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賺錢,可以去做創投人;如果你想虧本,也可以去做創投人?!?/p>
“投資是最簡單的事,有錢就行,比買菜還容易;投資也是最困難的事,因為你無法控制行業,更無法控制創業者?!?/p>
一則廣為流傳的微博更是將創投說得云遮霧障:“像分析師一樣研究行業,像藝人一樣自我包裝,像會計師一樣核數據,像律師一樣談合同,像特工一樣搞情報,像專家一樣出方案,像保姆一樣做服務,像范進中舉一樣項目過會……”
雖然,這些描述有些夸張,但多少反映了創投行業的復雜。創投人需要具備的素質,絕非寥寥數語就能道明。
那么,創投從業者需要經歷哪些修煉呢?
1 博聞強識之才
面對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項目,出色的創投人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面。除去技術、行業、市場、財務、法律等基本知識,投資經理還需完成項目考察、盡職調查、撰寫投資建議書、起草法律文件及后續跟蹤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因此,只有在平時對技術和行業有較深入的了解,才能在遇到項目后快速做出評價。
知名的創投人、IDGVC合伙人章蘇陽,在技術及國際金融方面均有著堅實的專業背景。這位投資了攜程等網站的創投圈“老革命”,曾任上海貝爾公司中央計劃協調高級主管、上海電話設備制造公司副總經理及上海萬通工業公司總經理,豐富的知識和產業背景,為其從事創投事業夯實了基礎。
不少人戲稱創投人相當于“分析師+投資家+半個律師+半個注冊會計師+半個談判專家+半個CEO”,即一人干著四人的活,是“精英中的精英”,但章蘇陽并不這么看。他認為,創投人首先是商人,滿身散發銅臭并以掙錢為目的;另外,他們也必須放下所謂精英的架子,不斷地學習,畢竟技術和市場是不斷發展的。
2 挖地三尺之功
杰出的創投人必須具備很強的挖掘項目能力,“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是投資行業評判的方法,而成功案例更是最有說服力的砝碼。眼下,市場“錢多多”,“狼”一多了,“羊”自然也不夠吃了?!艾F在更苦悶的是根本找不到好項目?!敝行女a業基金一位投資經理表示,“掘地三尺可能也挖不到好的項目。”
漢理資本董事總經理錢學鋒認為,現在的市場是“僧多粥少”,一個好項目要融資往往會吸引大批創投。如果是初入此行的新人,必須深入挖掘才能找到好項目,這需要充分利用一切社會資源,想方設法尋找各種項目。項目來源越多,發現優秀項目的機會也就越多。
在好項目稀缺的背后,是“不靠譜”項目的泛濫。創投人在“挖地三尺”之余,更要具備能面談100個不靠譜的項目后,還能面不改色繼續面談第101個項目的耐力。很多創投人往往在考察了數十個項目后才能篩選出一個比較可行的可投資項目。章蘇陽坦言,IDG的投資原則是,一般在第一輪融資時進入。他在尋找項目時也趕了新時髦——以前往往是翻報紙找項目,現在則開通了微博來尋找項目?!半m然我開通了微博,但企業肯定找不到哪個是我,因為我喜歡潛水。”章蘇陽笑著說。
3 洞若觀火之目
創投人可謂“閱人無數”,但必須有著如洞若觀火才能去偽存真,找到值得投資的好項目。很多初入行者聽了企業家介紹后,感覺個個都是好項目,但調研后的實際情況往往并非如此。洞若觀火,主要表現在對投資企業和其管理層的識別上。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認為,創投必須把錢投給有品德的人?!拔谊P注的僅是棋手,而不是棋局。”他的投資理念為:“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還是人?!薄凹词褂泻命c子,也要看是誰說出來的,是誰去做的。”當年土豆網的王微初見章蘇陽時,雖然腳上穿著一雙拖鞋,然而章蘇陽卻一眼相中了他,他覺得土豆網是個藐視權威傳播途徑的網站,比起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人,“拖鞋”當然更了解“80后”?!白鼍W絡視頻行業,就必須是這樣的人,只有他這樣才能和草根網民打成一片。如果讓唐駿去干,反而可能做不好?!闭绿K陽回憶道。同樣,季琦創辦的漢庭酒店,章蘇陽也是二話沒說就投了錢?!凹剧莻€天生的創業人,他是攜程第一任CEO,也做過如家的CEO。一般在多處成功的人,在另一個地方創業成功的幾率也大?!闭绿K陽將投資人的洞若觀火本能比作時尚設計師的嗅覺,“風投本身就是一種時尚產業——人有流行,產品有流行,投資也有流行?!?/p>
