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一閃,決定記日記。每天無論多忙,都抽出幾分鐘寫幾個字,放在自己的博客里。我給這個博客起了個副題:“一個人的流水賬”。
日記很雜,讀書筆記、路邊見聞、迎來送往、生活感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一一記錄下來。
忽然有一天,生活發生了小小變化,節奏驟然加快,日記卻明顯減少。其實感悟、見聞更多了,卻忙于事務性的活兒,連整理記錄的時間和心情都沒了。落實到文字上,只有干干巴巴簡單幾句話,甚或沒有。
如果把此前、此后的日記對比著看,顯得早先的生活豐富多彩,后者單調無聊。現實卻正相反,此前那段時間,生活非常簡單,每天都是一種顏色,一個步調。后來每天做的事,數量是以前所做事的兩倍,體現在日記上的,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兩種生活各有利弊,但文字對生活真實的掩藏,卻暴露無遺。
微博是不是這樣?
每天在微博上點點滴滴、無一不記的人,你說他是忙還是閑?有個比較變態的例子可供參考。英國一位婦女,兒子得急病,她在網上發布即時消息。有人催她,你趕緊送孩子去醫院啊!兒子剛死幾個小時,她又到網上“555”,希望網友一起來安慰她。網友們紛紛指責她缺心眼兒。人們潛意識里是這樣認為的:照顧兒子的時候,應該焦頭爛額,兒子死了,應該忙著處理后事,默默療傷,怎么有心情到網上“撒嬌”?再引申一步,真實生活中,很多事都比即時記錄整理更重要,形成文字的,大多是閑事才對。
閑情不是毛病,但還有一個別樣的、繁復的生活隱藏在文字、圖片之后,這是我們讀微博時容易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