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蒲松齡以出神入化之筆,創造了一個神奇的鬼狐世界,就整部作品內容而言,可謂批評與弘揚、勸誡并存。
一、表現人或花妖鬼狐、草木蟲魚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聊齋志異》中的人物經歷了種種磨難,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作者批判了那些刻意制造磨難的人,頌揚了這些青年男女執著愛情的精神。《小倩》中的鬼女小倩為了愛而由死轉生,沖破種種羈絆,重返塵世得以與意中人長相廝守;《鴉頭》中勇敢倔犟的狐女鴉頭,她苦苦尋找棲居愛情的角落,多年之后終于得以與家人團聚。這些告誡世人,多行善積福,必定有好報。寧采臣因不貪財,不貪淫,贏得小倩的敬重而托付其終身;狐鴇因貪財囚禁鴉頭最終送命。
二、對舊制度與黑暗勢力的批判
郭沫若先生給蒲松齡故居寫過一副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所謂“刺貪刺虐”,就是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諷刺鞭撻貪官污吏貪贓枉法等一切危害人民的罪行。作者在批判揭露的同時也不忘弘揚正氣。白甲的父親在陰間看到兒子貪婪成性,殘虐百姓的行為,又派小兒子勸說無效時,“惟捐家濟貧,日禱于神,但求逆子之報,不累妻孥”。最終得到寬恕,禍不及其家人,這是行善積德的結果,是作者極力弘揚的思想。
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夕,約文藝界人士談話時說,《席方平》實際是對封建社會人間酷吏官官相衛、殘害人民的控訴書。席方平在閻王處受鋸刑,大鋸鋸到胸前,另一個小鬼說:此人大孝無辜,咱們鋸偏一點兒,給他保留一顆完整的心。席方平被鋸成兩半后,閻王讓小鬼把席方平的兩半身子推到一起再來審,席方平覺得那條鋸縫奇痛無比,走了半步就跌倒了。這時,一個小鬼從腰里拿出條絲帶給他說:“贈此以報汝孝。”在這里,作者極力批判的是陰間的貪婪,而席方平因“孝”感動得小鬼把絲帶送他療傷,則是作者不忘弘揚的正義。這是對舊制度與舊勢力批判的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則表現在對科舉制度的批判上,生前飽受文運之苦的宋生,終于在陰間考試中脫穎而出,取得司文郎這樣一個陰間的官職。有才能的讀書人金榜題名,低俗的文章沒有市場,本是讀書人的追求。但由于陽間主考官的貪婪,導致有才能的人屢試不第,狗屁不通者文場得意。
《聊齋志異》中還有一些寓言、雜記特寫類作品,也同樣具有這樣的效果。如《畫皮》中的王生,愛人之色而漁之,被惡鬼吞食心臟,妻亦食人之唾而甘之,而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