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查報告簡要的介紹了英語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方法,通過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對松崗中學高二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提出了小組活動對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增加目的語交互量,幫助學生克服焦慮感等方面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英語教學 小組活動 團隊管理 問卷 訪談
一、背景
英語教學目前的現狀是授課班級大、學生人數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教學設備嚴重不足、課堂教學中學生使用目的語(target language)機會有限。為解決這一難題,在語言課堂上培養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r Cooperative Learning)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形式,讓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的促進自己和他人學習,最終完成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合作學習的核心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小組活動(group work)。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共同承擔學習任務,互相幫助解決問題、互相鼓勵努力學習,每個小組成員不但要為自己負責,還必須為本組中的他人的學習負責。因此,筆者在利用小組活動開展交互式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精心設計活動類型、仔細安排實施活動、全程監控活動過程之外,還摸索一種語言課堂團隊管理的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互補性和互助性,以期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調查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和訪談是2011年5月初進行的。接受調查的對象是松崗中學高二(1)班和高二(3)班的學生,共98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60人。
(一)調查的目的、內容、方法
1.調查的主要目的:一是學生經過一年的小組活動的訓練,對英語課堂小組這一活動形式的接受程度如何;二是調查了解利用團隊管理對小組活動是否產生積極的意義;三是了解影響團隊管理的因素是什么。
2.調查的主要內容:學生認同的小組的人數,小組中各自的角色,學生對教師根據小組活動給予的成績評定是否接受,在每個小組中除了教師要求的管理規則外,團隊內部有否有自己的管理規則,弄清影響小組活動效果的因素,團隊管理急待解決的問題等。
3.調查的方法:(1)問卷調查。由英語教師擬定一份問卷,并組織學生統一答題,時間為15分鐘。學生采用無記名答題,在答卷前,教師說明調查問卷的用途,要求學生如實反映自己的真實想法。(2)對學生進行訪談。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合作學習的實施
有36.5%的學生認同英語課堂小組活動,他們認為在小組活動中充分的發揮了個人的潛能,在小組成員面前用英語表達自己與在全班面前相比焦慮感下降。46.8%學生基本認同小組活動,但對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不滿意,原因主要還是基礎較差,想表達卻表達不出來,希望教師和同學給予幫助,其次是任務太難了。16.7% 學生承認不喜歡小組活動,主要原因是基礎很差,基本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上英語課純粹是完成一門功課。學生們對小組中實施的團隊管理的模式基本上肯定的,但同時也認為團隊管理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教師指派的小組長不太勝任工作,組內的成員合作情況不夠理想等。
2.合作學習的監控
在訪談中發現在小組活動中教師對團隊活動情況的監控力度以及小組長的負責任和管理水平程度極大地影響著活動的效果。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高職學生來說,在小組活動中完全拋棄母語使用目的語是不可能的,出現使用母語時,小組長或其他組員如果采取放任的態度,則活動過程中使用母語的情況就越頻繁;其次,小組活動在完成任務時極容易發生跑題,此時組長如不加以制止,情況也就隨之惡化,小組則難以完成任務。
教師在小組活動中雖然只是個組織者、協助者、監控者,但對于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基礎較好的還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對于英語課堂小組活動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心理上的壓力,因此非常渴望授課教師的有實質意義的指導,在活動初期甚至要求教師直接給予范例供他們模仿。從調查情況看,小組成員對小組的依賴較強,多數基礎較差的同學甚至希望小組長能代勞他們的學習任務,由此可見,部分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比較被動,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毅力。
三、合作學習中還存在的問題
(一)小組成員搭配、分工不夠合理
調查中問:“你們的小組是怎樣組成的?”反饋上來的情況如下:按座位的占79%,自己找伙伴的占13%,老師指定的占4%。
(二)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們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對課堂中的許多小組學習進行了跟蹤觀察,然后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任務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不符
從“你喜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的問題是怎樣的?”的問卷調查來看:
容易的一般難度的較難的、富有挑戰性的
百分比(%)81577
可以看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大部分學生對容易的、一般難度的問題興趣不大,更傾向于解決比較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問題過于復雜,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無從下手。
四、幾點建議
(一)合理搭配,形成最佳組合
1.在學生自由搭配的基礎上,教師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考慮身高等情況予以調整;
2.過一段時間后,合作學習人員組合的各種間題就會暴露出來,教師應隨時充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分析原因進行重組;
3.對小組長進行指導、培訓,讓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起到組織者的作用。
(二)給予適當的幫助,讓全體學生學會思考、解決問題。、
討論前先獨立思考,對發揮個體的積極性、提高小組討論的效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小組活動時,老師應深入到小組活動中,了解學生遇到的困難、討淪的焦點、解決問題的過程、合作的結果,并繚有困難的小組提供適當的援助,應逐步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與步驟,并要留給他們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去嘗試思考,實現“不會思考一-會思考”,的轉變,讓他們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正確、及時地評價
評價具有激勵與改進的功能,能否正確恰當地運用評價這種手段,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五、結語: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被調查的學生盡管他們基礎較差,英語能力不強,但表達了對英語課堂小組活動的認同,同時也理解教師通過團隊管理來提升課堂效率,增加目的語交互量的良苦用心,對于團隊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也表現出了理智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合作學習的方法,特別是他們在小組活動中既得到了語言上的操練,部分地克服使用英語交際帶給他們的焦慮和不安,同時學會處理一些在合作過程中的社交技巧,理解個人的行為目標要納入到集體目標時,才能最大限度的體現個人的價值。不足之初在于,本調查只涉及兩個班的學生,沒有把調查擴大到整個年級所有班級,調查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
參考文獻:
[1]陳锫.實踐中的任務型教學:現狀與展望.[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2]胡監明.交際法和中國英語教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
[3]龐繼賢.吳薇薇.英語課堂小組活動實證研究.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6).
[4]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李建海(1984.4——),男,漢族,江蘇徐州人,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專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