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數民族地區英語閱讀課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時,如何將閱讀課堂與當地民族文化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進行學習策略和跨文化意識。本文通過任務型教學來擴大學生詞匯量、豐富其文化背景知識、提高閱讀速度,進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任務型教學 少數民族地區
2011年春,筆者深入巴州蒙中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英語教學與調查,進行聽課、講課、評課和問卷調查,并與巴州蒙中的英語教師進行了訪談交流。由于庫爾勒市外來人員復雜,語言天南海北,外來語言的外部環境復雜,英語教學又缺乏有效的校本教研環境,其教學效果受外部因素影響很大。蒙古族語言雖然包含一定的英語外來語,但由于語系不同,外來語僅對學生的英語發音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英文拼寫、單詞記憶毫無幫助。這次調研主要包括幾項內容:了解當地教師的教學現狀和觀念、任務型課堂氛圍的營造、任務型閱讀的實施、任務型閱讀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
一、教學現狀和觀念
1. 師資
學校師資薄弱,全校254名教師中,特級、高級教師65名,但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僅有2人。個別教師甚至沒有教師資格證,教師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不注重在教學環節中應用教育學理論知識。教學主要是以高考為指揮棒的講授模式,填鴨式教學,80%以上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是以課本為中心,沒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英語課堂教學主要依靠閱讀,應試教學傾向嚴重。聽課發現,教師過度側重對知識點講解,課堂組織教學環節欠缺,課堂提問多為判別式提問,課堂師生討論和學生自主探究環節薄弱。繁重的課業、班主任工作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學習和法律學習等活動占用的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教師自我職業規劃和發展目標不明確或沒有落實。
2. 學情
巴州蒙中現有學生2316名(漢族1516名,蒙族等少數民族800名)。初高中教學班52個(漢班32個,蒙班9個,雙語班11個)。學生按照參加高考類別分為:漢考漢、民考民和民考漢。其中,民考民的學生高考考民族語文和漢語,英語不參加高考,但要求開設英語課,期末學校自主命題,其成績作為高考成績的輔助參考。這造成民考民的學生對英語不重視,學習主觀態度不端正,而漢考漢和民考漢的學生對英語就十分重視。全體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偏低、閱讀速度慢,對文章中提及的背景知識一知半解。學生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閱讀,閱讀效果不佳。這種狀態與《新大綱》對閱讀能力提出的要求相去甚遠[1]。
二、課堂氛圍的營造
由于地理因素和家庭經濟情況,當地學生很少有出疆見識外面世界的機會。教師在任務前準備工作中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介紹閱讀中的背景知識。如果電化教學的條件不允許,通過制作一些簡單的教具形象地展示背景知識也可行的。如:在講解西餐的文章,提前用紙板剪切出西餐餐具,張貼在黑板上以展示西餐餐具的擺放位置和用餐程序。其次,針對民族特色,選取有針對的閱讀材料也是很好的手段和進行校本教研的機會。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民族特色,將搜集資料的任務布置給學生,并針對收集上的有關生活中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漢語材料進行翻譯和匯編,用于以后的教學中。
三、任務型閱讀的實施
1. 閱讀中設計任務擴大詞匯量
根據支架理論,閱讀過程中詞匯量的擴大包括原有詞匯的鞏固和新詞匯的拓展。針對學習過的詞匯,可采用讓學生講授的方式,讓理解記憶的同學帶動同齡人一起學習。教師僅對新詞匯進行講解。可從詞匯的構詞和造句上設計任務,讓學生在黑板上將單詞的前綴與詞干劃分。如:afternoon = after + noon,解釋為noon之后的時間,即下午。教師可鼓勵學生的講解,并對構詞教難的詞匯進行講解,如:extraterrestrial。其次,針對單詞造句要結合時事,即使詞匯超綱也要通過聯想方式介紹給學生。如:“次貸危機”,“911事件”等熱點詞匯如何用英語表達。英語教師可咨詢政治教師等其他學科的教師,利用他們在教學中的重點,來展示在英語課堂上,如:物理學中的a表示加速度,M表示質量,這些都是英語的縮略語。實踐證明,跨學科聯想教學加強了學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激發了其學習興趣。因此,少數民族地區的英語教師更應具備所教學科知識、普通文化知識、以及相關教育學科知識[2]。
2. 課堂討論
通過在課堂布置略讀和速讀來,訓練學生在文章中查找信息點、找尋線索、分析材料,然后進行分組討論。英語口語表達的能力差的學生往往采用逃避課堂集體討論的方式,小組討論將水平高低的學生混合搭配,鼓勵每個學生自己的獨到見解,討論的話題設計應本著學生熟悉的身邊生活、我國國情,個人興趣愛好等。比如:攝影技術、集郵知識、音樂舞蹈、戶外游戲等。尤其是教師采用實物教學,音樂引入英語課堂,讓外國歌曲激發少數民族學生能歌善舞的特性,配合以充分的背景介紹,往往效果事半功倍。有價值的話題,如:計劃生育、圣經、新疆飲食等可以讓學生廣泛應用所學詞匯和語法,將所閱讀的材料用口語討論的形式重復與改寫,在其頭腦中形成新的認知[3]。
四、任務型閱讀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
通過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掌握用英語檢索文獻的能力,利用豐富的網絡英語資料,如:新聞、百科等,有意識地安排學生查詢與教學有關的背景知識,從某種程度上講,瀏覽英文網頁和檢索英文信息,能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語感。教師可引入游戲與競爭機制來激發學生瀏覽英文網頁的動機,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自己的英文網頁和論壇,讓學生學會用英文在網絡世界交流。其次,教師在備課時要尋找閱讀教學的突破口,從文章中的某一個知識點展開,引導學生走出閱讀材料,深入探究。
五、結束語
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課改應注重校本教研,任務型教學需要全體英語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積極配合,運用支架理論將教學切入點與學生的原有英語知識相結合。教師如何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和辦學特色有針對地設計出英語閱讀中的任務和編寫出適合學生閱讀的閱讀材料是任務型教學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朱琳.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94.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彥彬.論英語閱讀中的文化干擾因素[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6,(2).
作者簡介:劉征(1978.3—),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