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恩施州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

2011-12-31 00:00:00何銀生,由金文,劉海華,艾倫強,郭杰,張國華,何美軍,郭曉亮
湖北農業科學 2011年12期

摘要:概述了恩施州藥用植物資源現狀及其開發利用、重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育與可持續利用等研究現狀,認為恩施州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應當關注的研究方向是加快藥用植物資源保存體系建設,加強瀕危藥用植物的繁育和替代工作;積極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建設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和預警網絡;加強中藥資源生態學研究,優先推進中藥材育種研究,大力推進中藥材GAP研究,全方位加強開發利用研究;探索DNA條形碼技術的應用,為藥用植物鑒定、瀕危物種保護以及資源評價等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恩施

中圖分類號:S567.4;E124.5(632NS)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2-2481-06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Enshi

HE Yin-sheng1,2,YOU Jin-wen1,2,LIU Hai-hua1,AI Lun-qiang2,GUO Jie1,ZHANG Guo-hua1,2,

HE Mei-jun1,GUO Xiao-liang1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ubcenter of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re, Enshi 445000, Hubei, China; 2. Enshi Jiyuan Pharmacolog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o., Ltd., Enshi 445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Enshi, Hubei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and studies on the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culture of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conclud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Enshi prefecture was put forward: Speeding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breeding and replacement of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s; Actively developing the resource investig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setting up dynamic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net work system for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resource ecology, promoting th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research; Promot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 GAP, enhancing the research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DNA barcoding in plants,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endangered species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Enshi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問題日益關注。此外,隨著國際上對天然藥物的重視,中藥的需求量開始激增。然而由于不合理的長期采挖、采收,導致野生中藥資源急劇減少,不少產區采挖量已遠遠超過了資源的再生能力,大量物種瀕臨枯竭,野生藥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面臨極大的壓力[1]。在中國處于瀕危狀態的近3 000種植物中,用于中藥或具有藥用價值的約占60%~70%。在1992年公布的《中國植物紅皮書》中所收錄的398種瀕危植物里,藥用植物有168種,占42%強。目前至少有100多種野生藥用植物出現資源量急劇下降,不少常用的重要野生藥用植物告急。如川貝母、重樓、石斛、蟲草等野生資源的破壞十分嚴重,正沿著“越貴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貴”的惡性循環而走向枯竭。人參、厚樸、黃連等野生個體瀕臨滅絕,當歸、三七等的野生個體已很難發現。隨著人口增長、資源匱乏、合成藥開發周期長和投入風險大等諸多問題的日益凸顯,人們對于天然藥、中藥的研究開發已高度重視,并已形成全球性的“回歸自然”與“中醫藥熱”浪潮。而中藥產業是典型的藥材資源依賴型產業,因此,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藥用植物資源占中藥資源的絕大部分,因此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主要是藥用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中藥資源的科學保護、合理開發和持續利用,是21世紀面臨的國家戰略任務。在中國全面啟動中藥現代化的今天,如何積極應對全球性天然藥研究開發給中藥產業帶來的嚴峻挑戰與發展機遇,實現中藥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中藥學科技工作者肩負的歷史責任[2]。湖北省恩施州擁有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是中國主要的中藥材產區之一。出產一批歷史悠久、質量優良、具有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地道藥材。近年來,隨著藥業產業化的推進,其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亦日益突出;筆者概述了恩施州藥用植物資源現狀及其開發利用和重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育與可持續利用等的研究現狀,提出了恩施州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應當關注的研究方向、工作重點以及研究技術的新思路,以期為恩施州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

1恩施州自然概況

恩施州地處湖北省西南部,北靠神農架林區,東連荊楚大地,南鄰湘西山麓,西接渝黔高原。處在東經108°30′-110°31′、北緯29°05′-33°20′之間,是大巴山、巫山及武陵山交匯之地;境內地形復雜,地勢從中部向北部逐漸增高,最高處海拔3 005 m(小神農架),最低處海拔67 m(巴東縣東瀼口)。全境內高山占29.4%,二高山占43.6%,低山丘陵和盆地占27.0%。屬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海拔落差大、小氣候特征明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最恰當的寫照,因而孕育了極為豐富的植物種類,被譽為“天然植物園”、“華中藥庫”。

