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津】
小說常常通過人物的某一動作或行動片段,來展現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緒、思想、意識和人物命運的某一細微特征。小說常常運用特寫來顯示人物的局部,使其充分“曝光”,或只寫人物性格的一個面,或只寫人物情緒上的一絲變化,或只寫人物思想意識上的一點兒升華,或只寫人物命運中的一次坎坷。
所以閱讀小說時,我們要認真分析作者對人物的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等,從而評價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而發掘出各色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就是把人物的心理狀態、內心想法如實地描寫出來,如心中的喜、怒、哀、樂、思念、向往、苦惱、怨恨、猶豫、驚恐、嫉妒等。心理描寫可以增強人物形象的感染力,揭示人物心靈深處的思想、情感變化,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愛憎等。
心理剖析和內心獨白是心理描寫最常見的手段。“心理分析幾乎是賦予創作才能以力量的最本質的要素”,它往往以集中凝練厚重的筆墨清晰完整地描寫人物性格的總體風貌或展示特定時刻的心理變化過程。比如莫泊桑《項鏈》開頭的大段描寫,作者不惜筆墨,一連用了七個“夢想”,從居住、飲食、穿戴、交友等方面著力展現了瑪蒂爾德“傷心、悔恨、失望、困苦”的心境,把這個天真單純、耽于幻想、地位低下、渴慕富貴、醉心浮華的小資產階級婦女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刻畫得惟妙惟肖,為情節的展開作了鋪墊,預示了人物性格的走向和她的命運。
此外,夢境、幻覺也屬于心理描寫的范疇。夢境、幻覺是對現實生活的曲折反映,是思想意識的圖畫。它怪誕離奇,卻曲徑通幽。因為在夢境和幻覺中,人物的深層意識往往表露無遺,所以描寫夢境和幻覺是揭示人物心靈隱秘的一條通道、一條捷徑。
二、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因此,具體細致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做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能顯示出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等。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過程,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甚至能推動情節的發展。如巴爾扎克《守財奴》中,葛朗臺彌留之際,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一個“抓”字,充分地體現了守財奴至死不改的貪婪本性。
三、語言描寫
老舍先生曾經說過:“人物對話很重要,對話是人物性格的索引。”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能鮮明地展現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如曹雪芹的《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的出場,看似平淡無奇,實則精妙絕倫,展現了王熙鳳尊貴、潑辣、虛偽和機變逢迎的特點。
根據塑造人物的方法,考核人物形象分析類試題大致可能涉及到以下幾種類型:
1.指出小說描寫人物的具體方法及作用。
2.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質。
3.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
4.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等。
答題過程中,我們首先要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它們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其次,要學會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再次,應將人物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最后要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閱讀訓練一】
面試
□楊海
武德是應屆畢業的研究生,今天要去一家大公司面試。他太完美了,在校時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高高的個子,帥氣的臉龐,還有超強的口才,他對今天的面試充滿了信心。
一大早武德從學校出來,上了一輛公交車,他選了個靠窗戶的座位坐下,看著窗外美麗的風景,心里格外高興。一抹陽光射進來,他瞇起了眼睛……
又過了一站,上來一個背著包的女學生。她身材修長,還有長長的披肩發。她在武德的后面找了個空座位坐下,把掉在額前的一縷頭發劃在了耳后。公交車繼續向前行駛著,車上的人慢慢地多起來,又過了幾站,上車的人更多了,一個上了歲數的老太太上了車。站在門口的一個中年男人扶著老太太往里走,走到武德的跟前停了來,一雙灼灼逼人的眼睛看著他,中年人眼睛里的含意很清楚,希望他能夠給老太太讓個座位……
武德環視了一眼車廂,車廂里有很多年輕人。車廂里有很多年輕人,為什么一定要讓我讓呢?今天我可是有重要的事情。他對中年人很不滿意。
“年輕人,能給老年人讓個座嗎?”中年人終于開口了。中年人聲音很高,顯然對武不滿意。
滿車廂的人一下子都把眼睛集中到他倆身上。這時,武感到很尷尬,干脆把頭扭到一邊看著窗外,不理中年人。武可不想把這個座住讓出來,在一群人中間擠來擠去,把今天面試的好心情破壞了。
“大娘,您坐我這兒吧!”一個悅耳的聲音飄到了武的耳邊。武用眼睛的余光朝后掃了一眼,看見后面的那個身材修長的年輕姑娘主動站了起來。
“謝謝!”中年男人朝年輕姑娘投去贊許的目光,同時又狠狠剜了一眼武。武趕緊把頭扭到一邊看著窗外。
“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事。”年輕姑娘面帶著微笑說,又習慣性地把掉在額前的一縷頭發劃在了耳后。
她肯定是位在校大學生,或者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生,如果她像我一樣今天有重要的面試,她也不會給人讓座的。武在心里為自己的行為辯解。
武滿懷信心地走進公司大門,找到了人事部。推開門的瞬間,他傻眼了,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位面試官正是車上碰見的那位中年人,中年人面前還站著一個年輕姑娘,她正是在車上給老大娘讓座的那個頭發長長的年輕姑娘。
