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大田試驗,研究了不同施硼方式對初烤煙葉內在化學成分鉀、煙堿、總糖、還原糖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硼肥的施用能提高煙葉的鉀、總糖、煙堿的含量,且只對一個部位施用硼肥對提高該部位煙葉鉀含量最為明顯;P1處理上部葉鉀含量較CK、P0、P2、P3、P4分別提高33.33%、32.35%、5.88%、4.65%和17.65%,說明P1處理可以增加上部葉對鉀的吸收、運輸及積累。
關鍵詞:硼;烤煙;化學成分
中圖分類號:S57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2-2407-03
Effects of Different Boron Application Methods on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ured Tobacco Leaf
LI Shi-liang2,LIU You-cai1,XU Jian-ping1,XU Zhi-gang1,ZHU Shu-liang1,NIAN Fu-zhao2,ZHANG Qing-gang3
(1. Qujing Branch of Yunnan Tobacco Company, Qujing 655000,Yunnan,China;2. College of Tobacco Science,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3.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11,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boron supply methods on the content of potassium, nicotine,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in leaf of flue-cured tobacco were studied under field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liage spray of borax coul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total sugar, nicotine in leaf of cured tobacco; spray only on one part of flue-cured tobacco was most helpful for improving potassium content in leaf. Leaf potassium content in treatment of spraying borax on upper leaf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treatments, which showed that foliage spray with borax on upper leaf could promote the absorption, transport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otassium of the upper leaf.
Key words: boron; flue-cured tobacco; chemical composition
煙草是喜鉀作物,在烤煙生長后期,K+大量流失,在烤煙生產中施用硼肥,可以增加煙葉含鉀量[1-3]。硼是高等植物細胞壁的組成成分,一旦被細胞壁結合,很難被釋放出來轉移再利用[4,5],為了作物的正常生長,必須持續不斷地供應硼營養,植物吸收硼的主要形式是水溶性硼,即有效硼。葉面噴硼,很容易被植物吸收,且見效快。硼肥的施用已在棉花、油菜等以生殖器官為產品的作物上取得成效[6,7],而在以營養器官為產品的烤煙上研究還不多。因此,試驗研究了不同施硼方式對烤煙主要化學成分的變化及鉀含量與其他主要化學成分關系的影響,旨在為正確施用硼肥,指導烤煙生產提供參考,同時為深入研究硼鉀互作效應打下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試驗烤煙品種試驗烤煙品種為K326。
1.1.2試驗地點及土壤農化性狀采用大田試驗方法,于2009年4-10月在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展開,土壤質地為紅壤土,前作小麥,肥力中等,其農化性狀為pH值6.95,全鉀3.4 g/kg,有效鉀199.8 mg/kg,有效硼0.42 mg/kg。
1.2試驗方法
1.2.1試驗設計設置6個處理,分別為不施硼肥(CK)、基施硼肥(P0)、上部葉噴施硼肥(P1)、中部葉噴施硼肥(P2)、下部葉噴施硼肥(P3)、上中下三部位葉同時噴施硼肥(P4)。基施硼肥量為每株煙施用0.2 g硼砂,葉面噴施硼濃度為5 g/L,固定噴施100 mL/(次·株)。分別在下部葉、中部葉及上部葉始采前一周各噴施硼肥1次(相應的采收完畢部位煙葉不作處理)。現蕾打頂,留葉數21片,按葉位掛牌,下部葉(記為X)為從莖基部算起1~6片,中部葉(記為C)為從莖基部算起7~16片,上部葉(記為B)為從莖基部算起17~21片。按不同部位進行正常采收初烤,粉碎后進行常規化學成分分析。