2恩施州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現狀

2.1資源調查

恩施州的中藥資源種類十分豐富,藥用植物資源有202科881屬2 258種(含種以下分類單位),占湖北省藥用植物總數3 654種的61.8%,占全國藥用植物總數11 146種的20.3%,比神農架林區(共1 886種)多出372種(含種以下分類單位)。其中菌類植物有8科10屬10種,地衣類植物有5科6屬7種,蕨類植物有5科5屬5種,苔蘚類植物有31科50屬122種,裸子植物有7科8屬9種,被子植物有767科6屬1 935種[2]。

2.1.1恩施州珍稀瀕危物種及特有現象顯著恩施州地處中國特有植物三大中心區之一的川東、鄂西中心區,境內中國特有植物的科、屬、種非常豐富,被稱為“中國特有分布植物的搖籃”。種子植物中,中國特有科有5個,分別是銀杏科、杜仲科、大血藤科、珙桐科、鐘萼木科,占全國的83%;中國特有屬有52個,占湖北省的67.5%,占全國的21.4%,如銀杏屬、星果草屬、八角蓮屬,大血藤屬,馬蹄香屬等;中國特有種約有1 000種,占華中區的約25%,如黃連、川續斷、川黨參等。全州含40多種國家珍稀保護物種,占湖北省的近60%,占全國的約8.2%,黃連、天麻、杜仲、八角蓮、銀杏、厚樸、黃皮樹等不少物種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所收錄[3]。恩施州還是我國植物種質資源的基因庫、古老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孕育和產生新物種的搖籃。恩施州在發掘新的藥用資源、開發新藥上的潛力十分巨大。

2.1.2收購種類多,產量豐富恩施州是我國中藥材的主產區之一,歷年來中藥材收購品種多達282種,主要有黃連、黨參、厚樸、杜仲、當歸、南大黃、續斷、獨活、木瓜、玄參、牛蒡子、白術、云木香、湖北貝母、半夏、黃柏等。現全州家種、家養的大宗地道藥材已達30種以上[4]。

2.1.3民族、民間藥特色明顯在恩施州的民間藥材中,民族藥特色十分明顯。鄂西民族用藥,一是以土家族為代表的民族藥應用歷史悠久;二是民族藥品種繁多,療效可靠,使用面廣。恩施州民族藥品種有431種,在全州各地通用的民族藥品種有近300種。如重樓排草、裂葉星果草、珠芽艾麻、支柱蓼、鬼燈擎、獐牙菜等[5]。

2.2種質資源保存研究

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是中藥生產的源頭,種質資源是進行中藥材品種改良、新品種培育及遺傳工程研究的物質基礎,尤其是野生近緣植物和古老的地方種是長期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的產物,具有獨特的優良性狀和抵御自然災害的特性。如厚樸、地黃在長期的人工種植過程中,由于自然選擇及長期的生態適應,形成了一些地方品種、農家品種,是極其寶貴的自然財富。種質資源越豐富,研究也就越深入,在中藥材品種改良、新品種培育方面就越有針對性和預見性。因此,所掌握的種質資源數量和對其性狀表現及遺傳規律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作為保證恩施州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途徑之一,恩施州在建設藥用植物園、種質資源圃等資源保存平臺,開展遷地保護、種質資源評價等系列研究上,已取得了積極進展。

2.2.1資源保存平臺建設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建立的華中藥用植物園,為華中地區最大的藥用植物遷地保護基地,面積已達17 hm2以上,已征集保育武陵山區活體藥用植物資源1 600多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珍稀瀕危藥用植物32種,隸屬25科29屬,如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南方紅豆杉等8 種(含變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厚樸等11 種(含變種),屬國家三級保護的有八角蓮等13 種(含變種)[6]。中藥材研究所標本室已保存生藥標本500多份、臘葉標本1 000多份。

