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真的教育成為心心相印的活動,從心里發出,打到心靈深處”。
正值金風送爽,北京市第十九中學又迎來了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天。
2011年9月9日,北京市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與學習策略研究重點實驗室在北京第十九中學掛牌成立。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時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常務副主編陳虹、海淀區教科所吳穎慧所長等專家和領導出席了掛牌儀式。
掛牌儀式上,身為心理學博士的校長余曉靈深情地談到:“要特別感謝同學們,是你們努力學習、健康成長讓我們的學校更加朝氣蓬勃、奮發向上。”
為什么選擇在19中成立實驗室?它與學校的辦學理念相輔相成。19中的辦學理念是“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
19中一直致力于對學生積極心理健康的培養。打造幸福課堂是學校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幸福課堂,簡而言之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學。目的是在課堂上要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讓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感受成功、享受快樂,感受幸福。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讓真的教育成為心心相印的活動,從心里發出,打到心靈深處”。教育并非僅僅是教學生如何考得高分,它應該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他給與學生更多的應該是對知識的熱情、對自我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珍視,以及更樂觀的生活態度。
中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亟待加強
近些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了教育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相關調查顯示,生活輕松的學生只占6%,有一項以上壓力的學生為94%。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期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近20%的青少年患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疾病,焦慮癥、神經性抑郁癥、社交恐怖癥、強迫癥、歇斯底里、神經衰弱、失眠等,自卑、逆反、悲哀、不快樂……
據媒體報道,日前,香港中文大學新生、香港著名科幻作家李偉才的19歲女兒放棄大好前程跳樓自殺;臺灣一名中學生精心策劃并上演了弒母殺父的逆倫悲劇。香港中文大學19歲新生李天蔚剛參加完大學迎新營活動,就留遺書和親人道別,在家中跳下18樓身亡。
警方在臺灣張姓學生臥室里找到“最后計劃殺人資料”,事先收集島內社會重大案件的剪報,列出4種殺人方法,并在犯案手法上劃重點,有如一本“完全殺人手冊”,看得出用心收集、計劃多時。
有媒體指出,目前中學教育體制及家庭教育模式使中學生多數沒有自由交往的空間,這不但不利于他們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也妨礙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父母的精神支持與物質給予嚴重失衡,高壓、高期望值,讓孩子遠離了心靈的快樂;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脫節等,都有可能使青少年的人生坐標發生嚴重傾斜。并且,父母感情不和、離異等,也容易導致中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專家認為,如果中學生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得不到關注,一些不良行為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可能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嚴重的將釀成犯罪、自殺等悲劇。并且,這些心理危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干預,悲劇即使不在中學時期爆發,也會在大學或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爆發。
越來越多的人呼吁,學校和社會應該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援助。中小學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專門的心理健康教師,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服務,并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發現問題,適時干預。
在國家層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明確提出了新課程的培養目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促進學生不斷發展”。學科教師通過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優化教育教學行為,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改善教育方法,適應和實施新課改的教育目標,更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樂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在教育專家指導下,19中針對高中、初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圍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做出了具體不同的心理指導工作。對初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側重于青春期特有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鍛煉,對高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對學生升學迎考過程中應激心理的人文關懷和耐心疏導。
建設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
示范窗口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一個人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青年時代由誰帶路,周圍世界中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這些都決定著他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呵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在一個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中,社會和家長一起愛護、引導青少年。
為了進一步落實“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辦學理念,19中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其中,“有效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與學習策略”是本學年度8項重點行動的第一項。為此,在教育部基教一司“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調查研究”課題組和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專家的指導下,19中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等四個年級分別開展了積極心理品質和學習策略的調查研究工作,并以項目行動小組的方式推進。
實際上,自去年開始,學校就已經在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與培養工作。
早在2010年,學校就成立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心建筑面積有1600多平方米,突出了19中的近百年歷史和特色,形成三廳、九室的格局。中心理念先進,設施一流。包括美德廳、智能廳、感恩廳等“三廳”,以及生涯規劃室、心理咨詢室等“九室”。
其中,三廳為中心的主體,對應學校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特色內容,即培養積極心理品質、開發學生潛能、培養感恩品質,分別命名為美德廳、智能廳和感恩廳。
中心還配備了九個不同的功能性房間。對心理品質、智能的培養進行細化的專業工作,達到點面結合,團體和個體相結合,從而實現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要求。
社團活動室,由學生社團進行自主管理,作為社團小組活動、研討、工作的區域。生涯規劃室,進行生涯規劃指導,并兼作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室,以專兼職心理教師為指導,開展十人以內的團體輔導。心理咨詢室,進行個體和家庭心理咨詢,配備有個體沙盤設備。身心放松室,以情緒的心理調節為主,輔助以宣泄器材等身體調解活動。測量訓練室,進行心理測量以及以專用軟件為輔助的心理訓練。教師辦公室,心理學科教師辦公場所,以及書籍資料檔案儲存。中控監督室,對中心部分場地進行監控,并進行專業輔導和研討工作。中校區綜合心理咨詢室,設在中校區,具有個體咨詢和團體輔導功能。
如今,在專家指導下,學校制定了《行動實施方案》并開始組織實施;同時,在調研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了在初中、高中兩個學段分別重點培養的6項積極心理品質,并從團體心理課程、學科滲透課程、綜合活動課程和家校形成合力等四個維度進行培養;最后,對學生學習策略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初步確定從學習態度、認知策略、自我監控、資源與環境管理策略、考試策略等五個維度,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在學習策略上進行有的放矢的培養。
“打造研究機構與中學合作的新模式,為首都的基礎教育事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校長余曉靈談到。
未來,實驗室將被建設成為全市中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地、示范窗口和成果推廣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