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說企業的現狀嗎?
葛基中:欣海報關的主營業務是外貿、倉儲、物流、貨代。我們目前有800多位員工,年營收四到五個億,在上海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去年還被評為全國報關百優企業。
這些員工的年齡構成怎么樣?你最看重哪個年齡段?
葛基中:50后有十來個,60后也不多——主要是70后和80后的。我覺得,80后是個不錯的群體,至少在我公司是這樣的。在我公司里,有些50后已經開始吃老本,他們原先都在海關呆過,現在還在憑老經驗工作,缺乏創新能力;而這群80后非常要強,自覺鉆研業務,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70后、60后都稍強——現在公司的一線主力都是80后,我們也努力培養他們,送他們去院校進修。現在社會上有種論調,說“80后是不負責任的一代”,我覺得,那可能是對80后的理解不夠吧。
和年輕人相處,有沒有使你困惑過?
葛基中:要說困惑,現在招的1989年以后出生的那批上海孩子——可以說是90后,比較難管理。他們家庭條件太優越了,吃不得苦一加個班,家長電話就打來了;批評兩句,馬上眼淚直流。對80后的管理就比較好一些,一些老的經理與80后是師徒關系,跟50后、60有一種共同創業的情結。其實,各種年齡段的矛盾還是有的,就像我們對一些老同志,退休了還會給他們顧問費,有些80后就有意見了——他們是以績效考核來發工資的嘛。在這種情況下,我盡量跟他們溝通,我告訴他們,這是一種慈,是一種孝,是一種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體恤老同事,這也是我們欣海的一種“孝”的企業文化。
公司有沒有刻意維護一種企業文化,從而使員工放棄原有的價值觀?
葛基中:就像我剛才說的,80后對老同志拿顧問費有意見,我說,他們是創業者,沒有他們當時的努力,就沒有公司今天的成就,所以不能忘。我一直給他們灌輸這種儒家文化——孝義,盡可能地讓員工去理解這種價值觀。至于員工,我能允許他們有獨立的價值觀,底線是不要觸犯社會道德倫理,不要引起公司內部的沖突。比如,有主管經理在部門開會時吸煙,他部門里就有一些80后的女生,非常反感,與經理爭吵起來,并反映到我這里來。我會當眾對她們說,提出意見沒錯,但因此跟經理吵架就是不對的;事后,我也會在小范圍的場合下批評那位經理,告訴他沒有照顧到下屬,沒有全面考慮問題,也會請他做出調整。再比如,我學佛,但我從不會把這種信仰強加給我的員工,我只要求他們,做個善良的人,做個正直的人。
怎么看待強勢管理?
葛基中:我是軍人出身,所以對等級很看重。在公司,我覺得等級觀念非常重要——就像打仗的時候,當兵的就要服從軍官的命令。軍令如山,這才能保證一支部隊(企業)的執行力。我不能容忍在企業里不尊重上級的員工——有些員工自命不凡,不把自己的上級放在眼里,頂撞上級、不執行上級的命令和任務,公司就會嚴肅警告他。同時,我一定會給有崗位級別的干部充分的權力感,讓他們在下屬面前有尊嚴。在企業,強權管理能使企業目標更明確。比如說,我們公司有賞罰措施,要是員工表現好,我會按條例獎勵。難就難在要是員工違反了制度,你會怎么處理?要是猶猶豫豫甚至投鼠忌器,只會加大我們的管理成本一必須強制執行,效率才是最高的。不過,在強制執行的前提下,我會考慮感情色彩——特別是對90后,更要多些情感上的關心。比如說,90后出現問題后,我會反思——他們不見得全錯,我們也不見得全對,只是彼此的視角和觀念不同而已。
怎樣看待企業內的“幫派”傾向?
葛基中:這個也要一分為二來看。一群人價值觀相仿,經常扎堆在一起,其中一個在工作中遇到難題。其他人會群策群力幫他渡過難關,為公司爭得榮譽和利益——這就非常值得推崇。但要是他們的價值觀跟整個公司的利益有重大分歧,甚至到了水火不容,那就要干預和協調了。我的策略是,不論幫派、只講價值觀,只要目標一致、可以給大家自由度。讓其中原先做銷售的去做管理,讓做管理的去做銷售,在相互換位思考下,改變他們的價值誤區。企業的員工,就像五行一金木水火土,各有各的特性。作為管理者應該做的,就是根據他們不同的稟賦,相生相克的屬性,使每個人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形成一種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富有活力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