2.2.2種質資源圃建設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目前已建有厚樸、竹節參、七葉一枝花、延齡草、半夏、牡丹、核桃、貝母、當歸、百合、蕺菜、獐芽菜等12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圃,并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厚樸種質資源庫(37 hm2)[7]。

2.2.3信息標準化研究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在植物園遷地保護植物編目等信息標準化研究基礎上,已配套建立了藥用植物標本信息數據庫,并參與建成了恩施州中藥材信息數據庫及專家系統[7]。特別是參與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試點”和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珍稀瀕危和大宗常用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等工作,制定了厚樸等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及數據標準[7],并納入了中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信息共享系統數據庫,且已通過“中國中藥資源研究與實踐網”向社會開放共享[8]。

2.2.4致瀕機理研究對入園保存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在系統觀察其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開展了致瀕機理遷地仿生護存技術研究[9,10]。研究發現,除植物自身的生長、繁殖特性及其特殊生境的限制外,人為因素在藥用植物致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局部地域生態環境惡化加上一些商人只顧眼前利益的濫采亂掘活動,致使一些生態脆弱的珍稀和特有藥用植物種類趨于瀕危,而且廣布種也逐漸稀少。

2.3育種研究

藥用植物是中藥材的主要來源,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植物藥的使用都在不斷增加。在所使用的藥用植物中,2/3來源于野生種類。但近年來由于過量采挖及原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野生藥用植物的蘊藏量日益減少。為保持中藥資源優勢及永續利用,擴大藥用植物的馴化栽培是中藥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11]。“藥材好,藥才好”。近年來中藥材的種植生產中,多沿用地方老品種,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持藥材的地道性,但往往產量低、質量差,有些藥材人工繁殖困難,極大地影響了種植效益。隨著中藥材高效種植體系的發展和產業化水平的提高,特別是2002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國家對中藥材實行GAP認證,其中就對中藥材的種源、品種等方面提出了極其嚴格的規定,中藥材品種逐漸成為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近年來國內外逐漸加大了中藥材的育種力度。

湖北省在中藥材育種領域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至2009年,先后有鄂竹節參1號等6個中藥材新品種通過了省級品種審定,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其中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作為省內中藥材育種領域的主要單位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擁有大量的種質資源基礎上,開展了系統的品種選育工作,先后選育出雙河紫油厚樸、鄂竹節參1號(自主選育)、鄂半夏2號(與來鳳縣華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選育)、恩玄參1號(協助恩施硒都科技園有限公司選育)4個品種[12,13]。近年來,在當歸、白術、百合、七葉一枝花、貝母等品種選育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鄂西綜合試驗站聯合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經選育出了優質高產青蒿新品種鄂青蒿1號[14]。

2.4規范化種植研究

中藥材規范化生產是實現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可使中藥質量滿足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等臨床要求[12]。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較早地參與了地道藥材規范化種植加工技術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設工作。為適應日益發展的中藥產業化需求,多年來,選擇厚樸、玄參等大宗、常用、珍稀名貴中藥材品種,在開展資源保育、品種選育的基礎上,結合承擔的“中藥現代化與產業化開發”、“湖北省地道藥材規范化種植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湖北重點地道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關鍵技術研究”、“湖北省地道藥材生產和質量規范體系的建立”等國家或省級科研項目,聯合相關企業,對育成的新品種開發相關的配套繁育及栽培技術,并進行了規范化種植的系統研究[15,16]。“十五”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通過對多個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支撐,中藥材研究所的中藥材GAP工作進展良好,先后開展了厚樸、玄參、竹節參、續斷、貝母、半夏、當歸等地道藥材品種的GAP研究,其中玄參、厚樸已完成了認證申請。并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如中藥材的產地環境生態,包括對大氣、水質、土壤環境等生態因子的要求;中藥材優良品種的選育和繁育及種子種苗的標準化,包括中藥材優良品種的選育和繁育,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標準及檢驗規程的制定;優良的栽培模式與技術措施,包括立體復合GAP種植模式[16];中藥材病蟲害防治,包括主要病蟲種類、發生規律及危害程度的調查,主要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措施;中藥材質量標準的研究制定[7,17-21];優質中藥材栽培技術標準操作規程(SOP)的制定,包括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采收與產地加工、包裝、運輸、貯藏、質量管理等等。

