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涉及到很多因素,跟教師的工作能力、知識水平、先進的教育思想、幽默詼諧的語言等等都有很大的關系。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課堂上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課堂效率的幾點做法和想法說出來,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關鍵詞:初中 數學 課堂效率
一、做好學生學習角色轉變的引導
小學的數學學習是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是在老師的安排下,學生進行簡單邏輯思維訓練的一種過程。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基本還是由老師牽引著。而進入初中之后,數學的學習將逐步由學生主導,老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這樣,學生就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因為他們還習慣于聽老師講解.因此,針對這個弊端,新的教學改革中特別注重了這方面的探討與改革。新一代的教師要提倡和鼓勵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而不是以前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了。我本人在教學中也適當注意這方面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段時,學案是這樣解析的:學生們在小學已經學過了,根據他們的認識規律,很容易就能找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個結論。再讓他們自己去探討并證明這個結論,我只充當一個點評的角色.接著,由學生通過練習去掌握這個結論的應用,最后由學生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和方法。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逐步適應了初中的自主學習、自我創造的新型的教與學的模式,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實現了角色的轉變。
二、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為了使學生能生動活潑地學習,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探求知識,小組合作學習便成為教學中實現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這就要求在班級內按照男女生、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搭配起來,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學會傾聽,尊重別人,學會交際合作,明辨是非,真正在合作學習中明辨疑點,弄清難點,掌握重點。在采取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給小組中每名成員分好工,明確職責,激發成員的集體責任意識、榮譽感,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就是以小組成員共同的力量來完成學習任務,樹立集體觀念,煥發出小組內合作伙伴的兄妹手足之情及相關的責任感,共同商討、制定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或約定,保證合作學習的正常、有效開展,營造一種民主、寬松、和諧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三、建立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第一陣地,特別是數學學科更是如此,可以說數學知識有90%是在課堂獲得。可是一節課只有45分鐘,要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除了課前要花好幾個45分鐘鉆研教材,弄清知識的點和線,知識的結構和分析數學的難點與如何突破,解決難點外,更要善于建立和諧課堂氣氛。同樣的課,有的老師上起來輕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師整堂講得沉悶為什么?因為他們關于和諧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她們不單是演講者,觀察者,更是發現者,不斷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觀察,上課有激情,用感情去點燃學生的智慧,激蕩學生的情感波瀾。后者老師也用心備課,教案無可挑剔,目的明確,內容完備,方法科學,上課有條理,但學生卻沒有反映,老師只是一個現場播音員,把教案中所寫的從頭到尾講一遍,與學生無關,甚至似乎與學生有仇,整節板著臉,是為了上課而上課,然后上完課大叫“學生不配合,沒辦法教”,而事實上是教師本身沒有努力,去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而前者是帶著強烈的感情走進教室,做到入課堂則情滿課堂,登上講臺則情溢講臺,達到開人心智,啟人思維的效果。對課堂偶發的不良現象不氣惱,對待調皮的學生更是如此,不在課堂上大加批評,有問題的學生,而是留待課后先指出他們不對之處,再耐心給予講解,用行動與情感去改變他們,從不放棄他們。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和的師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數學知識,完成了學生任務。特點出發,以學生為本,從多方面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塑造全面的、自主的學習型數學人才。
四、轉變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之間的關系
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上課不是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也不是教師把教材規定的內容傳遞到學生的頭腦中,而是引導學生進行經驗的改造,用教材所體現的經驗來擴充、豐富發展學生的已有經驗。因此,教師備課時,首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如果我是學生,我怎么學習這部分內容,我怎么才能學得有效,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希望教師給我提供什么幫助,然后再考慮自己怎么教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這樣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忽視發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教師以導演的身份投入到每堂課的“戲”中去,多采用讓學生做演員、唱主角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
五、課堂練習,做到例題強化
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和處理好例題,多做課堂練習,騰出時間讓學生多實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啟發學生掌握學習規律,掌握解題方法,總結和歸納知識結構顯得尤為重要。例題的選編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例題又是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例題既能承上啟下,引入新概念,又能使學生加深對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的理解;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舉反例還能證明假命題,揭示錯誤根源。所以在每堂數學課上,教師應騰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同學的提問,以進一步鞏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若課堂內容相對輕松,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為下一次課做準備。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效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們不斷地用心去完善自己、去充實自己,不僅讓自己擁有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教學技能、先進的教育思想和一顆愛崗敬業的心,而且付諸于實踐,在實踐中完善。我想只要這樣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才不會是一紙空談,你的課堂才會真正地成為有效的學堂。
參考文獻:
[1]陳鳳梅.初中數學課堂提問低效現象及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5)
[2]張大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9,(10)
[3]張麗.淺談如何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教育科研,2010,(14)
[4]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過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