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殘疾人的就業是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殘疾人及其家屬所關心的一個社會問題。殘疾人就業,意味著他們的經濟生活、精神生活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因此,解決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是實現殘疾人走向社會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殘疾人 就業 障礙及對策
隨著國企改革和城市化的發展,就業結構調整和市場競爭將會加劇,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就業中的人才高消費現象已經出現,因此,殘疾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殘疾人就業工作面臨困境,所以,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制定相應對策,切實解決有勞殘疾人的就業。
一、殘疾人就業面臨的障礙
1.社會就業形勢嚴峻。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國企改革深化,大量工業企業不僅創造新崗位有限,而且還減少了很多勞動力。據對全國59個大中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平均每個求職者僅有0.65個崗位,全國人才市場職位需求比為1:2.86,也就是說,一個崗位3人爭。勞動力市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當前以及相當一段時期的社會就業之難可見一斑,嚴重影響到殘疾人的就業。殘疾人的就業競爭明顯處于劣勢。
2.社會對殘疾人事業熱心不夠。一些企業和單位對殘疾人有歧視,更多的企業與單位不了解殘疾人能干什么,對殘疾人就業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紛紛議論:健全人還要解決吃飯問題,殘疾人就業則是難上加難。所以有些單位寧可交納保障金也不肯錄用殘疾職工,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助殘”變成了停留在嘴上的口號。
3.企業轉制沒有調整好必要的勞動關系,應受特別關注的弱勢群體難逃下崗厄運。中小企業的轉制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力和運轉能力,很多不良企業經過轉制起死回生,然而業主的社會責任淡薄,勞動關系弱化,殘疾人就業受到最直接沖擊。
4.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企業經營運作有了很大變化,現在的福利企業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社會福利企業,國家的稅收優惠流失不去說,里面的貓膩也難究其責,更糟的事,對殘疾人的就業實際上也存在諸多問題。以殘疾人名義興辦的福利企業將殘疾人拒之門外。
5.殘疾人自身素質有待提高。能力培育環境欠佳,良莠混雜影響了對殘疾人的公正評價。自身綜合素質狀況的相對低弱,使殘疾人群體在追求效率的市場競爭中成為弱者,被迫退出競爭行列。同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有的殘疾人眼高手低,能從事的工作不愿做,一張口要做坐辦公室高工資的工作,使用人單位大搖其頭,但實際上他根本從事不了他所想做的工作,使企業經營者見到為殘疾人聯系工作的人就怕,影響了社會對殘疾人的看法。
二、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的對策
1.重視政府導向,全面關注殘疾人就業。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的社會義務機制,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的履約責任機制,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的監督檢查機制,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的工作協商機制,使工作強而有力、切實有效,富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殘疾人就業工作的難度首先表現在認識上。需要指出的是,安殘就業工作不僅僅是某個部門的事,而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所在,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環,是各個部門都要服從的大局。
(2)認真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有關規定。按比例就業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幫助殘疾人就業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克服四種偏差:一是單位領導認識不到位,工作有抵觸;二是基層發動不深入,思想有疑惑,對安排殘疾人上崗不理解;三是殘聯唱成“獨角戲”,工作沒有形成合力;四是工作重布置輕考核走怪圈,形成安殘工作年年抓但年年無突破的被動局面,影響并制約按比例就業工作的進行和深入開展。
(3)依法收繳按比例就業保障金,營造氛圍。應該看到,殘疾人自身所存在的缺陷,有的單位確實無法安排,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社會的共同責任還是要擔負的,那么就要按規定,按比例收繳保障金,用保障金來扶持殘疾人就業和扶持生活基本來源。
2.加強就業培訓。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殘疾人就業也必須適應就業新形勢的需要,有勞殘疾人也要改變過去只是一味抱怨工作難找,而要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應該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
(1)以就業需求為出發點,大力加強就業前培訓。我們知道,殘疾人由于自身原因,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能很快適應就業崗位的要求,即使有單位提供就業崗位,可能由于殘疾人達不到最起碼的上崗條件而無法安置。在培訓教育中,在殘疾人當中貫徹了適者生存觀念,引導殘疾人勇敢地改變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適應社會,而不是被動地等待。
(2)以職業要求為落腳點,大力加強在職培訓。現代社會是飛速發展的社會,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速度的加快,過去那種一次學習和單一技能狀況將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必須提高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能力。
(3)以創業意識為關節點,大力加強創業培訓。創業是最好的就業。目前社會就業思維仍十分陳舊拘謹,很多人還停留在進廠入店的安置上,自主創業意識淡薄。然而,很多殘疾人因為殘疾而行動不便,流動性極差,因此要強化對殘疾人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發展創業培訓,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
3、激勵自強創業。就目前國內如此激烈的就業競爭,殘疾人的就業機會并非從此走出弱勢陰影,因此解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還需在自強創業上給予極大鼓勵。
(1)政策激勵。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極其重要的,政府應該對自謀職業的殘疾人提供優惠政策,除安排長期低息貸款用于創業外,在稅收方面也實行重點優惠政策。
(2)事跡激勵。政府應該大張旗鼓地宣傳殘疾人的自強精神,以激勵廣大殘疾人的創業信心。鼓起殘疾人必勝的勇氣。
(3)互助激勵。殘疾人中的成功者是最好的榜樣,殘聯組織可以通過協會的形式,開展互助活動,以激勵殘疾人創業。比如社區服務領域,它所蘊含的崗位多,就業門檻底,比較適宜殘疾人就業。
(4)援助激勵。對一些想創業但無法靠自身力量跨出這艱難一步的殘疾人,應該用援助的辦法,扶助他創業。比如殘聯可根據實際情況,用保障金的規定部分,援助有一技之長者進行創業,或者對開辦企業者,幫助聯系協作方提供業務訂單,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