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的《牡丹亭》通過杜麗娘的形象表達了當時廣大青年男女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并且表現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杜麗娘對理想愛情的執著追求和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在古代文學史上叛逆女性的長廊中是處于前列的。但在這里,筆者想說的是,透過這些光環我們是否需要冷靜思考一番。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過去,作為一個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杜麗娘,是否還存在著諸多的不是與不足?美麗光環的背后是否還有著陰影?現在,筆者想就這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作為一個女子,杜麗娘做一個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有何不好,擁有穩重、文靜、溫良、柔順的性格又有什么壞處?杜麗娘出生在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這就促使她應該成為一個賢妻良母。其實就算是出生在普通家庭,成為一個賢妻良母也是應該的。有人說因為她從小受著嚴格的封建教育,深受禮法、家規、女誡、婦道等的禁錮,讓她循規蹈矩,造就了她穩重、文靜、溫良、柔順的性格。難道這有什么錯嗎?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有誰會喜歡一個不修邊幅、口是心非、說三道四、搬弄是非的女子呢?
第二,作為一個女兒,杜麗娘沒有孝敬父母,沒有扮演好為人子女這一人生角色,沒有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為她請“家教”,請“陪侍”,請“保姆”,從生活、教育、成長等事上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她不但沒有好好珍惜,反而視之為壓迫與束縛,看做是監督與監視。可憐天下父母心,有哪位父母會傷害自己的兒女呀?更何況她的父親杜寶是個儒生出身的太守,是傳統道德的代表人物,為官忠于職守,為人堅持禮教;而母親甄氏是個夫唱婦隨的賢妻良母式的女子。尤其不可原諒的是,她年紀輕輕為了一個不可實現的夢幻撒手人寰,把無限的痛苦留給垂垂老矣的父母。這其實是對父母最殘忍的打擊。
第三,作為一個女學生,杜麗娘沒有尊敬老師,沒有扮演好為人弟子這一人生角色。上課遲到,課堂打鬧,心猿意馬而且還有逃學行為等。尊師重教是社會一貫的風尚,更不用說在那個師道尊嚴的社會里。尤其需要批評的是,她年紀輕輕就胡思亂想,想入非非,不把精力放在學業上。我們也不否認她有追求愛情的權利,但正值大好青春年華的她,難道不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嗎?
第四,作為一個女青年,杜麗娘追求自己理想的愛情本無可厚非,但她因虛無縹緲的夢幻愛情而不能自拔。這是否是她人生的最大錯誤,最大的敗筆,我們不能去斷言。但父母包辦的婚姻就真的一定不美滿不幸福嗎?平心而論,不論是誰的父母都會為自己兒女的終身大事進行充分而全面的考慮,而且往往比兒女看得更清楚,想得更周到。回到作品中,我們都知道,杜麗娘的父母為什么要花費那么大的精力與財力嚴格教育她,其實也無非是為她一生的幸福著想,肯定也是想為她找一個門當戶對,讓她擁有幸福人生的可靠的夫家。
最后,作為一個現實中人,杜麗娘其實也未能脫離世俗觀念、封建門第思想以及封建家長制對她的影響。在杜麗娘的骨子里,其實她還是愿意做封建禮教的“奴仆”,甘心受封建禮教的“壓迫”。她日常的行為舉止就明顯帶有貴族小姐的特點,她本來也打算嚴格地用封建禮教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她還魂后,她的所思所想,擺不脫人間教義的束縛,不能像在陰間那般自由,無所顧忌。作為出身名門的小姐,她不能擺脫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所以她鼓勵柳夢梅赴臨安考取功名,希望借此提高柳夢梅的社會地位,以遂門當戶對的心愿。在等放榜時,她要柳夢梅到淮揚探望杜寶,以取得父親的同意,這不僅是對父親的尊重,更主要的是封建家長制對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