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刑事審判中貫徹落實這一刑事政策首要的就是從“寬”、“嚴”、“濟”三個核心要素上對這一刑事政策的內涵進行科學界定。在刑事審判實踐中,貫徹寬嚴相濟須遵守區別對待原則、以寬為主的原則。在刑事審判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要從落實“寬”和“嚴”兩方面的措施著手。
關鍵詞:寬嚴相濟 內涵解讀 原則 舉措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刑事審判中的內涵解讀
筆者認為準確理解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內涵,核心的是要理解“寬”、“嚴”、“濟”的含義。
所謂“寬”是指寬緩,適用刑罰盡可能寬大、輕緩。寬嚴相濟之寬可以分為兩種情形:一是該輕而輕,二是該重而輕。該輕而輕,是罪刑均衡的應有之義,也合乎刑法公正的要求。對于一些輕微犯罪以及主觀惡性較小、犯罪情節輕微的未成年犯、偶犯和過失犯罪的犯罪人員,充分重視人權保障,依據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或酌定從寬處罰情節,處以較輕之刑。
“嚴”應當包括嚴格、嚴厲的內容。“嚴格”是指刑事審判中要嚴格遵守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的刑法基本原則,該作為犯罪處理的一定要作為犯罪處理,該受到刑罰處罰的一定要受到刑罰處理;“嚴厲”主要是指根據犯罪的具體情況,對于嚴重刑事犯罪,應當判處較重的刑罰,達到預防犯罪和穩定社會的目的,當然這里的重是指該重而重而不是任意從重。
“濟”表明了寬和嚴之間此消彼長的動態關系,兩者是有機的統一。在做到有寬有嚴,嚴中有寬、寬中有嚴的基礎上,要準確把握寬嚴的度,使兩者之間保持一定的平衡,互相銜接,形成良性互動,以避免寬嚴皆誤結果的發生。在此,如何正確地把握寬和嚴的度以及如何使寬嚴形成互補,從而發揮刑罰最佳的預防犯罪的效果,確實是一門刑罰的藝術。
二、在刑事審判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應堅持的原則
(一)區別對待原則
正確區分“寬”和“嚴”必須堅持將犯罪的嚴重程度與犯罪人的個人情況結合起來,將罪刑相適應原則與刑罰個別化原則結合起來,也即我國刑區分“寬”和“嚴”應當根據犯罪人的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并結合犯罪人人身危險性大小,在相應的法定刑范圍內適用相當寬嚴適度的刑罰。
(二)以寬為主原則
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乃寬嚴結合,側重于寬。例如,儲槐植教授認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對“嚴打”政策的理性反思和總結,其在“寬”和“嚴”之間就應是有所側重的,二者之間不是平均著力的,寬嚴相濟政策在當前理應側重于“寬”。 刑罰由重到輕是當今刑罰發展的一大趨勢,我國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正是刑罰輕緩化趨勢愈來愈明顯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精神實質也體現出了這一趨勢,因此,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強調的重點是“寬”。在刑事審判中貫徹“從寬”原則就必須樹立兩個司法觀念:一是慎“刑”;二是慎“罰”。
三、審判實踐中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具體措施
在刑事審判中,更好地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就要在不忽視“嚴”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寬”的舉措,在此僅探討亟須加強的幾項從寬舉措。
(一)注重緩刑的適用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緩刑適用力度:一是對緩刑適用條件中的“悔罪表現”從寬把握,不能太過苛求;二是輕過失犯、未成年犯、在校學生和情節較輕的初犯、偶犯在符合緩刑適用條件的前提下一律適用緩刑,以保證預防、改造犯罪的效果,促進社會和諧;三是全面考慮自首、立功等法定從輕、減輕情節以及積極賠償、退贓等酌定情節對適用緩刑的影響和作用,以期正確適用緩刑。
(二)積極探索刑事和解制度,減少對抗因素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加害人以認罪、賠償、道歉等形式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后,國家專門機關對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責任、免除處罰或者從輕處罰的一種制度。 只要在準確認定犯罪的基礎上,案情中有和解因素,被害人在與被告人和解后請求從輕處罰的,人民法院可適當從輕。這樣,一方面能使被害人得到經濟賠償和精神撫慰,另一方面被告人通過和解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惡性, 真心悔過, 這種教育是深層而本質的,可以促使被告人積極悔罪服法,減少了社會中的對抗因素,有利于社會和諧。
(三)充分重視刑事附帶民事調解工作
一般來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雙方當事人對立情緒較大,被害人因受到物質損失急需得到賠償用于生活所需或治療疾病,而被告人確出于客觀原因不能賠償或者出于主觀原因不愿意賠償。在此情形下,若一判了之則可能會激化矛盾,催生新的犯罪。基于此,附帶民事訴訟的調解工作便顯得十分重要。附帶民事訴訟的成功調解既可以起到撫慰被害人及其家屬的作用,又可以對被告告人從輕處罰,有利于其悔過自新,這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意)菲利:《實證派犯罪學》,郭建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2] 趙秉志等:《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和諧社會構建》,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3] 陳興良著:《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載《法學雜志》2006年第1期。
[4]黃京平:《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時代含義及實現方式》,載《法學雜志》2006年第4期。
[5]儲槐植、趙合理:《構建和諧社會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實現》,載《法學雜志》2007年第1期。
注釋:
[1]陳興良著:《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載《法學雜志》2006年第1期,第22頁。
[2]儲槐植、趙合理著:《構建和諧社會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實現》,載《法學雜志》2007年第1期,第7頁。
[3]陳光中、葛琳著:《刑事和解初探》,載《中國法學》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