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研究新疆棉田膜下滴灌棉花在低鹽堿沙壤土(對照田)和鹽堿沙壤土(試驗田)兩種情況下棉花生長發育的變化,對葉片數、株高、果枝層數、始果節高度及結鈴數的變化進行了分析比對,初步得出低鹽堿沙壤土上的棉花各生物學特性較鹽堿沙壤土上的優良,最終產量也更高。
關鍵詞:土壤含鹽量;沙壤土;棉花;生物學特性
中圖分類號:S562.0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2-2402-03
Effect of Soil Salt Content on Cott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at the Condition of Sandy Soils
GUAN Zi-hai1,2,MA Lang-lang1,QUE Peng1,YIN Yang1,ZHANG Wei1
(1.College of Agronomy,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Xinjiang, China;
2. Group No.71 of Agriculture Division No.4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 Yili 8313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variation of cotton growt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rop irrigation between low-salinization sandy soils and salinization sandy soils was mainly studied through comparison on the number of leaves, plant height, numbers of fruit spur and bolls numbers of cotton.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in low-salinization sandy soils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salinization sandy soils; and the yield in low-salinization sandy soils was relatively higher.
Key words: soil salt content; sandy soils; cott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新疆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植棉省份,植棉面積占全國的26%,棉花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5%。滴灌是一種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1-3],可以根據棉花的需水特性進行灌溉,提高水分的利用率。農田土壤水分的狀況及其變化決定了棉花對其吸收利用的強度和難易程度,從而影響作物的發育及產量。沙壤土的特點是孔隙度大,容重一般為1.45~1.52 g/cm3,田間持水量較小。土壤在垂直方向持水能力較弱,水分水平擴散范圍小,深層滲漏明顯[4-7]。對沙壤土來說,為減少作物受旱,一般均采用較大的灌溉定額進行灌溉,且要保證給水的及時性[8-10]。在灌水方式上,從沙壤土的特點來看,長時間、多頻次灌水的方法是較為合適的,可以克服該類土壤保水性差的弱點,使棉花根系活動層有較長的時間處于適宜的含水量之中,有利于棉花各生育時期的生長發育[11,12]。對滴灌條件下鹽堿發生較重的沙壤土和良好沙壤土上種植的棉花做對比,在整個生育期內對兩種處理下的棉花各生育指標進行詳細觀測,以揭示滴灌條件下含鹽堿較高的土壤棉花各生育指標的變化規律,為農業生產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及種植情況
試驗于2008年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150團六連進行,供試棉花品種選用新陸早46。常規栽培管理。農八師150團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深入沙漠腹地70 km,西北東三面環沙,屬大陸性半荒漠干旱氣候,平均年降水量125.2 mm,平均年蒸發量1 887.1 mm;平均年無霜期166.19 d。試驗中低鹽堿沙壤土(對照)的平均含鹽量為2.0 g/kg,鹽堿沙壤土的平均含鹽量為3.5 g/kg。試驗田前茬為棉花,膜下滴灌,機采棉行種植方式,行距配置為:(30+60)cm寬窄行距,6月初開始滴水,全期滴水10次,水源為瑪納斯河水(含鹽量0.7 g/L)。定點取樣:每塊條田設3次重復,每個重復在膜下土體1 m范圍內分5個點取土樣,測定各點總鹽含量后求平均值。
1.2取樣時間與測定方法
共取樣6次,分別在第一次滴水前、蕾期、花期、鈴期、吐絮期、收獲期取土樣,用環刀取樣品帶回實驗室。同時測定各生育時期葉片數、株高、始果節高度、果枝層數、結鈴數。每次取樣后在實驗室自然陰干,化驗得到土壤總含鹽量。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生育時期土壤總鹽分含量變化
土壤總鹽含量在5月24日為5.3 g/kg,而對照的總鹽含量為4.8 g/kg,在6月10日時土壤總鹽含量為5.3 g/kg,而對照的土壤總鹽含量為4.6 g/kg,在6月30日土壤總鹽含量為5.1 g/kg,而對照的土壤總鹽含量為4.2 g/kg,在7月20日土壤總鹽含量為4.8 g/kg,而對照的土壤總鹽含量為4.0 g/kg,在8月5日鹽堿地的土壤總鹽含量為4.5 g/kg,而對照土壤的總鹽含量為3.8 g/kg。后期由于棉花生長迅速,土地裸露面積減少,因此鹽分運移緩慢,8月底停水期由于沒有水分補充使土表蒸發增加因此鹽分逐漸升高,另外這個階段田間郁閉程度有所降低,也有助于土表蒸發加強而使鹽分增加。試驗地總鹽含量比對照的要高(圖1)。
