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題記
若要為家打個比喻,“溫暖的港灣”“庇護所”……人們總是用那些溫暖、幸福的名詞來形容家。若要描述家的特征,“一個不大的客廳,溫暖的房間,總是亮著暖色調(diào)的燈光”。家,多美的名詞!房子,便是這之上的“宀”,能為“豕”擋風遮雨。
這就解釋了民眾對“拆”字如此關注的原因。每次不經(jīng)意地走過有著數(shù)十年資歷的“古董房”,白底黑字或紅字的“拆”字著實耀眼;每次不經(jīng)意地在電視頻道間打轉(zhuǎn),“釘子戶”“拆遷”“爆破”等詞語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這樣活潑的“拆”字,總是隔三差五地在人眼前晃悠,怎能不讓人關注?
說到“拆”,有部熱播的電視劇《蝸居》引發(fā)了全社會的關注,其主題就是圍繞目前群眾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展開的。它以“房子”為主線,引起了全社會“房奴”的共鳴。
天價的房子,使得海萍、海藻兩姐妹成為了“房奴”。買房,是她們最大的夢想,為此,她們的生活變得混亂,每天只為買房而奔波。
房價上漲,使得“拆遷”工作愈演愈烈。把百姓安居的屋頂給掀了,百姓就要暴露于街頭。這才使得買房尤為重要,甚至超越了道德與生命的底線。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流行歌曲中這樣唱。而多少人為了那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而發(fā)愁,奔波。正因為人們對“家”的重視,才會有那么多的“房奴”“釘子戶”,也才有那么多吸血的房地產(chǎn)商,也才使得“貧越貧,富越富”。
房地產(chǎn)商的一個“拆”字不僅拆了那一磚一瓦,也拆了無數(shù)個家庭的“蝸居”,更拆了一顆顆安定的心,還有一本本紅色的存折。
對“拆”字的極高關注度是對異化了的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或許也是為了給人們敲響警鐘。若一直“拆”下去,則會有更多的人流浪街頭,無家可歸。
房地產(chǎn)商們的“拆”就等同于將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千萬戶人的幸福之上。“拆”后重建的天價資本為何不免去,拆去的房屋有的才幾十年,甚至幾年而已,何必大動干戈呢?非得重整嗎?為什么還那么不亦樂乎?
“拆”,遲早會拆散人間情誼,遲早會冰凍溫暖的“家”。
大眾對“拆”的高度關注,或許就是為了喚起房地產(chǎn)商的良心,“別‘拆’了,我想有個家!”
【作者系福建省德化縣第一中學高三(2)班學生,指導教師:顏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