2.5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以天然藥用植物及藥用真菌資源為研究重點,恩施濟源藥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已成功提取了大黃素、石杉堿甲、紅三葉異黃酮、葛根素等系列生物醫藥中間體[22],正與相關企業對接,以推向市場。在產品開發方面,則有超聲法提取竹節參總皂苷工藝條件、恩七葉甜絞股藍果凍配方及生產工藝等報道[23,24]。

3未來工作重點

為促進恩施州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快恩施州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后需要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研究。

3.1加快藥用植物資源保存體系建設

未來中藥產業的競爭是資源之爭。必須加快藥用植物資源保存體系建設,加強瀕危藥用植物繁育和替代工作。恩施州應繼續推進專業性藥用植物園建設,重點推動已具有良好基礎的華中藥用植物園升級工作,并深入系統開展藥用植物遷地保護研究,包括規劃、調整布局、功能、分區等方面,不斷增加在園活體藥用植物種類,保存繁育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擴充專類種質資源圃園區和種下類群;在種質資源保存中積極運用生物技術;開展珍稀瀕危中藥資源野生變家種研究及替代品研究。在藥用植物園的科技含量、科研成果產出、對中藥產業貢獻率等方面加大力度,并推動國際交流合作逐漸深入,力爭使該園成為國家戰略性藥用植物資源儲備基地之一和藥用植物遷地保護的綜合研究基地,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提供一個共同分享和交流藥用植物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良種繁育與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經驗與成果交流平臺[25,26]。

3.2積極開展中藥資源普查

中藥資源是我國中藥產業和中醫藥事業存亡與發展的基礎,但長期以來由于過度的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原因,導致許多藥用植物資源瀕臨滅絕。上一次中藥資源普查是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的,20多年來國內中藥資源分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恩施州也不例外。中藥資源家底不清,對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因此,中藥普查勢在必行[27]。結合即將開展的第四次全國性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在獲取恩施州中藥資源本底數據的基礎上,還要建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與預警系統,保證藥源的可持續供給。

3.3加強中藥資源生態學研究

隨著瀕危中藥資源保護生物學的開展及中藥材引種栽培的進一步擴大,生態環境對中藥資源的生長發育及其產量與質量的影響受到人們空前的重視。深化中藥資源生態學研究,尤其是生理生態研究,有利于進行科學的中藥種植區劃,并可提高產量與品質[28]。

3.3.1中藥資源品質形成的生態因子研究生態因子對藥材品質形成的影響貫穿于中藥材的整個生長期,是影響中藥材質量的最基礎因素。如恩施州為世界硒都,恩施州藥材有著獨特的內質[29],硒對藥材有無影響只有充分揭示生態環境因子對中藥材質量的作用,才能為評價、提高恩施州中藥材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3.3.2栽培中藥材土壤環境研究與修復土壤的理化性質以及土傳病害、土壤蟲害、土壤養分失衡、化感物質增加、重金屬農殘污染等都會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影響藥用植物的產量和質量[30]。在系統研究栽培中藥材土壤惡化的基礎上,尋找綜合解決栽培種植中藥材土壤惡化及連作障礙的土壤修復技術,將對中藥資源規范化種植進行環境選擇與監測提供有針對性地指導。