此外,創投人不可“以貌取人”。被譽為華人創投第一人的李宗南博士,在1979年4月1日,在其洛杉磯的辦公室接待了一名似乎來“開他玩笑”的年輕人。李宗南回憶當時的場景:一個剃著平頭,穿T恤和牛仔褲,丟在人堆里找不到的年輕人,當被問及“你想干什么”時,居然很認真地說:“我要改變世界。”李宗南當時一愣。話匣子打開后,這個年輕人將自己的一大堆故事娓娓道來:大學沒念完就退學,背著背包去印度和馬來西亞旅游,旅游目的是尋找靈感,最后的結果就是他的那句話——我要改變世界。這個年輕人,就是此后的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同樣,馬云在風投面試時也是穿著最不正規的人,穿著一件破夾克,拿著半張紙就來講電子商務,但馬云把美國的發展狀況、中國要怎么做、阿里巴巴的目標,講得非常清楚而有激情。他最終成就了創辦電子商務王國的大業。
4 如履薄冰之思
創投人得有過人的決策判斷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項目是否投資,首先要說服自己,隨后才能去說服投資人。投資看重的是未來,如果投資后發現企業和當初預測的相差較大,此時的創投人就會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如履薄冰是創投人必須具有的思維。
華威國際合伙人、中國區總經理羅文倩認為,華威國際在投資前的第一時間,就是討論決定如何謹慎地去面對項目,以及如何避免投資步伐太快而引發的問題。光速創投董事總經理曹大容則表示,在和股東開會時,創投也應強調最壞的結果,而不該翻來覆去地說什么時候能夠退出。韓國投資企業KTB合伙人安寶信,更是把安全視為最重要的事情,“安全為上、現金為王”是其經營理念。
磐石基金全球合伙人黃永忠認為,未來創投在選擇項目時會更加謹慎,不過。謹慎并不等于拒絕風險,一些曾受過挫折的項目,反而更可能成功,而且估值并不會太高。藍馳創投合伙人陳維廣,則將自己多年從事的風投比作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說,往往一半內容充滿誘惑且浮躁,另一半內容卻壞事連連?!叭绻麤]有謹慎的規劃,很容易走錯路。因此,堅持自己的投資方式,堅持自己的投資領域非常重要。”陳維廣說。
5 精打細算之謀
“投資是一項工作,投資人都是實用主義者,是理性大于感性的人?!边@句話的背后,是嚴謹的投資分析。老上海投資圈有一種說法叫“吃魚頭”,即投資者投資一家公司后,一見到股價上漲就馬上賣空,結果出局后股價扶搖直上,自己只賺到了“魚頭”,而錯過了更為誘人的魚身。不過,近年來創投人心態已更加成熟,吃完魚頭,還覬覦著魚身。
GGV創投管理合伙人符績勛認為,創投能做的事就是把握現在和仔細觀察。蘭馨亞洲執行董事李基培表示,說服企業降低期望值是創投人近年來面臨的關鍵問題,目前很多公司的估值已很難做出預測,因此,如何給企業定價與設定投資條件都是棘手之事。
此外,創投人的精打細算還體現在利益風險的共擔一投資公司內部如果決定投資一個公司,則投資經理團隊必須強制跟投,比例通常在投資額的1%—2%。東方富海創投陳瑋介紹,該公司有100%的強制跟投制度,且都是員工自掏腰包。其原因在于,這種制度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問題。陳瑋認為,跟投制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該制度將員工和公司利益牢牢綁定,實現了目標一致,它更能考驗投資經理的眼光及能力。此外,有些投資公司也要求投資組成員必須有至少1%的跟投和先賠制度。如果項目出現虧損,小組跟投部分要先行賠付。
6 淡定自若之心
創投人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必須有淡定自若的修養。原金山軟件CEO,目前已是天使投資人的雷軍認為,創投只是自己休整階段的一個業余愛好,自己做的投資,收益是較少考慮的因素,更多是分享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的快樂。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合伙人沈南鵬認為,保持一份適當置身事外的悠閑,對于創投人非常重要。自己雖然以如家聯席董事長的身份參與了納斯達克的敲鐘儀式,但并沒有參與路演過程,因為那是管理層的工作,太費時間和精力?!白鳛榉菆绦卸?,除了例行的董事會外,不需要在企業身上花太多時間。”沈南鵬說。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的董事長靳海濤表示,創投本身也是一個失敗率很高的行業。如果把企業分成三個階段,那么初創期的投資基本上是成二敗八,成長期是成五敗五,成熟期是成七敗三。如創投入一味浮躁、盲目投資,那么潛在風險更大。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認為,在外部經濟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保持堅定的信心。長安私人資本董事總經理劉志峰則表示,耐得住寂寞的創投人才能獲得最后的豐收,創投回收期往往是未來三至五年,急功近利是絕對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