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有兩所著名的大學:私立的斯坦福和州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有人認為這兩所學校是硅谷成功的原因之一。其實這話并不全面:第一,硅谷并不是好學校林立的地方;第二,硅谷的人才來自世界各地。全球好學校最密集的地方應該在美國的東北部,尤其是馬薩渚塞州和康涅狄格州,那兒有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超級牛校,也有威廉姆斯學院、阿默斯特學院等頂級貴族式文理學院。東北部的州立大學也不錯,如馬薩諸塞大學和康涅狄格大學等。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
硅谷的高等教育體系確實有它獨到之處。這首先要歸功于30年前斯坦福大學教務長特納的改革。特納認為,工程教育一定要結合企業。他的兩個最有名的學生在他的鼓勵下,在自家的車庫里創辦了惠普(HP,一個H,一個P),兩人成為美國獨特的科技企業家的先驅。硅谷的所在地,加利福尼亞州的公立教育體系也很出色。加州的州立大學分為三級:第一,加州大學系統;第二,加州州立大學系統,簡稱CSU;第三,遍布各地的社區學院。
UC有10所分校,最有名的當數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磯分校。其中舊金山分校是加州大學系統的醫學院(加州大學的其它分校都沒有醫學院),專注于研究生的醫學和生物科學的教育,是美國最好的醫學院之一。每所分校實際上都是獨立的大學,互相之間沒什么關系,沒有什么總校的概念,UC系統更像是代加州政府管理各個大學的官僚機構。UC在硅谷的分校,除了伯克利和舊金山分校之外,還有圣塔一庫茹茲分校和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默塞德分校是UC最年輕的分校,全校的建設使用了最先進的綠色、環保技術,目標是在2020年以前全校三分之一的能源將來自可再生能源。新任校長則是韓國出生的Steve Kang。另外,戴維斯分校離硅谷也不遠。UC的所有分校都屬研究型大學,也就是說,教授的考核以作研究為主。
加州州立大學是以教學和技術應用為主的學校。它一般不招博士生,只在計算機、生物科技等領域授碩士學位,大部分CSU的分校都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CSU系統最出名的有圣荷西州立大學、舊金山州立大學、圣地亞哥州立大學、
CSU東灣分校等
從學費看,UC最貴,CSU次之,社區學院則很便宜。哈佛和斯坦福今年的學費是5萬美元一年,頂級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s)比哈佛還要略貴些。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費,對本州學生是2.8萬元左右,而對外州學生則要接近哈佛的水平。所以加州有一種說法:要是孩子聰明、家里又有錢,就去讀斯坦福;聰明但沒錢去讀伯克利;不聰明但有錢可去讀南加州大學(一所私立學校,其實質量并沒傳說的那么不堪,因為靠近好萊塢的原因,學校的創意和娛樂專業很好);如果又不聰明又沒錢,那只好去讀CSU或社區學院了。
社區學院一般只有兩年制,有些學校在結業時會頒發一種Associate Degree(早年在國內時見到有教育專家把這翻譯為“協士”學位,倒也靠譜)。社區學院并不一定質量不好。有些人因為覺得其他學校太貴,而上大學頭兩年還不清楚自己將來要學什么專業,就先在社區學院讀兩年,畢業后再轉到UC或CSU。硅谷有幾所非常有名的社區學院,最有名的當屬迪安札學院(De Anza College)。迪安札有很多有名的校友,蘋果的創始人之一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就是先在科羅拉多大學讀了一年,又回到加州在迪安札學院續讀了一年,然后再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完成本科教育。迪安札學院的禮堂弗林特中心(Flint Center),經常被鄰近的蘋果公司租用做產品發布會。
從本科教育的角度考慮,教授和學生的比例是一個重要指標。由于公立大學的入學人數多,教授比例低,不可避免會出現大課現象,一門課有500學生選修,甚至經常有研究生代替教授授課。私立的研究型大學略好,最好的是文理學院。文理學院—般沒有研究生教育,大學教授以上課為主要考核目標,而且教授三年左右就可以有一年的帶薪休假。這比研究型大學一般五至七年才有一次帶薪休假更加吸引人,所以教授也愿意每學期多承擔課程。硅谷所在的北加州,文理學院不多,但在洛杉磯所在的南加州,則有若干美國最好的文理學院。其中最有名的是波蒙娜學院(Pomorla)。這學校的東方戲劇專業是全球最頂尖的,早年曾經因為給梅蘭芳授予名譽博士學位而被中國人知曉。和波蒙娜學院比鄰的另外四所文理學院,在美國的私立學校中排名也很靠前,五個學校可以互相選課,到彼此的食堂吃飯、圖書館借書,很像英國的牛津或劍橋的獨立學院。
分層次的教育體制化
從總體看,加州教育的成功之處在于全面性。高精尖的東西可以有斯坦福、伯克利這樣的學校搞。一個例子是1990年代,美國硅谷的芯片公司頗具多元性——那時CPU設計流行RISC架構,加州大學帕特森教授的團隊設計_rS!Jarc芯片,而斯±臥匿大學漢內西教授的團隊則設計了MIPS芯片。他們分別成立了公司,Sparc后來變成了Sun公司,而MIPS則變成了硅圖形公司的核心技術。這兩家公司為早期互聯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盡管兩位教授所屬的公司競爭激烈,但老哥倆還聯合寫了一本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最重要的教科書。漢內西教授不僅在學術上和商,Ik k~果累累,還是一位活躍的校園政治家,他目前是斯坦福大學的第十任校長。更有意思的是,在芯片技術近來走下坡路的情況下,Sparc和MIPS分別在中國找到了合作伙伴,中國國家投入最多的“龍芯”CPU,實際上就是MIPS的技術,而國防科大用于超級計算機中的核心芯片,實際上是基于Sparc的技術。
提到硅谷,大家自然聯想到信息技術。其實,綠色能源和生物制藥也是硅谷的強項。斯坦福大學的醫學院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即UC系統的醫學院)人才濟濟。號稱生物技術公司第一家的“基因技術公司”(Genetech),就是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創立的。
除了斯坦福和UC伯克利分校的高端教育外,中端的高等教育遍及加州各地,而且課程設計非常靈活。在加州州立大學系統,經常可以看見最時髦的課程,比蟲口,當Java程序語言剛出來的時候,CSU各分校就開設課程。前幾年生物信息學流行的時候,CSU的分校反應很快,馬上有各種對應的課程設置。
除了正規教育之外,加州大學和CSU各分校還有職業教育課程(Extension),當學生進入學校正式讀書時,有些課程的學分還可計為正規學仇職業教育的課程更加靈活,比如有專門教集成電路板設計的課程,教怎樣使用各種軟件的課程。這種多層次的教育,保證了高科技企業對各種人才的要求。
知識產權
美國國會在1980年代通過了貝多爾法案,這個法案容許承擔聯邦科研經費資助的科研項目的大學,得到項目的知識產權。這樣,大學就可以以一種靈活的方式來處理知識產權。其中一種就是,大學的知識產權或專利辦公室代表大學在未來的經濟實體里占有利益。所以,我們常看到大學教授在技術成熟時,利用休假時間創辦公司,公司則會將—部分股份交給學校,或承諾給學校一定的授權費(royalty)。當公司在資本市場退出時(即公司被賣掉或上市時),學校也可得到相應的經濟利益。最早采用這種架構的公司就是“基因技術”,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波義爾(Boyer)當時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教授。這種靈活但又合理合法的管理體制,也是硅谷成功的因素之一。
其實,硅谷的大學不但承擔了教育的功能,還是整個經濟共同體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這很值得中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