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文化航母”中關村志在一馬當先
按照黨中央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部署,“北京打造‘文化’航母”要在“十個”方面為全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一是“在體制創新方面要把改革、改組、改造緊密結合起來。對那些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領域,可以先行先試,大膽改革”。二是“在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體系方面要充分體現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民性”。三是“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市場方面堅持‘兩條腿走路’,即傳統文化產業和新興文化產業結合”。四是“在文化創新方面注重進一步推進文化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業態創新,當好文化創新的排頭兵”。五是“在創新科技與文化融合方面堅持文化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催生新的業態”。六是“在積極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徑、新形式方面要努力在國際上形成強大的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七是“在文化行政管理創新方面重在建立綜合的行政主體和文化執法主體,改善市場秩序,確保文化安全”。八是“在互聯網的建設、管理、應用和引導方面要加強互聯網的基礎性管理,加大網上輿論引導力度。主流媒體要建新型媒體陣地,提升影響力、公信力、控制力”。九是“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要進一步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更高水平上建設首善之區”。十是“在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設人才高地方面要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不拘一格降人才,培養素質優良的文化工作者隊伍,樹立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據中關村管委會的統計顯示:中關村文創產業上半年收入1610億元,實現利潤12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40%。涌現出一批諸如“水晶石”、“中科大洋”、“樂視網”、“中視中科”等創新創意排頭兵企業。中關村在實施“1+6”的偉大規劃中,文化產業也要一馬當先,起到示范作用。
李開復的“大實話”是促進中國教育的激將法
李開復教授在去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發聲言猶在耳:中國在50年到100年內都不會出現自己的“蘋果”,想要改變這一局面,根本的辦法就是完善教育體系。據悉,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李開復面對記者提問,對當前中國出現的一些“科技創新企業”夢想成為“中國的蘋果”的豪言壯語,仍其“舊說”,繼續發聲:“它們不是蘋果,不管承認不承認,它們的公司里,沒有史蒂夫·喬布斯?!崩铋_復認為,中國目前的教育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很難培養出像喬布斯那樣具有獨立思維的人才,“連我自己也不是”。我們認為,李開復的這種看法和“錢學森之問”所見略同,關心的是同一個命題——中國為什么培養不出來領軍的尖端人才。眾所周知,創新是本屆達沃斯論壇的重要話題之一。李開復以“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微創新’模式”為話題,分析道,“這種創新不是大規模的,但卻是在很多關鍵技術之上提供更加靈活實際的多方面產品開發或者服務的思路?!敝劣谌绾螌崿F突破性、根本性的創新并取得影響業態的成功,關鍵是“教育,還是教育。”李開復如是說。因之,我們不要在“50年到100年”的比喻上咬文嚼字,權當這是一種對中國教育發展的“激將法”。
“朱氏作風”是“講真話、講實話、做實事”
兩年前,《朱镕基答記者問》問世,一時洛陽紙貴;日前出版的《朱镕基講話實錄》引起強烈反響,國人好評如潮?!爸焓献黠L”之所以得民心,是因為體現出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講真話、講實話、做實事”的民主作風和務實精神。“講真話”最有力量,“講實話”貼近民心,“做實事”勝于雄辯。由“朱氏作風”而誕生的“朱氏語錄”至今猶言在耳,時時撞擊我們的心鼓,激發改革勇氣,堅定改革信心。“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們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薄胺锤瘮∫却蚶匣⒑蟠蚶牵瑴蕚浜靡话倏诠撞模灿形业囊豢?,無非是個同歸于盡,卻換來國家的長久穩定發展和老百姓對我們事業的信心。”“自己不勤政,又不廉政,吃吃喝喝,亂批條子,任人唯親,到處搞關系,把國家財產不當一回事,你坐在主席臺上面作報告,下面能不罵你?”“我搞了五十年的經濟工作,我能深刻體會到我國的這種‘綜合癥’,日子稍微剛好過一點,就搞浮夸的作風、盲目的自滿、莫名其妙的折騰、無知的決策。”“如果本屆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們就對不起人民?!薄叭绻蝗リP心人們的疾苦,我當什么總理!”“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就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如果他們再慷慨一點,說朱镕基還辦了一點實事,我就謝天謝地?!薄斍埃覀儑艺幱谏罨母锏年P鍵時刻,更需要提倡“朱氏作風”,那就是“講真話、講實話、做實事”。朱镕基等幾位國家領導人都引用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傳世詩句明志,也當是一切改革者的座右銘。
周鴻祎論企業發展“快慢之道”欲速則不達
創業者如何把握企業發展的速度?360董事長周鴻祎等業界精英論“快慢之道”,得出“不可超越規律”即欲速則不達的結論,值得有志于創業的后來人借鑒。一是“唯快不破”不是真理,千萬不能當成規律。二是“快就是慢”是“股神”巴菲特的經驗之談,充滿辯證精神。三是“快戰術,慢戰略”乃“3721”切膚之痛換來的理性認識。四是“單純用錢砸不出偉大的企業”。拿錢上市,拼規模,“游戲”是不會長久的。五是“不以融資多少和上市的市值評價公司優劣”。六是“破除成功的幻覺”,缺乏內涵的數字最容易讓人誤入歧途。七是“成功的企業都是熬出來的”。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多年的和尚熬成佛。八是“單靠技術和產品創業越來越難”。初創公司的路將越來越難走。九是“基礎打得牢,后續有力量”。十是“貪多嚼不爛”,什么都做,意味著什么都做不成。如上“十思”,所宜深慎,也是對夢想成為“黑馬”企業的“十誡”。周鴻祎等業界精英的肺腑之言,有成功的經驗,更多的是失敗的教訓。這些語錄式的警語都有“故事”作依據,不論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聞名的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新浪、搜狐、360……抑或國外的蘋果、微軟、谷歌……他們驚心動魄的發展歷程,是這些經驗的鮮活例證。被譽為“神一樣傳奇”的喬布斯有警世名言:“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薄澳銈兊臅r間有限,不要將時間浪費在重復他人的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