世上竟有這樣巧的事,武呆住了,隨即又恢復了自信。
“我叫武德,今天是來面試的。”武很有禮貌地對中年人說。
“不用面試了,在車上咱們已經見過面了。”
人事主管的口氣不對,是不是……武正思忖著。
“你回去吧,我為你感到惋惜。”中年人對武德說。
真是不要我了?武沮喪地低下了頭。武的眼睛里流出了悔恨的淚水。
“您沒看過我的材料嗎?”武還是不甘心。
“早看過了,我們更看重的是現實中的表現、人的品德。”“您從這一件小事就……我要找你們經理。”
“不用找了,我就是,你太令我失望了!年輕人,你還很年輕,重新開始吧。”
隨后,經理把這個唯一的部門經理的聘書發給了那位年輕的姑娘,原來這位身材修長、留著長長披肩發的姑娘也是來面試的。
武失落地搖了搖頭,走開了。
(選自《小小說選刊》)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篇小說多次寫武德“滿懷信心”,這對小說情節的展開和主題的表現有何作用?請具體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樣理解“武呆住了,隨即又恢復了自信”中“呆住了”和“恢復了自信”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具體分析背著背包的女學生對塑造主人公武德起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說主人公為何取名“武德”?為何在人物的交代和敘述中先用“武德”,之后卻用“武”?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訓練二】
看望
□海·格蘭特
上午最后一節課剛開始,有人從外頭喊:“培德·萊默斯,你媽媽來看你來了!收拾一下東西,今天別上課了。”
媽媽來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紅了。他把數學本子收到一塊兒,然后跌跌撞撞地離開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滿臉皺紋、瘦瘦小小的媽媽穿著一件舊式大衣,灰色的頭發上是一條黑頭巾。身邊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紋手提包——這種手提包現在只有粗壯結實的農民才提著它出門。
“培德,兒子!”他感覺到了媽媽長了繭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聞到了她那只有過節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腦丸味兒。他的心在感動和壓抑之間猶豫。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課的日子里來!在這兒,大家都會看見她!那些有錢的、傲慢的男孩子們,他們的父母,都是開著小汽車到寄宿學校來,把禮物、錢隨便那么一撒。
“校長說,你可以帶我去看看你的房間,你今天不用上課了。真好,不是嗎?”
上帝,她已經去過校長那兒了!就穿這件不像樣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濕的額頭,帶著憤憤的果斷,抓起那個古老的方格紋手提包——這種手提包不裝東西就夠沉的了。
他快速地幾乎是跑著上樓梯,走進那間小小的雙人房間。“那就是我的床。那邊,靠窗子的,是齊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廠主,富得要命,一輛汽車就像我們房間那么大!”
媽媽幾乎是虔誠地注視著那張床,她大概在驚訝齊姆森蓋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帶著幸福的微笑又轉向他,并且打開那個方格紋手提包。“我帶來了幾件新襯衣,培德。是柔軟的好料子做的,顏色也是時下流行的。這是一塊櫻桃蛋糕,你最喜愛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現在就吃一小塊吧!”
她溫存地笑著,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煩地拒絕了。
“現在不吃,媽媽,就要下課了,一會兒所有的人就都涌到這里來。別讓他們看到你。”
“怎么……”她那張被太陽曬黑的臉孔,一下子漲紅了。在拉上手提包時,她的手微微顫抖著。
“是這樣。好吧,那我還是走吧。”
但這時過道里已經有了響聲,緊接著齊姆森就走進房間里來了。該死!正好是這個齊姆森!他的友誼對培德來說至關重要。齊姆森有一種苛求的、愛好挑剔的審美觀。“這是我媽媽,”培德笨拙地結結巴巴地介紹,“她來給我送換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腦袋在痛。齊姆森說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羨慕極了的姿勢動作優美地鞠著躬,一面彬彬有禮地微笑著。“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來探望永遠是最高興的事。不是嗎,萊默斯?”這肯定是一句客套話,培德帶著鄉下人的猜疑想著。但是媽媽卻滿面笑容地向齊姆森道謝:“是啊,我給他送新襯衣來了。我們剛剛收完麥子,我來看看他。”
母子倆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樓梯。一直到大門口,他才舒了一口氣。
到了車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車走,”他沒有把握地建議,“也許還能在候車室內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這樣吧,兒子。我現在知道你過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這就上車。”
他還想說些什么,隨便說些什么,但喉嚨哽咽,什么也說不出來。這時列車員關上了門。他從窗口又一次看見她的刻著艱辛和憂慮的發灰的臉龐。“媽媽!”他喊著,可是火車開動了。
(選自《詩林》2002年第4期)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小說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請作具體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畫橫線的兩處,分別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表現了人物什么樣的心理?
(1)上帝,她已經去過校長那兒了!就穿這件不像樣子的大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拉上手提包時,她的手微微顫抖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探究齊姆森這一形象的特點及其在小說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