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原定于次日赴港上市聆訊的知名餐飲連鎖金漢冊突然被叫停。而就在9月,已經發布了招股書的小南國,在發布招股書一周后竟緊急叫停赴港IPO。分析人士表示,上述兩家知名餐飲連鎖擱置上市計劃,根本原因在于資本市場對餐飲業的信心開始動搖。
赴港上市頻頻受挫
盡管遭遇金融危機,但中國餐飲業依然保持了連續20年的高速增長,餐飲業也因此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根據清科資本的數據,僅2010年就有五家處于成長階段的連鎖餐飲企業,獲得了紅杉和九鼎投資等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投資。
但2009年底因創業板開啟而引發的國內IPO熱潮,卻并未給餐飲連鎖行業帶來更多的上市機會。在大陸的資本市場門外,更是已經有一個很長的等待隊列。在本土連鎖行業中,零售、家電、酒店等細分領域的上市渠道都很順暢,唯獨餐飲行業幾乎整體被A股拒之門外。
據股權投資研究機構投中集團統計,最近五年,我國已上市的餐飲連鎖企業有七家,其中四家在香港上市,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兩家在A股市場上市。投中集團分析師王甲表示,由于餐飲連鎖行業普遍存在的“收入、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以及“不規范納稅,不給員工上社保”等問題,使得企業至今難以通過中國證監會審批。據了解,除去較早上市且主營業務并非餐飲的西安飲食(000721,SZ)以外,目前A股上市的餐飲連鎖企業,只有全聚德和湘鄂情這兩家。
近年來,俏江南、凈雅、狗不理,順峰等多家餐飲企業的上市申請均被擱置。業內有消息稱,證監會已提高餐飲連鎖企業的上市標準,“將擬上市餐飲企業的年利潤標準由3000萬元人民幣提高至5000萬元”。可見,證監會對餐飲連鎖上市審批尤為謹慎已是業內共識。
不過王甲認為,由于近年來中資餐飲連鎖企業的投資者多為美元基金,在境外退出有一定的便利性,而且香港市場向來對內地消費類企業興趣濃厚。預計未來一年內,仍有多家中資餐飲連鎖企業赴港上市。
餐飲股上市難的原因并不復雜。比如餐飲企業的成本和盈利難以準確估量,還存在大量不規范納稅的情況,財務狀況的透明度達不到證監會的要求。另外,中式餐飲企業持續經營和盈利的能力通常也不被看好。“傳統中式餐廳的生命周期通常較短,能夠持續經營多年且生意依舊火爆的中餐廳相對較少。”越秀證券研究都副總監郭彪說,餐廳的輻射范圍和菜式的創新力度都是有限的,“現在已經很難看到持續經營10多年還生意火爆的餐廳”。
餐飲當然是一個大市場,2010年中國餐飲行業總收入達到2.2萬億元人民幣。但由于進入門檻極低,導致這個行業非常分散,目前還看不到一個覆蓋全國的餐飲品牌,由此雄心勃勃的餐飲企業想要抓住時機搶占市場份額,上市是必由之路。在A股叩門無望后,俏江南們繞道海外募資,但小南國此次上市折戟,無疑給這些中餐企業重重一擊。
據悉,金漢斯叫停上市聆訊的原因是要補充財務資料等,而小南國則在公告中稱是“近期市場過度波動”。不過在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看來,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投資方或許對餐飲連鎖上市的前景出現了動搖。
這種分析并非空穴來風。知情人士表示:小南國此次上市的散戶認購和機構認購部分雖獲得小幅超額認購,但其中一家大型機構投資者突然取消已承諾的認購,致使此次招股認購不足。
借力資本市場進行快速擴張,每一家餐飲連鎖企業上市之前都為自己描摹出壯麗的擴張版圖,然而。上市后的日子并未如大家所猜想的那樣美好。今年4月成功赴港上市的唐宮中國,其2011年半年報顯示,盡管上半年期收益增加了35%至3.69億人民幣,但盈利能力卻大幅縮水,今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為3.04分,而去年同期則為7.77分。毫無疑問,餐飲企業上市前的盈利能力和上市后業績變臉,已經影響到投資者對其他餐飲連鎖上市的評估。“魔咒”如何破解
餐飲企業上市欲望一直非常強烈,但這些年一路艱難,除財務不透明、贏利難以估量等老大難問題,眼下整個餐飲行業成本飛速上漲,更使其上市之路荊棘叢生。餐飲連鎖上市后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是資本市場考最的一個關鍵點。在目前通脹大背景下,其無疑會影響資本市場對餐飲連鎖企業上市的信心。