3.3.3地道藥材生態適宜性研究中藥資源的生態適宜性,不僅包括其自身生長發育的適宜性,還應包括其活性成分積累的生態適宜性。除關注生物的生存、發育及繁育等問題外,研究中常用的內容還有發芽率、生物量等,應關注環境對植物體內所含次生代謝產物組成及其含量的影響[31]。

3.3.4中藥資源的地理變異研究中藥材的產量與質量隨地理環境不同而存在巨大差異。借助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分子標記、基因芯片等技術,同時結合表型分析,如化學成分分析、藥材性狀分析等技術,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理環境變異對中藥材產量和質量的巨大影響[32]。

3.4優先推進中藥材育種研究

湖北省的中藥材育種研究與全國相似,起步較晚,還處在初級階段,不管從選育手段還是選育結果,與農作物比較還有非常大的差距。現階段湖北省中藥材育種的主要手段以引種和選擇育種等常規育種方法為主[33]。隨著藥用植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需要做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并將常規育種技術與分子育種技術有機結合起來,互相彌補,以分子育種技術為輔助手段,結合常規育種技術,以培育出優質、穩產、高效的中藥材優良品種。

“十二五”期間,應以湖北省主要的大宗、名貴、地道藥材如白術、黃連、當歸、竹節參、續斷等優勢品種為重點,進行品種資源的調查收集比較,發掘篩選在品質、產量、抗逆性等性狀上有特色的新材料,開展細胞學、遺傳學、遺傳多樣性研究,構建遺傳圖譜;利用集團選育和系統選育方法,結合組織培養、倍性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轉基因等現代育種技術,以優質、高產、抗性強為育種目標,育成遺傳性狀穩定、適應性強、主要經濟性狀(包括內在質量)一致的優良品種,推進中藥材農業標準化生產,從源頭上提高中藥材品質,達到質量穩定、均一、可控的目的,進而保證中藥飲片、中成藥原料品質的優質穩定,從而保證可靠的療效,為中藥走向世界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3.5大力推進中藥材GAP研究

中藥材生產不能單純追求產量,更重要的是要保證藥材的“優質、安全、穩定、可控”。雖然恩施州在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加工研究上做了很多工作, 已完成多個主要大宗藥材品種的GAP研究,但并不意味著它們的種植加工都已按GAP的要求進行了落實。另外,每個品種的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都有其獨特性,還必須按照GAP要求,加強研究總結和培訓推廣,從而提高藥材品質。目前恩施州正按計劃大力推進貝母、續斷等品種的GAP研究及認證工作。湖北省已組織成立了以九州通公司為龍頭的GAP總部,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將提供全程技術支持。

3.6全方位加強開發利用研究

應以市場為導向,選擇若干骨干品種,集中研究資源,重點突破,使藥用植物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中藥產業化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撐。

3.6.1天然植物藥開發近百年來,化學合成藥品在控制人類疾病、延長壽命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進步。然而由于化學藥品自身的局限性,人們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把目光投向以天然植物藥為主的傳統醫學。天然植物藥以其療效獨特、毒副作用小、無耐藥性、價格低廉等優勢,掀起了天然藥物研究、推廣、應用的熱潮。當前研究的重點一是圍繞國家戰略目標和需求,以藥用植物及真菌為資源重點,應用各種生物活性篩選技術,發掘結構新穎化合物與活性成分,加速能治療癌癥及心血管病的化合物篩選;二是綜合各學科理論,開展分離、鑒定、活性追蹤和評價的集成研究;三是開展藥用植物及真菌內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及衍生物的化學合成優化工藝研究;四是利用細胞培養和發酵培養等新技術直接生產有效成分。

