流。通過投影的播放,一下子把課堂教學變得非常熱鬧、有趣。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大家都無拘無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與同學交流,教師此時要在學生間到處走動,到處聽聽,你會聽到許多驚訝與想不到的新穎的討論。這樣,學生對學習本課內容有了明確的目標,產生了濃厚地學習興趣。
三、在情境中學文、以心靈溝通激活內心需求
課堂上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仍以《四季》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著讓學生讀準讀通兒歌,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后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像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師者,即教師和家長,在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過程中,理解學生的行為、感想,捕捉、分析、把握學生內心需求,激發、挖掘、調動學生的內心需求,是賞識激勵學策略的本質特征。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最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最需要給予的是贊賞;當學生受到委屈時,最需要別人給予的是安慰;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最需要老師給予的是寬容;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最希望得到的是鼓勵;當學生有某一興趣時,最需要得到的是支持……只有老師的賞識激勵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賞識激勵才能產生預期效果。教學中何不用心靈溝通來激活內心需求以實現教學中的理性對話和情感互動呢。
四、在關愛、激勵、自信中實現有效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根據“羅森塔爾效應”,自信心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羅森塔爾的實驗: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從18個班中隨意抽取了一些學生,卻以贊賞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將“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鄭重交給校長和有關教師,并一再叮囑:千萬保密,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八個月后進行復試,奇跡出現了:名單上的學生,個個成績進步快,情緒活潑開朗,求知欲旺盛,與老師的感情特別濃厚。為什么這些本來十分普通的孩子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原因就在于心理學家通過“權威性謊言”暗示老師,堅定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信心,激發了教師獨特的深情,教師掩飾不住深情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喚醒了他們的信心,點燃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自愛自強,一股幸福、歡樂、奮發的激流在孩子們的心中蕩漾!使他們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積極。
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用感情去灌溉,去融合,創設多的、有效的互動方式,教給學生有生命的語文,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實現教學效率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