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發言人9月中旬表示,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簽計劃第二階段于9月19日起全面實施。
根據《能源效益(產晶標簽)條例》(第598章),港府于2008年5月推出了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簽計劃,規定供應香港的訂明產品必須貼上能源標簽,為消費者提供產品的能源效益資料。
2010年9月10日,港府又公布了《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提出通過燃料組合、能源效益、環保運輸等五大范疇,將香港構建為“低碳綠色城市”,目標是2020年“碳強度”要較2005年減少60%。
事實上,香港在能源應用方面一直提倡節能與能源效益,并于1994年成立了附屬于機電工程署(EMSD)的能源效益事務處(EEO)。至今,EEO除了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外,還積極舉辦能源效益及節約能源的活動,例如開展強制性和自愿性的能源效益標簽計劃。這些計劃幫助消費者了解產品節能的重要性,刺激了節能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強制能效標簽
據介紹,這一計劃的首階段涵蓋三類訂明產品,包括空調機、冰箱及節能燈泡;第二階段涵蓋范圍擴展至洗衣機及抽濕機,并設有18個月寬限期,寬限期屆滿后,供應香港的洗衣機及抽濕機,必須貼上載有該產品能源效益表現說明的能源標簽。
據港府發言人介紹,能源標簽按產品的能源效益表現分為五級,第一級能源標簽,表示該產品為能源效益最高的產品之一。
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簽計劃涵蓋的五類電器,總共占每年住宅用電量約70%。推行兩個階段的強制標簽計劃。每年可節省約1.75億度電,相當于節省1.75億港元住宅電費,每年可減少約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在推行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簽計劃后,上述五類產品的制造商或進口商,須按照相關規定,在機電工程署署長認可的機構就其產品進行測試,并呈交關于該產品型號的指明數據和指明文件以申請參考編號。獲得參考編號及附有能源標簽,方可供應該產品。
任何人供應沒有貼上能源標簽或非表列型號的訂明產品,可被罰款10萬元。強制性標簽計劃的詳情及表列型號的資料,已上載香港機電工程署網頁。
此外,香港機電工程署自2011年6月14日起,還將“自愿參與能源效益標簽計劃”涵蓋至發光二極管燈(LED燈)。建筑節能
除了強制性的能效標簽,香港在建筑領域也積極提倡節能。
港府署理環境局局長潘潔目前表示,香港從2010年底強制實施《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則》以來,截至2011年5月,受惠新建筑物已超過4700幢,預計每年可省電約1.31億度,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2萬噸。
潘潔表示,港府于去年底制訂了Ⅸ建筑物能源效益條例草案》,以強制實施《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則》。預計在第一個lO年內,香港的新建筑物可由此節省用電達28億度,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6萬噸。而截至2011年5月,“建筑物能源效益資助計劃”已批準超過720項申請。
目前,港府正計劃在啟德設立區域供冷系統,該系統在全面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節省8500萬度電,相當于每年減少排放5.95萬噸二氧化碳。
潘潔說,港府在2010年發表的“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咨詢文件中,提出了“多管齊下”的減排方案,其中包括建議提高能源效益、推動綠色建筑、提倡節約用電、促進低碳運輸,以及建設“轉廢為能”設施。而在尋求改善發電燃料組合時,港府會平衡各方面考慮因素,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環保和經濟效益。
助中小企業節能
香港去年工商業總耗電量高達11萬太焦耳,占工商機構90%的中小企業在推行節能減排措施時,面臨資金及技術的難題。為此,中電推出“綠倍動力”計劃向企業提供節能方案。中電市場及客戶服務業務部總監周立文表示,過去一年,已協助約300家中小企業及非贏利機構進行節能措施。
在米埔及流浮山各擁有龍躉養殖場的亞洲水產養殖科技董事郭志一表示,公司投放24萬元安裝多項節能設施,預計漁場每年可省減14萬元電費,約占原來用電量的15%至20%,也為香港減少75噸碳排放。中電為漁池的氧氣泵及循環泵加裝變頻器,又運用熱泵技術保持漁池的水溫,大大降低龍躉死亡率。
市民需提高節能意識
港府提倡節約能源,但市民往往對能源效益欠缺認知。港大民意研究機構去年通過電話訪問逾千名香港市民,發現有近半市民認為能源效益責任落在政府身上。研究機構總監鐘庭耀認為,該情況令人關注。
在港大民意研究機構所作的報告中,受訪的1004名市民,七成認同能源效益的重要性,更有九成受訪者自稱有實施“能源效益”的行為,例如使用低電量裝置、設定電器至備用狀態等。
但在辦公室,受訪者的行為卻表現出差異,之前表示有實施能源效益行為的市民,在辦公室繼續照此實施的比率卻減低至46%,反映出市民只會為個人利益而實施能源效益。
建筑物占全港89%的耗電量,其中商業大廈占最大比重,因此在辦公區實踐能源效益至為重要,但調查指出,有47%受訪者將能源效益責任落在政府身上。鐘庭耀對這一情況表示憂慮:“辦公區的能源效益問題往往被市民忽視,認為沒有迫切性,企業應該推出一些獎勵計劃,幫助員工在辦公區實施能源效益。”
效能管理公司施耐德香港區總裁杜華添表示,現正推行創新而可靠的系統:“我們將繼續與業界、有關政府部門及各界社會組織攜手合作,為香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出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