1.2.2測定項目及方法總氮的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K2O測定采用火焰光度計法;煙堿的測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法;還原糖及總糖的測定采用伯川法,詳細操作步驟見文獻[8]。
1.2.3數據分析采用Excel軟件及SAS 9.0數據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施硼方式對初烤煙葉鉀含量及積累量的影響
如圖1所示,施硼對提高煙葉鉀含量及鉀積累量有促進作用。P1、P2、P3對烤煙上部葉鉀含量及鉀積累量提高較大;P1的中部葉鉀含量及積累量雖低于P2、P3,且與CK差異不明顯,但其上部葉鉀含量及積累量最高,鉀含量分別較CK、P0、P2、P3、P4提高33.33%、32.35%、5.88%、4.65%和17.65%。可能是因為上部煙葉噴施硼肥導致葉片生長速度加快,而烤煙生長后期鉀的缺乏不能滿足其生長所需,致使與之相鄰的中部葉的鉀就有可能轉移到上部葉。
2.2不同施硼方式對初烤煙葉主要化學成分含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P1、P2、P3其施硼部位硼含量高于對照及其他處理(除P4外);與硼含量相似,P1、P2、P3其施硼部位總糖含量最高;施硼處理的還原糖含量較對照變化不大,上部葉中,P1還原糖含量最高,較CK提高1.57%;煙株經過硼肥處理后,煙堿含量及兩糖差要高于對照。
2.3不同施硼方式烤煙鉀積累量與其他主要化學成分積累量的相關性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鉀積累量與總糖、煙堿積累量呈正相關,與還原糖積累量呈負相關。各處理總糖積累量與鉀積累量P1處理時呈顯著正相關,CK、P2、P3、P4處理時呈極顯著正相關,P0處理時相關不顯著;鉀積累量與還原糖積累量CK、P0處理時呈極顯著負相關,P1、P2、P3處理時呈顯著負相關,P4處理時呈不顯著負相關;鉀積累量與煙堿積累量CK、P0處理時呈不顯著正相關,P2處理時呈顯著正相關,P1、P3、P4處理時呈極顯著正相關。說明硼肥在葉面施用后,總糖會隨著鉀的升高而升高;還原糖則下降,但硼肥施用后,其下降幅度會減小;煙堿隨著鉀的升高而升高,且經過硼肥在烤煙葉面的施用,其升高幅度會增加。
3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施用硼肥增加了煙葉的硼含量、鉀含量及總糖含量,尤其在一個部位噴施硼肥對該部位硼積累量、鉀含量及總糖含量提高較大。硼、鉀對糖有著共同的調節運輸作用,影響糖的運輸、分配與累積,施硼能夠明顯促進糖類的運輸與分配,隨著硼肥的施用,促進了糖的運輸、分配與累積,從而增加了其陪伴離子鉀的含量,施硼能提高煙葉的含鉀量,尤其對上部葉鉀含量的提高最大,這與課題組盆栽研究結論一致[7,8]。
上部葉是烤煙產量和質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其工業可用性一直是行業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試驗結果表明,在大田情況下,與基施硼肥相比,對上部葉噴施硼肥可以大幅度增加上部初烤煙葉鉀的含量與累積量,這就有可能在大面積生產上,通過硼施用方法的改進,提高上部煙葉鉀含量,從而有可能對改善上部葉的工業可用性起一定作用。同時,從試驗結果還可以看出,經過硼肥處理的煙葉兩糖差均較對照有所升高。兩糖差值越小,其煙葉化學協調性越高,也就是通過改變硼的施用方法,在提高煙葉鉀含量的同時,降低了煙葉化學協調性,具體機制是什么,如何在改變硼施用方法、增加煙葉鉀含量的同時,保持其協調性,有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有才,徐建平,徐志剛,等.不同施硼措施對植煙土壤鉀素變化及煙葉鉀含量的影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28(5):569-572.
[2] 劉有才,徐建平,徐志剛,等.不同施硼措施對云煙87生長和產質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4):178-181.
[3] 徐曉燕,周初躍,李衛芳,等.鉀、硼和萘乙酸對煙株生長及鉀吸收分配影響的研究[J].土壤,2002(2):82-85.
[4] 楊玉華,喻敏,杜昌文,等.不同硼效率油菜品種細胞壁組分中硼的分配[J].作物學報,2005,31(5):608-611.
[5] 年夫照,胡承孝,徐芳森,等. 土壤水分和供硼狀況對不同硼效率油菜苗期生長、水分含量和硼形態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7,18(11):2487-2490.
[6] 年夫照,石磊,徐芳森,等. 硼對不同硼效率甘藍型油菜產量和品質的效應[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4,26(4):63-65.
[7] 耿明建,吳禮樹,曹享云,等.硼對2個棉花品種花器官不同部位礦質營養的影響Ⅱ.對N、P、K、Ca和Mg的影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2(2):133-137.
[8] 王瑞新.煙草化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