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IT服務業目前最缺什么?
邵凱:總體來講,有兩方面的事情全行業需要特別關注。一是,企業必須要有三五年以上的規劃。三五年之后客戶會從你這兒得到什么?你的服務能力達到什么水平?行業地位是靠前了還是靠后了?二是,企業要參與到行業和社會,要建立誠信體系。“誠信”這兩個字耗了中國人很多錢,成本極高。在中國做生意,甲乙方雙方建立信任,投入的時間和金錢的成本相比先進國家和地區是相當高的。客戶之間的關系、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現在很辛苦,成本很高。中國IT服務企業真正把精力放在客戶需要的比例占整個項目和服務周期的投入還不夠。
《中關村》:您認為中國應發展什么樣的軟件外包企業?
邵凱:中國已是一個經濟大國、制造業大國,而要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則必須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品牌。對于正處于蓬勃發展的中國軟件外包產業而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外包企業將是走向世界市場的敲門磚。
《中關村》:目前我國IT 服務企業自主創新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邵凱:產業結構影響IT整體競爭力并限制發展空間;國際IT巨頭盤踞,控制IT割據,壓制中國公司取得突破;行業規范不完善,導致一定規模的惡性競爭;企業綜合經營成本提高,限制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與技術應用。
中國本土企業需要專注“個性化IT服務”,加快自主創新。中國企業發展的關鍵是要從現在經濟發展的需求起步,采用后發技術優勢,立足中國這個世界經濟的地區優勢。要進行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要不斷提高IT服務能力;要持續開展管理創新。在業務模式、管理模式、技術水平、管理能力上實現突破,逐漸跨入外包產業鏈的高端,打造中國特色、與時俱進的軟件外包和IT服務產業。
《中關村》:目前發包商青睞什么條件的接包企業?在發包采購中如何取勝?
邵凱:我們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學習到:
第一是發包企業會考察接包企業在某一領域是否具有很深的專業知識,如果沒有專業知識也就意味著沒有機會。
第二,合理的成本結構會贏得長期的勝利,因為這樣能夠確保客戶長遠外包戰略的實施。
第三,很多企業經歷國際金融危機之后,都在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如果接包企業能夠對發包企業在戰略發展上有所幫助,將會獲得更多的商機。
第四,信守合同,特別是要嚴格遵守知識產權和信息保密條款等。
《中關村》:瑞友科技在競爭激烈的IT服務業發展到今天,有何心得?
邵凱:第一是聚集人才、技術和知識,持續加強能力建設,專注主業。一個能提供優質服務的公司必須能夠聚集合適的人才,擁有很強的服務能力。
第二是通過管理和創新,追求客戶的滿意度和質量標準的不斷提高,以及自身的進步。
第三要追求合理的利潤,確保客戶的長期利益和我們自身的穩定發展。通常情況下,大家會認為企業獲得的利潤應該是越高越好,但我們強調的是合理的利潤,確保服務質量,并與客戶實現雙贏并長期合作。
第四要為員工創造相對穩定的、提升能力、有發展空間的環境。
我相信,只有員工有了比較高的滿意度,他們才會專心地服務客戶,才能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第五要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我希望在我們的企業中建立友善、誠信、合作、社會責任感等正面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塑造員工,然后員工到社會中,到家庭中,再影響別人,進而為營建和諧社會做一點點貢獻。
《中關村》:您蟬聯了兩屆“中國服務外包十大杰出貢獻人物”獎,您如何看待中國IT服務產業的未來?
邵凱: 從IT 服務行業整體來講,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概念下的IT外包企業缺乏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處于外包產業價值鏈的下游,很多局限于低端業務諸如單一的編碼、測試和本地化,甚至只簡單提供技術人員的派遣服務,而在IT咨詢、軟件產品的工程化研發和IT系統維護等需要核心技術支撐的高端服務領域鮮有實力,缺乏長遠發展潛力。
我國將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扶持服務外包行業,不僅確定了21個示范城市,而且制定了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不過,據統計,全球70多個國家都在扶持這個行業,在全球范圍贏得這場競爭似乎并不容易。
中國具有繁榮、穩定的經濟環境,強大的內需市場將成為IT服務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IT服務業在國內是朝陽產業,近幾年經歷了高速發展,中國IT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將更加廣闊。科技創新和IT服務被視為重振經濟的重要手段,中國IT服務市場仍有大量的需求可以期待,國內市場仍將持續放量。
通過技術、服務、應用及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部分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將逐漸建立自己的價值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從而跨入外包業務產業鏈高端并引領發展,中國的IT服務產業應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重要經濟成員。
《中關村》:IT產業未來的競爭格局會怎樣?瑞友科技在此格局當中將充當怎樣的角色?
邵凱:這個產業在可見的未來,5—10年仍然是那幾大IT服務廠商占據非常重要的全球市場份額和地位,比如說IBM、埃森哲、惠普、NEC等,中國也有一些企業,像瑞友科技、東軟和神州數碼等,在IT服務方面也會有自己的地位和價值,會形成一定品牌效應,直面國際巨頭的競爭,在中國市場上取勝,在國際市場上慢慢取勝。有些企業會考慮長期的發展,從能力上投資和技術上投資,最后形成中國第二次概念股。有技術含量的、有能力的,能夠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這批企業將代表中國IT產業參與新一輪社會競爭。中國的企業很勤奮,中國的企業家也很辛苦,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中國這一類公司會冒出來,我希望瑞友科技是這類公司之一。
《中關村》:未來10年中關村要實現10萬億總體收入,那時瑞友科技會是什么樣的規模?
邵凱:瑞友科技遵循科學、健康的發展理念,10年后也應該是一個很有規模的公司。但瑞友科技對數字的強調是第二位的,我們更強調客戶的滿意度、員工的滿意度和企業的競爭力。我們強調先做強再做大,我們強調可復制的發展,強調乘法,而不是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