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的信息化時代,信息瞬息萬變,現代社會已是一個信息社會,信息社會就是信息和知識將扮演主角的社會。我國也越來越重視信息在信息社會的作用,尤其是越來越關注政府信息的公開。隨著《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和施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得到了制度支撐。本文擬通過對理論和該制度在我國的實施狀況進行分析,并提
出對其進行完善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政府信息公開 知情權 行政權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一、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含義及基礎
(一)何謂政府信息公開
在法律上,政府信息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授權和委托的組織,在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動將政府信息向社會公眾或依申請而向特定的個人或組織公開的制度。政府信息公開可以從廣義含義與狹義含義兩方面來理解。
廣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政務公開,二是信息公開;狹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主指政務公開。政務公開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公開其行政事務,強調的是行政機關要公開其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執法結果,屬于辦事制度層面的公開。廣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的內涵和外延要比政務公開廣闊的多,它不僅要求政府事務公開,而且,要求政府公開其所掌握的其他信息。本文中所討論的是廣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
(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理論基礎
人民主權理論和知情權理論構成了公眾獲得政府信息的權利的合理性,成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理論基礎。
1、人民主權。從行使權力的來源看,行政機關所享有的一切權力均來自于人民的授權;行政權力內容的廣泛性決定了對它的監督的重要性;從行政權的行使方式看,行使行政權應當是公開的。主權在民是民主社會中的一個公認的原則。
2、知情權。知情權是信息公開的直接理論基礎。在現代法治國家,公民是國家社會政治生活的主體,無論是與公民眼前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社會政治生活,還是事關國家命運和社會發展大局,公民對此都享有知情權。知情權是一項原生性的基本權利。
二、我國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是順應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之路。
(一)政府信息公開能保障公眾參與管理國家事務。人民權力的正確行使是以政府信息公開為前提的。因此,政府信息公開反映了保障公民權利的內在要求。
(二)政府信息公開能有效地與WTO規則接軌。WTO的一項重要法律原則是透明度,把政府信息公開活動規制起來,有利于我國履行透明度的法律義務。
(三)政府信息公開能有效監督政府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政務信息公開,要求將政務內容、權力運作過程等向公眾公開,加大了權力行使的透明度,為人民群眾進行有效監督提供制度保證。
(四)政府信息公開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信息資源共享。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法,有助于社會公眾通過公開的、公平的、合法的渠道及時獲取政府信息并加以利用,促使實現資源共享,滿足社會各界對資源的需求。
三、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實施現狀
(一) 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實踐
2001年中國加入WTO前后,WTO對政府透明度的要求中,開始強調政府公開信息的義務。2000年春季,非典型肺炎的流行期間,政府對疫情的及時公布,對于控制疫情和穩定社會秩序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公眾和政府更加認識到了信息公開的重要性。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和施行,填補了我國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上的空白。但從法律的位階上看,它屬于國家法規層次,因此并沒有改變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在基本法律上空缺的現狀。
(二)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問題
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才剛剛開始,綜合的信息公開的法律制度還沒有建立,政府信息公開還存在諸多問題:
1、政府信息公開是以權力為基礎。目前政府信息公開不是以可訴求的獲得政府信息權為基礎,而是以政府的職權為基礎。這樣公開信息是以行政權力為主導,由行政機關推動的。
2、政府信息公開沒有明確的程序。沒有明確的法律程序規定政府應當以什么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由于沒有申請政府公開信息的程序規定,公開的就很有限。
3、沒有監督機制和救濟手段?,F有規定的法律都沒有明確規定監督信息公開的機制和救濟手段,不能充分尊重公眾對政府信息的知情權。
四、對于完善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思考和建議
(一)逐步完善信息公開立法,構建科學的法律體系
盡早出臺《政府信息公開法》只有將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在基本法中明確規定,才能真正給予公民的這項基本權利以法律保障。
(二)堅持“公開是原則, 不公開是例外”的立法原則
“公開是原則, 不公開是例外”,為美國《信息自由法》所首創,是一項重要立法原則。意指法律未列舉為“例外”的即為公開,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民知情權,真正體現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法律價值。
(三)重視公眾和媒體監督
重視公眾和媒體監督。媒體肩負的輿論監督重任擔負為公民披露政府不合理行為的義務。使媒體真正地肩負起監督者的作用,敢于追求和報道公共信息,推動政府工作更加透明、清廉。
除此之外,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好壞與合理與否也應納人政府信息公開的重點考核內容,因為這樣更加便于公眾的監督。
參考文獻:
[1]陳長均,試論行政公正[J].理論探索,2005
[2]羅爾斯,正義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
[3]肖建國,張國慶.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論[M].吉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