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新大綱的這一論述,確定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而習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衡量學生全面運用語文能力的標準,更是學生思想、文化修養的集中體現。
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讓學生生活進入作文,是作文教學的必然要求,是作文教學必走的正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注重讓作文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喚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
一、引導學生用心讀書,促進對“生活“的頓悟
古人說得對:“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閱讀是吸收、理解,猶如草皮樹根吸收水分沒有這一過程,就沒有綠草如茵,碩果累累。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好教材范文的閱讀借鑒。新教材中的每篇課文,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多是名家所作,是再好不過的范文,教學時,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詞語,學習用詞造成句的方法,引導、點撥學生掌握作者是臬布局謀篇,表情達意等。把閱讀和習作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此外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把平時閱讀中看到的優美語句摘抄在讀書卡儲存起來,時常誦讀,作文時活學活用,便能使作文錦上添花。
二、感悟生活,產生作文激情
習作指導要注重感悟。生活是創造之源,也是培養學生感悟能力的一塊沃土。如果我們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許多現象仔細觀察,用心體悟,反復琢磨,就會慧眼獨具,就能從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偉大與不平凡。感悟就是思考,思考必須專注。不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即不能只是純客觀地觀察對象,而應該親身加以體驗,即陶冶、凈化,融進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實的情感體驗,有了感悟,就有了寫作的沖動,作文就能更上一層樓。/學完《第一次抱母親》學生被文中飽含的濃濃的親情深受感動,都回憶起母親為自己的照顧、操勞,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油然而生;我話鋒一轉,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感恩母親呢?今天的作業是為母親做一件事,再把做事的過程記下來。學生寫了第一次給媽媽洗腳中寫到:母親還在忙著洗碗,“對了,今天有份作業。”我心里想著。等母親洗完碗后,我就端來一盆溫水,“媽,我給你洗腳”母親看著我發愣,有點莫名其妙,“為什么?”“您太累了,就讓我給你洗洗吧”媽媽難為情地說:“你去做作業吧,我自己會洗。”“不,第一次給你洗腳,這是我今天的作業。”洗著洗著,我心想:媽媽給我洗過無數次腳,我這是第一次。”我用手輕輕揉了揉腳,以潑了點水,母親的腳小巧玲瓏,今天我這是第一次給媽媽洗腳啊。洗完了,我拿起準備好的布給母親擦了起來,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母親哽咽地說“英子,你長大了,媽媽再苦再累都值的。”通過洗腳增進了母子之間的情誼,學生的感悟也就豐富起來,也就更能從這些平常瑣碎的細節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分做人的道理。唯其如此習作訓練也就成了一種快樂的活動。在引導學生親自參加游戲活動,體驗生活,快樂地體驗,輕松地寫作。
三、探究生活,挖掘寫作的素材
1、自我反思。“我們是在形成人,不是形成鸚鵡。”這就要求在習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出傳統的一體化的標準模式,讓學生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大腦去反思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闡述個性化的觀點,在自由的時空里愉快地習作。如針對大眾所熟悉的廣告,我請學生以“這個廣告真————”有的同學寫“這個廣告真好”,有的寫“這個廣告真坑人”,有的寫“這個廣告真創新”五花八門,語言樸實表達了自己對廣告的真實感受。2、珍視感悟。獐由于心智水平的差異和生活境遇的晃同,往往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認識和感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
四、鼓勵參與寫觀察日記,積累寫作素材
寫觀察日記是學習作文的一種基本訓練,這就要求注意真實,把自己體驗到的喜怒哀樂的家庭生活/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以自己獨特的感受書寫下來,多則多寫,少則幾句話。觀察能力幫文字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平常教師多給予鼓勵,長期下來,多積累多練習,作文水平自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的提高。學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與同學交流,互批互動。教師定期選擇寫得內容具體,情感真實的日記由該同學在班上朗讀交流,然后讓全班同學給予評價指正,交上來的觀察日記有“我的好媽媽”都表達了學生真情實感,有參觀靈石有感受,快樂的一節課,快樂六一。
生活處處皆文章,只要我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一雙慧眼,拿出對生活無限熱愛的熱情,材料便會信手拈來,生花妙筆在學生手里將不在是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