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孟加拉經濟學家尤努斯和他創立的格萊珉銀行吧?這是一家貸款給貧困農民的“窮人銀行”,尤努斯因為這個創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一位受到尤努斯啟發的美國女孩凱西·威爾遜,正在中國做著類似的事情——給更多想擺脫貧困的中國農民提供必要的資金。不過,她采用的方式與尤努斯略有不同——她利用互聯網絡,募集來自全球的捐款,再通過中國當地的非政府組織(NGO),發放與回收貸款。
小貸款背后有大改變
“改變中國的貧困,點滴貸款的力量”,這是凱西創立的“我開”網的口號。“我開”網也是中國第一個小額貸款P2P(個人到個人)平臺。
進入“我開”,你可以看到二十幾位希望得到貸款的貧困農民的資料。比如,一位名叫黃道濤的四川農民,他的介紹上寫著,“我是一名殺豬賣肉的屠戶。買豬和趕豬到場鎮上是很費力氣的活兒。為了方便省力,我準備借錢去購一輛三輪車。”他希望能借到4000元錢。如果你想幫助這位農民,可以點擊捐助按鍵,把錢在線支付給網站,每次最低支付100元,等募集到4000元,再由網站通過當地的NGO組織把錢交到他的手中。但是,這不是單純的捐錢——在一年之內,黃道濤要分期把這筆錢還給“我開”網。而你有權利決定,還回來的這筆錢,下次再借給哪個求助者。
“這有點像一個基金,你以捐助的方式把錢投入進去,但這筆錢不是捐給某個人,而是會往復借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的幫助才是最有價值的——它比單純給予金錢更讓人自尊、自信、自立。”凱西說。
這讓人想起尤努斯和他創立的格萊珉銀行。尤努斯發現,窮人很難得到貸款以實現創業,所以他創立了格萊珉銀行。這家銀行只把錢借給窮人,而窮人賺到錢后再分期把錢還給銀行。經濟學家把這種模式叫做小額貸款。如今,很多類似格萊珉銀行的小額貸款機構,出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
但是,“我開”網與這些小額貸款機構不同,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自于企業或者政府,而“我開”的資金全部來自個人,而且利用了最現代的互聯網——“我開”網的捐款對象可以來自世界各地。
讓人放心的是,你可以在網站上看到,你捐助的錢到了哪位求助者手中,連錢的使用情況都會在網站上更新,你甚至能在網站上看到求助者用你的捐款買回的小豬仔的照片。至于哪些求助者的資料會被挑選放到網站上,全部由擁有多年社會服務工作經驗的NGO來審查。成立兩年多的“我開”,已經幫助了中國700多位貧困農民,還款率為99.5%。
要辦中國“窮人銀行”
很多關注“我開”網的媒體,最先注意到的都是凱西的身份一因為凱西是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
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女孩,為什么會想到為中國貧困農民創辦這樣一個網站?
凱西告訴記者,2007年,才22歲的她從美國衛斯理大學經濟系畢業后,來到中國清華大學學習。她一直對中國經濟非常關注,在衛斯理大學,她主修的就是中國環境下的經濟與發展。來到中國,她更是“如魚得水”。不過,讓她感興趣的不是現代化的城市,而是邊遠地區窮困的鄉村。她與操著五湖四海方言的農民工做朋友,到內蒙古、四川和甘肅的田埂山坳看農民勞作。她發現,中國城市發展速度很快,但許多農村還停留在貧困狀態。怎么幫助中國貧困農民致富,這個問題讓她思考了很久。后來,她想到尤努斯和格萊珉銀行。經過調查,她認定,小額貸款是一種促進農村發展的有效解決方案。
但是,貸款資金從哪里來?當時,中國已經有一些小額貸款機構,基本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凱西說,格萊珉銀行背后有孟加拉政府入股,而且尤努斯本人也是個富翁,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留學生,不可能把格萊珉銀行的模式照搬過來。
一個偶然的機會,凱西在網絡上看到美國KIVA網站。這是一家全開放式網站,窮人可以通過這個網站借錢,而借錢的對象是任何愿意借錢的人。凱西認為,這就是她想要的方式,通過網絡,獲得來自全世界好心人的捐款。
2009年,她與另外一位美國女孩合作創立的“我開”網上線了。
如今,總部設在北京的“我開”網,已經在全球17個城市設立了志愿者站,包括紐約、舊金山、上海和北京等。不過這所謂的總部,其實只有五名員工。平日里,主要負責網站維護、聯絡溝通等日常工作。每隔幾個月,他們還要到邊遠地區“考察”,看看那里農民得到貸款后的使用情況,還要查看合作方NGO組織的相關賬目等。
期待政府和社會的幫助
“我開”網的模式,有點類似小額貸款P2P平臺模式。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杜曉山教授說,小額貸款P2P平臺,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模式,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小額信貸模式的一個創新,這種創新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形式。
盡管“我開”的理念很好,但目前的規模和影響力都不大。一個借貸需求可能在網上公布了三個月都無法籌集到資金。凱西自己也承認,“我開”沒有自己想象中發展得那么好。上線兩年多,僅募集到200多萬人民幣,幫助了700多位農民。
“我開”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擴大知名度。凱西說,主要依靠口碑相傳。“我開”的中外志愿者會不定期走上街頭,向路人宣傳“我開”網站以及小額貸款的理念。但是,這還遠遠不夠。盡管有些媒體也會幫忙宣傳,但宣傳風潮過后,網站又會冷清下來。
還有,關于利率問題也讓“我開”受到質疑。“當聽到‘我開’網收取8%至10%的年利率。有人會認為這太高了。”凱西說,“我開”雖帶有公益性質,但其財務必須平衡。為了維持企業的日常運作,并擴大規模幫助更多的窮人,這樣的利率是必須的。據記者了解,在印度、孟加拉等國,類似的小額貸款利率一般都在20%以上。
其實,因為貸款的發放和回收都需要人工,到農村進行線下運作,本身成本就很高。以“我開”網為例,利息用于NGO與“我開”平時的運作開銷后所剩無幾,因而網站工作人員的收入很低。
杜曉山指出,帶有公益性質的小額貸款P2P平臺,在中國才剛剛起步。無論是資金規模還是政策支持,都十分有限,政府和社會的資源應該多多向它們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