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公司的發展狀況和你個人的經歷吧?
陳濟臻:目前,我們公司主要是做文化投資——投資電視劇、電影、藝術品、演唱會等。當然,在其他領域也有涉足,比如商業地產、礦產、酒類、環保等。不僅在中國內地,我們在新加坡、印度都有投資。如此多元化,與我的個人經歷有關。我學歷不高,當年從溫州懷揣500元來到上?!坝懮睢保盥淦堑臅r候甚至還住過橋洞。我在曹家渡賣過菜,擺過地攤……只要賺錢,什么都做。我從事過的行業有通訊、垃圾處理、醫療中心、房地產、奢侈品——現在開始做文化產業投資了。我覺得,中國經濟的走勢波譎云詭,多元投資有助于降低風險。我對進入行業的時機有天然的敏感,現在做影視投資,也做得風生水起——我們看好“穿越”劇和“宮廷”劇,投資的影視劇,都在黃金時段熱播。小老虎集團剛起步時只有幾個人,如今我們在全世界的環保公司,就已有1000多人。
這么多年的商海打拼,有沒有跌倒過?
陳濟臻:我是溫州人,溫州人有股永不服輸的狠勁——這也是地域文化賜予我的力量吧。從商20年,我有過兩次慘敗經歷。最近的一次是1996年,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一次決策失誤讓我傾家蕩產,還背了巨債。這種慘痛,我一輩子不會忘記。后來,我回到了溫州,還是在老家朋友的幫助下,重新振作精神,東山再起。其實,同鄉(溫州)商幫的互相幫襯,也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跨文化現象。
你覺得企業應該奉行一種什么樣的文化?
陳濟臻:我們的企業文化很簡單——企業能生存,就是最好的企業文化;企業不能生存,一切都是扯淡。一般而言,在公司跟員工價值觀上,員工總是覺得公司是剝削他們的,而老板總覺得員工只想多拿錢少做事——雙方好像是一對天生死敵,價值觀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公開財務,讓員工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到底創造了多少價值,老板賺了多少錢,這些錢是怎么用的——很少有老板敢這么做的。平時,我還會和我的高管溝通,告訴他們我的意圖、對他們的期望,盡量使我和他們的價值觀趨于接近。思想通了,大家做起事來就順了,老板與高管可以彼此欣賞、惺惺相惜。
如何看待80后、90后在公司里的跨文化差異?你能適應他們嗎?
陳濟臻:他們在觀念上確實與我們不同。比如說,對于“2012地球末日”這個說法,他們會比較相信,而60后、70后就會付之一笑。還有,他們傾向活在當下,比如喝酒,我們喝酒是一種交流,但他們只想要HIGH,要買醉。對于工作,他們有時會不自量力,交給他們時,會拍胸脯,做砸了屁股也不擦就走人了。
這里要單獨說說90后,90后最大的問題是不把工作當做工作,而是作為一種興趣。為此,一個90后的崗位,我們基本會配置1.5個人——他們有時隨性,就會跟你請假,讓你猝不及防。對企業來說,只能多花一點管理成本了。
在公司有時會出現“抱團”或者“幫派”現象,你能容許嗎?
陳濟臻:企業內部不該有“幫派”,這不利于整體氛圍的和諧。有一句古語叫“結黨營私”,從我的角度來說,“結黨”只要不觸犯公司利益,我一般不會管,但是如果“營私”了,影響了公司的利益,使得人心渙散、忠良抬不起頭。我會直接考慮“干掉”這個他們,毫不留情地辭掉他們。
你在新加坡、印度都有投資,在跨國文化的溝通上,你們是怎么做的?
陳濟臻:在投資前,我們會進行反復的調查和論證。我們在不同國家投資的企業,其管理框架也都是根據不同的地域文化來設定的;在執行中,還要考慮當地風俗、人情世故。說個好笑的例子,我們在印度有一家當地最大的環保公司,開始時我們請了一批印度工人,第一個月發完工資之后,第二天居然80%的人不來上班了。打聽后才知道,當地人有個習慣——有錢的時候就拼命去花錢,錢花完了再來工作。我們一想,這可不行啊,就與員工溝通。員工說,不行啊,這是我們的習慣。后來我們只好請了兩批員工,輪換著上班,工資兩個星期發一次。這樣的話,工資雖然會多支出一點,但總算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