“用一套成熟的連鎖運營模式以保證餐飲企業的持續盈利和標準化運營,是目前餐飲業連鎖企業上市所缺乏,但又是必須充分準備好的。”林岳認為,這套標準化的模式如果不成熟而貿然上市,企業的擴張速度未必能如愿。“這套標準化模式,包括品牌營銷和品牌運營的標準化。前者要求餐飲連鎖在擴張過程中,從店面設計、選址、裝修到宣傳方案等,必須有統一的標準,后者包括了采購、產品制作及服務的標準化。”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嚴明航表示,餐飲連鎖企業上市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內控方面,內控能力建設不完整的餐飲上市企業,經營風險將持續上升。硬性財務標準、優質資產、持續盈利能力、內控等方面存在天然缺陷,這些都是餐飲企業上市固有的障礙。
這些短板已為一些餐飲連鎖企業所意識到。今年7月,歐洲最大私募股權投資集團安佰深,宣布收購高檔自助餐連鎖企業金錢豹。林岳表示,如果這些私募股權基金在餐飲行業有著豐富的投資經驗,餐飲連鎖企業借助其經驗提升專業化水平,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香港和海外資本市場真是中式餐飲企業的資本天堂嗎?現實情況是,海外市場的門檻的確會低一些,但投資者的熱情同樣不高。即便成功上市,中餐企業也會面臨融資額較少、整體估值不高的局面。
華富嘉洛證券分析員李啟浩稱,現在餐飲行業丑聞頻現,歐美投資者往往對食品安全更加敏感,中餐企業要說服他們也變得越來越難。“如味千拉面在骨湯門事件后,股價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就下跌超過40%。”
另外,中國現在處于高通脹時期,原料價格飆升。李認為,這也是打壓投資者積極性的一大原因。
于今年4月登陸港股的唐宮中國,市值不到半年就跌去一半。其披露的中期業績顯示純利大跌54.89%,更是加速了股價下跌。即便拋除上市費用等非常規支出,它的盈利能力也明顯低于投資者的預期。郭彪認為,小南國的上市失敗可能是受此波及。
小南國招股資料顯示,其2011年未經審核、按備考基準計算的市盈率為15.9至21.2倍。雖然這個數字高于目前整個港股市場9倍的平均市盈率和2010年餐飲業16倍的平均市盈率,但是與同在香港上市的中式餐飲股相比,并不是很具有吸引力的。2010年,小肥羊和味千的市盈率分別為21.5倍和24.5倍。在百勝收購帶來的溢價效應的影響下,2011年小肥羊市盈率攀升至27.8倍。味千即便遭“骨湯門事件”打擊,其一二線城市營業額下降了15%至35%,目前的市盈率也仍然徘徊在23倍左右。“小南國擱置上市計劃,也許是因為近期市況不佳,期待未來情況能好轉。”李啟浩說。
中式餐飲企業該如何向海外投資者講述一個好故事?李啟浩認為,中國的餐飲企業有一個其他國家、其它行業沒有的優點,即發展前景受美國、歐洲等地的經濟波動影響比較小。影響它們的關鍵因索,是中國的消費能力。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占GDP的比例目前是35%左右,中國政府表示10年之內使之增加到50%,這將對中國餐飲企業產生極大的激勵作用。“無論是內地、香港還是海外,餐飲股并沒有像大盤一樣猛跌。”防守力強或可幫助餐飲股贏得投資者的信心。以港股為例,從6月到現在,恒生指數回落了17%,但餐飲板塊跌幅都不大,小肥羊在近幾個月里僅輕微下跌了1%左右。
此外,中餐“健康”和中國市場“增長潛力”的概念仍然是很好的賣點,關鍵看各個中餐企業能否如期實現招股書中美好的分店擴張計劃。“餐飲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很高,但中餐的標準化程度始終無法達到西式快餐的水平,在跨區域擴張時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郭彪認為,小南國這種偏高端、強調優質服務的中餐尤其如此,因為服務是最難實現量化和標準化的。
在中餐連鎖企業中,小南國被認為是標準化管理做得較好的一家,且品牌、服務等方面的管理亦在行業水準之上。就其個案來說,此次上市遇挫,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很難再次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其他計劃上市的中餐企業,如果品牌、業績、管理等本就落后于小南國,上市必然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