3.6.2藥食同源植物開發“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和藥食同源的傳說,這是對醫學起源的概括[27]。國家衛生部已經公布了多批保健食品原料清單,包含多種藥食同源植物。藥食同源植物在營養方面不僅可以與栽培蔬菜相媲美,甚至有些品種在營養價值方面比普通蔬菜高出很多。在功效方面,藥食同源植物對人體健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34,35],被譽為“天然抗生素”。絞股藍被稱為“福音草”,它具有抗高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血栓形成、抗衰老等作用,對各種癌細胞增殖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36]。恩施州有著豐富的藥食同源植物資源,如薇菜、百合、山藥、葛、蕺菜、蘘荷、桔梗等,加之其產品安全性高,上市周期遠較新藥研發短,挖掘藥食同源植物用于資源開發,應成為重要研發方向之一。

3.6.3民族藥開發研究恩施州民族藥品種繁多。民族藥資源的研究不僅關系到民族醫藥學自身的發展,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今后一個時期內,民族藥開發研究應作為資源研究的重點,這是豐富中藥資源寶庫、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37]。

3.6.4加強綜合利用研究進行綜合利用研究,提高藥用植物資源的有效性與綜合利用水平,提高中藥資源利用率,這對于中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藥用植物資源的綜合利用,不僅包括藥用部位的擴大,也包含利用途徑的多樣化。不少藥用植物也是兼具其他多種經濟價值的經濟作物,如厚樸皮、花均可入藥,其葉可用做食品包裝材料;葛全身是寶,除其根入藥外,藤莖、葉等均可入藥,其根、莖、葉等可加工成各種產品,且在加工中產生的水、渣和丟棄物都可再加工,循環利用率非常高[38]。要跳出中藥業只發展中藥的狹隘思維模式,把中藥產業放在生物產業的廣闊領域內考慮,加強藥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與廣度,提高企業與農戶的經濟效益,以促進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7應用DNA條形碼技術進行中藥材鑒定

中藥材傳統鑒定方法如植物形態、顯微結構、超微結構和化學指紋圖譜等鑒定方法,在中藥材鑒定和評價其質量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快速發展,DNA分子鑒定技術及基因芯片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中藥材的鑒定。DNA條形碼(DNA barcoding)技術是利用標準的、具有足夠變異的、易擴增且相對較短的DNA片段在物種內的特異性和種間的多樣性而創建的一種新的生物身份識別系統,可實現對物種的快速自動鑒定。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應用該技術已成功地對重樓屬植物進行了快速準確鑒定[39]。藥用植物DNA條形碼鑒定研究將為藥用植物鑒定、瀕危物種保護以及資源評價等方面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周秀佳,徐宏發,順慶生. 中藥資源學——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 廖朝林,方志先. 湖北恩施藥用植物志[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 由金文,方志先,廖朝林,等.湖北恩施藥用植物資源分布概況[J]. 亞太傳統醫藥,2008,4(3):39-42.

[4] 趙仁君,廖朝林,林先明,等.恩施道地藥材發展戰略研究[J]. 中國現代中藥,2007,9(4):41-42,63.

[5] 方志先,趙暉,趙敬華. 土家族藥物志[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

[6] 劉海華,唐春梓,廖朝林,等. 鄂西南山區珍稀瀕危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2009,48(12):3080-3083.

[7] 林先明,唐春梓,郭杰,等. 湖北省地道藥材厚樸規范化種植研究及基地建設進展[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8,10(6):90-95.

[8] 秦秋.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試點”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EB/OL]. http:// www.tcm-resources. com/dongtai. asp?dic=88, 2010-09-03.

[9] 由金文,林先明,廖朝林,等. 八角蓮致瀕原因及其野生資源保護[J].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7,21(4):25-27.

[10] 廖朝林. 武陵山區珍稀藥用植物致瀕機理研究[A]. 中國植物學會. 第八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

[11] 廖朝林,林先明,胡斌,等. 開展道地藥材新品種選育,促進恩施州中藥材種植業的發展[J]. 中藥研究與信息,2003,5(12):4-8.

[12] 林先明,廖朝林,由金文, 等. 雙河紫油厚樸新品種的選育[DB/OL]. http://dbpub.cnki.net/grid2008/unis/ Detail.aspx?dbName=SNAD&FileName=SNAD 000000017028, 2004-03-31/2010-06-03.

