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是一座蛋糕的城市,這里的人們將蛋糕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的紙杯小蛋糕(cupcake)更是受到了紐約人的熱愛——受傳統美劇《欲望都市》的影響——一年365個cupcake已經成了一部分紐約人情愛的信物。和法式甜點相比,紙杯蛋糕充滿著美國式的氣氛,簡單、自由、快樂。在美國人的家庭中,主婦從烤箱里端出新鮮熱辣的紙杯蛋糕,小孩子等不及放涼,就燙著手拿來偷吃了。紙杯蛋糕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甚至金融危機襲來時,紐約人還笑著自嘲說:至少我還買得起紙杯蛋糕。
有那么一位失業的中產人士,更是通過這么一個小小的紙杯蛋糕,告別了以往消沉低迷的歲月,將自己的事業開拓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這無疑是她個人的一次甜蜜的復仇。她就是當今美國炙手可熱的紙杯蛋糕店“甜蜜復仇”(Sweet Revenge)的老板馬洛·斯科特。她顛覆了傳統的紙杯蛋糕的概念,將酒和蛋糕的氣質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這個全美響當當的品牌。
不尋常的蛋糕店
這是紐約的一個周六的晚上,華燈初上。七點剛過,在“甜蜜復仇”蛋糕店里,已經人滿為患了。每個定制的鋅色座位上都坐著人。一大群人站在狹窄的酒架旁邊往前擠,而更多的人則在門外排著長隊。暖色調的球形燈高高地懸浮在蛋糕店的中央,周圍是暗色的硬木、磨砂仿古鏡,以及帶著古色古香的金屬色調的燭臺,一只木雕的巨嘴鳥很顯眼地盤踞在天花板的中央。這些都散發出一種引人心動的歐洲時尚的氣息。
“甜蜜復仇”是一家紙杯蛋糕店。
蛋糕店的老板斯科特,此時正優雅地注視著她的客人,看上去心滿意足。她的蛋糕,總是與眾不同:形狀像一個到處惹是生非的莫西干頭,輔料就是烈性酒和啤酒。看看“甜蜜復仇”店的招牌吧,一塊花生白脫蛋糕,以濃稠的巧克力醬和奶油糖漿打底,其中的輔料是多泡的德國慕尼黑的唯森啤酒,或者是科爾多瓦的馬爾白克酒(一種醇厚的阿根廷紅酒)。
在這個星球上,沒有哪個大城市像紐約那樣對蛋糕一往情深,有數百個品牌的蛋糕店遍布全城。其中的“木蘭”面包店,曾在《欲望都市》的影響下名聲大噪。“哎呀”面包店,則是有著35家直營店的著名品牌。除了面包店,許多餐廳和食品售貨車里,也都在銷售著讓人們垂涎欲滴的紙杯蛋糕。
斯科特證明了,就算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偉大的商機對于聰明的企業家來說都是無處不在的。她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從沒有人想到的那一點去深入挖掘:一塊紙杯蛋糕,搭配一杯啤酒或烈酒,再加上店里的氛圍是那么時髦——這些都使她脫穎而出。
“她找到了一個不尋常的方法去營銷紙杯蛋糕。”食品評論家斯蒂芬說,“‘甜蜜復仇’在晚上對于當地人有吸引力,而白天,則是游客和本地家庭不錯的聚會場所。”
失意人的快意人生
2008年7月,在“甜蜜復仇”開張四個月后,斯科特獲得了紐約《TimeOut》雜志的評論精選獎。第二年,她又獲得了“最有爭議的紙杯蛋糕獎”,她還應邀在電視欄目“獨特食品”上亮相。去年夏天,她成為了大通銀行信用卡廣告的女主角。今年,她還將推出“甜蜜復仇”系列的服裝、香水和結婚蛋糕。
所有的成功都始于2005年的8月。那時的斯科特,是一位苗條的經常露齒而笑的淺黑膚色女人。她心直口快,對于那些充斥了大男人主義風氣的公司感到了厭倦。她所在的公司,做的是為時代華納和NBC這樣的大公司進行推廣的業務。“2005年,當我在公司失去了晉升的機會后,我發誓我一定會回來的。那些家伙,你們等著瞧吧。”斯科特說。
于是,斯科特立即著手她的“復仇”計劃。她開始讀關于餐飲行業的商業課程,并經常參加企業主的研討會。經過調研,她發現紙杯蛋糕業只有8%的失敗概率,她當即決定進入這個行業。2005年12月,她開始親手烤制蛋糕。“剛開始的時候,感覺很槽糕。”她回憶道,“我忘了烤箱中的蛋糕了,結果變成了吐司。”
一年多后,美國的經濟變得槽糕起來,斯科特失業了。但是,她也準備好了一她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再加上一部分的小額貸款,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三年以后,“甜蜜復仇”傳遍美國。當人們用舌頭舔著那紅色的絲絨般的蛋糕時,幫情不自禁發出愉快的咂舌聲。
獨特的經營理念
一個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行業,斯科特為何能做得有聲有色呢?
斯科特是一個很有創新頭腦的人。在別人看來,酒和蛋糕是飲食業截然不同的部分,蛋糕象征著可愛、少女般的溫柔甜蜜,還有一點美國式的鄉愁;而酒,尤其是烈酒,象征著粗獷、野蠻和惹是生非。沒有人會把兩者聯想起來,但是斯科特敢于創新,她說她就要給顧客創造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和感覺,吃著蛋糕,享用著法國茴香酒,阿根廷葡萄酒或者黑咖啡,這個感覺不是很浪漫嗎?
善于學習是斯科特的另一個長處。斯科特說她就像一個超級偵探,跑遍了城里大大小小的酒館,和酒吧的招待聊天,注意店里的燈光、設備、風扇、木頭、涂料顏色、瓷磚和椅子——幾乎所有的元素都被她細細察看了一遍。甚至在她看巴茲·魯曼的電影《紅磨坊》時,都想到將視覺的所有元素運用到自己的店里。
斯科特還很有計劃性。為了開這個蛋糕店,她訂立了長遠的計劃。她參加商業課程的培訓和論壇,積累了足夠了理論知識。同時,親手學習烘焙蛋糕,還抽出時間去全城的蛋糕店和小酒館實地偷師。
在剛開張前,為了一個午餐的菜單,斯科特準備了足足11個月,為食物的品種和配置絞盡腦汁。可口新鮮的色拉、培根、豆沙以及主打蛋糕的每個細節,都被要求隨時根據顧客的反饋做調整——這就是斯科特常掛在嘴邊的話:我們要適應市場。
剛開始的時候,“甜蜜復仇”還沒有人知道,斯科特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打廣告,怎么辦呢?在那艱難的時候,她所做的事情就是在一些網站上和人們打招呼,不是介紹蛋糕,只是簡單的一句:Hi。沒有想到,這樣的堅持竟然給她帶來了訂單。
現在的“甜蜜復仇”,已經達到了超過1000萬美元的年利潤,對于斯科特來說,這個“復仇”的感覺是相當甜蜜的。她被公司忽視,隨后又遭受了失業的痛苦,而現在,一切都因為那小小的紙杯蛋糕而改變了。
很多人曾認為蛋糕業沒有什么發展的空間了。對此,斯科特說:“這是很傻的想法。任何行業只要你敢于創新,都會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作者: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