2.2不同生育時期棉花葉片變化
鹽堿地棉花葉片數在5月24日為4.5片,而對照的葉片數為5.1片,在6月10日時鹽堿地棉花葉片數為7.8片,而對照的葉片數為8.7片,在6月30日鹽堿地棉花葉片數為10.0片,而對照的葉片數為10.6片,在7月20日鹽堿地棉花葉片數為12.7片,而對照的葉片數為13.4片,在8月5日鹽堿地棉花葉片數為13.0片,而對照的葉片數為13.8片,直到打頂后棉花葉片數不再增加為止。因此可以得出鹽堿地的棉花在葉片增長方面弱于對照的葉片增長(圖2)。
2.3不同生育時期棉花株高變化
鹽堿地棉花株高在5月24日為11.58 cm,而對照的株高為12.75 cm,在6月10日時鹽堿地棉花株高為24.39 cm,而對照的株高為29.64 cm,在6月30日鹽堿地棉花株高為50.44 cm,而對照的株高為55.54 cm,在7月20日鹽堿地棉花株高為66.77 cm,而對照的株高為72.86 cm,在8月5日鹽堿地株高為70.46 cm,而對照的株高為75.15 cm,直到打頂后棉花株高不再增加為止。因此可以得出鹽堿地的棉花在株高增長方面弱于對照的株高增長(圖3)。
2.4不同生育時期棉花果枝層數變化
鹽堿地棉花果枝層數在5月24日為0層,而對照的果枝也為0層,在6月10日時鹽堿地棉花果枝為2.89層,而對照的果枝為3.14層,在6月30日鹽堿地棉花果枝為5.74層,而對照的果枝為6.25層,在7月20日鹽堿地棉花果枝為8.21層,而對照的果枝為9.34層,在8月5日鹽堿地的棉花果枝為9.02層,而對照的果枝為10.15層,在8月25日鹽堿地棉花果枝為9.35層,而對照的果枝為10.56層。因此可以得出鹽堿地的棉花在果枝增長方面弱于對照的果枝增長(圖4)。
2.5不同生育時期棉花始果節高度變化
鹽堿地棉花始果節高度在5月24日為0 cm,而對照的始果節高度也為0 cm,在6月10日時鹽堿地棉花始果節高度為18.41 cm,而對照的始果節高度為17.45 cm,在6月30日鹽堿地始果節高度為18.99 cm,而對照的始果節高度為17.99 cm,在7月20日鹽堿地始果節高度為18.99 cm,而對照的始果節高度為18.53 cm。因此可以得出鹽堿地的棉花始果節高度高于對照的始果節高度(圖5)
2.6不同生育時期棉花結鈴數變化
鹽堿地棉花結鈴數在6月10日時為0個,而對照的結鈴數也為0個,在6月30日鹽堿地棉花結鈴數為1.81個,而對照的結鈴數也為2.14個,在7月20日鹽堿地棉花結鈴數為3.77個,而對照的結鈴數為4.15個,在8月5日鹽堿地棉花結鈴數為4.35個,而對照的結鈴數為5.26個,在8月25日鹽堿地棉花結鈴數為4.78個,而對照的結鈴數為5.92個。因此可以得出鹽堿地的棉花結鈴數低于對照的結鈴數(圖6)。
2.7不同處理棉花產量比較
鹽堿地棉花產量平均為4 356.50 kg/hm2,低鹽堿地棉花產量平均為4 509.15 kg/hm2,方差分析表明,鹽堿地棉花產量與低鹽堿地棉花產量相比呈顯著差異,由此可以得出鹽堿棉田受鹽分的影響比低鹽堿棉田大,從而影響棉花最終產量。
3小結與討論
1)通過對比試驗得出,棉花在各生育時期的葉片數、株高、果枝層數及結鈴數在低鹽沙壤土中的長勢和數量均比鹽堿沙壤土中的好,但始果節高度有所不同。這可能是對照棉田的棉花在生長過程中較快進入營養生長階段,進而長出第一層果枝,所以相對于鹽堿地棉花,對照棉花后期的營養生長較慢,因此對照的始果節高度較試驗的略低。
2)兩種處理最終的產量低鹽堿棉田為4 509.15 kg/hm2,高鹽堿棉田為4 356.50 kg/hm2,這與整個生育期內各指標的變化相符合,也表明土壤鹽堿對棉花產量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3)試驗用灌溉水為瑪納斯河水,水質含鹽量低于0.7 g/L,如果在150團六連試驗區域使用地下微咸水(水質含鹽量大于1.0 g/L),那么灌水本身就將增加土壤含鹽量,致使棉花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建議使用含鹽量較低的河水進行灌溉,這樣有助于鹽堿地的治理。
參考文獻:
[1] 馮強.以色列干旱地區的開發[J].世界農業,1992(5):11-12.
[2] 王全九,王文焰, 汪志容, 等. 鹽堿地膜下滴灌技術參數的確定[J].農業工程學報,2001,17(2):47-50.
[3] 張志新.滴灌[M].新疆: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2.
[4] 王新元.節水農業與農業節水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
[5] 趙聚寶,李克煌.干旱與農業[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256-264.
[6] 趙國棟.保加利亞的旱地農業[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1995(3):107-110.
[7]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優質高產的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8] 柴付軍,李光永,張瓊,等.灌水頻率對膜下滴灌土壤水鹽分布和棉花生長的影響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05,24(3):12-15.
[9] 劉毓中.對地膜覆蓋棉田增溫、保墑、提墑和地面水入滲補給作用機理的探討[J].灌溉排水學報,1989,8(3):10-17.
[10] 康紹忠.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水分傳輸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4.
[11] BEN-ASHEN J, LUMEN D O, WARRICK A W.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s of infiltration from a point source[J].Soil Sci Soc Am,1978, 42(1):3-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