[13] 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農作物審(認)定品種手冊[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76-177.

[14] 向極釬,覃大吉,楊永康. 鄂青蒿1號品種選育[J]. 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2):14050 -14051.

[15] 廖朝林,由金文. 湖北恩施藥用植物栽培技術[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6] 孫鴻良. 我國生態農業主要種植模式及其持續發展的生態學原理[J]. 生態農業研究, 1996,4(1):15-22.

[17] DB42/T 329-2005,竹節參種子生產技術規程[S].

[18] DB42/T 330-2005,竹節參種苗生產技術規程[S].

[19] DB42/T 284-2004,恩施紫油厚樸[S].

[20] DB42/T 472-2008,石窯當歸[S].

[21] DB42/T 494-2008來鳳半夏[S].

[22] 楊紅兵,詹亞華,石磊,等. 湖北恩施產厚樸的質量研究[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8,28(12):960-963.

[23] 吳文錦,李露,黃鳳洪. 超聲法提取竹節參總皂苷工藝條件的優化[J]. 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4):17072-17074.

[24] 劉金龍, 鄭小江, 孫東發. “恩七葉甜”絞股藍果凍配方及生產工藝研究[J]. 食品科技,2008,33(11):104-109.

[25] 白隆華,呂惠珍,黃雪彥. 廣西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的現狀與對策[J]. 中國植物園,2009(12):28-33.

[26] 付暉,樸永吉,龐珺. 藥用植物園研究與規劃綜述[J]. 綠地規劃與園林設計,2008(10):37-40.

[27] 郭蘭萍.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實施準備[J].中國現代中藥,2009,11(2):3-5.

[28] 黃璐琦,郭蘭萍. 中藥資源生態學[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9] 彭祚全,何新鄉,朱霞云. 湖北恩施的富硒中草藥資源亟待開發[J]. 中國藥業,2003,12(7):17-18.

[30] 郭蘭萍,黃璐琦,蔣有緒,等. 藥用植物栽培種植中的土壤環境惡化及防治策略[J]. 中國中藥雜志,2006,31(9):714-717.

[31] 陳士林,索風梅,韓建萍. 中國藥材生態適宜性分析及生產區劃[J]. 中草藥,2007,38(4):481-487.

[32] 王凌暉. 何首烏野生種質資源地理變異與種源初步選擇[D]. 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5.

[33] 王忠華,朱東亮,俞超. 現代育種技術在藥用植物品種改良中的應用[J]. 科技通報,2010,26(1):88-92,119.

[34] 張慶宏. 藥食同源與中藥食品化[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7):54-55.

[35] 龔漢雨,韓昕,肖猛. 湖北大別山地區野生蔬菜資源及其開發利用[J]. 湖北農業科學,2010,49(6):1389-1392.

[36] 樸香蘭,吳倩. 絞股藍研究進展[J]. 時珍國醫國藥,2010,21(7):1758-1760.

[37] 鐘國躍,王昌華,趙紀峰. 民族藥資源研究思路與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9,11(1):15-20.

[38] 張長貴,王興華,謝伍容. 葛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J]. 糧食與油脂,2009(9):41-44.

[39] 彭居俐,王緒楨,何舜平. DNA條形碼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 水生生物學報,2008, 32(6):916-9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无码一区|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99伊人精品|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中文字幕va|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五月婷婷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日韩欧美色综合|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国产在线第二页|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欧美精品二区| 91麻豆国产视频|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免费aa毛片| 欧美国产在线看|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亚洲精品麻豆|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丝袜第一页|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av麻豆|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欧美在线三级|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国产在线专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va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91伊人国产|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9999在线视频| 她的性爱视频| www.日韩三级|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欧美精品成人|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久久黄色影院| 色婷婷在线播放| 亚洲男女在线| 欧美一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