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記者走進施夢妮的家里,房間被打理得整齊、干凈,綠色的植物點綴著整個屋子,小魚缸里的金魚悠閑地游動,家里充滿了生機。
施宏,夢妮的父親,63歲,小兒麻痹癥患者,需要輪椅出行。2002年他又查出早期鼻癌,此后一直依靠中藥調理身體。不過,最近幾年已經停藥。“一個星期的醫藥費要400多元,但是大病醫保只保一年,接下去的日子還是要過,這筆開銷又省不了,我只好將一周的藥量分兩周來吃,大概吃了五年多。這筆負擔實在承受不起了。”
陳超榮,夢妮的母親,52歲。她也是一位小兒麻痹癥患者,也需要輪椅出行。如今她一身的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
夢妮今年上初三,一家三口的生活開銷,靠夫妻倆3000元左右的退休金過活。在普通三口之家,3000元也許勉強夠用——但是,夢妮也是個病人,病因至今未明,出行也得靠輪椅。她今后如果手術,會有一大筆昂貴的費用擺在這個家庭面前。
多難之家,三口人三臺輪椅。
幸運
施宏一直說自己很幸運,理由是,在他遇到風雨的時候,就會遇到好人。夢妮一家以前住在城隍廟附近的亭子間里,2004年動遷,最初方案是遷往閔行郊區。因出行看病不便,施宏提出了具體困難。動遷組經理主動表示,幫助他們找最合適的房子。“他說,黨的陽光一定會照到你們這戶家庭的。你看現在我們的房子,兩室一廳,一樓,朝南,陽光充足,搬家時,那位經理還買了新家具送我們。”
還住在城隍廟那會兒,施宏開過殘疾人車。后來政府為了取締殘疾人車載客的行為,用“代步車”來置換原來的那些殘疾人車。施宏犯愁了,他那輛殘疾人車最大的用途是接送老婆孩子去兩站路以外的父母家吃飯(亭子間太小,根本無法做飯),而原來的殘疾人車換了“代步車”后,就不能載客了,這也就意味著吃飯成大問題了。陳超榮回憶說,“那天,我坐在老公的殘疾車后面,剛上路沒多久,就被警察攔了下來,把我們帶到了殘疾車置換點。當時我嚇得心怦怦跳,以為車一定要被沒收了。”
結果是施宏想不到的。那天他居然遇到了該區的公安局長。聽了他的陳述后,局長當場寫了張紙條,車暫時不換,要求沿途一律放行。后來,施宏的車還是換了,不過,局長親自出面又為陳超榮申請了一輛“代步車”。“這種待遇,我們從來沒有碰到過!”很多與施宏相熟的殘疾人都這么說。
女兒
陳超榮37歲時才有了小夢妮。但是在小夢妮七個多月時,陳超榮發現她蹣跚學步時腳趾總緊繃著,十分異樣,稍大一點后,情況越發嚴重了,走起路來,雙足外翻,無法伸直。夫妻倆帶著夢妮四處求醫。在夢妮四、五歲時,醫生診斷為腦癱,隨后動了手術。
“這孩子命苦,動了手術也不見好轉。后來遇到一位專家,她說我女兒肯定不是腦癱,而是腰椎有隱裂,需要做腰椎手術。”施宏蹙著眉,“我們現在最大的愿望,是女兒的病能夠確診,得到醫治。女兒還這么年輕,要是能治好她,我們寧愿拿命來換。”
夢妮長得很清秀,身材也很勻稱,坐在椅子上,你根本看不出與常人有什么兩樣。她樂觀、開朗,好像這些痛苦并未在她身上發生似的。“她和爸爸很親,有什么小秘密都會和爸爸說,”陳超榮有些妒忌了,“不過,女兒真的很乖,從來不會和我們要這要那,開心的時候,唱起歌來真好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