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古方,能改變命運?
“為了克服茶葉受潮發霉的缺點,祖輩受到釀酒的啟發,想出了一種像釀酒一樣來釀茶的方法,做成了一種釀茶。釀茶不易發霉而且越陳越香。這種釀茶方法歷140余年留傳了下來。”可惜,這種古方,并沒有能夠讓Gary那個在大山里的家鄉擺脫貧窮。
這個世紀初,山里孩子Gary成為了一名微生物學博士,輾轉去加拿大與美國進行科研工作。業余時間,他對老家的茶曲進行了研究,發現這是一個幾千年來人類一直食用的復方益生菌群,該菌群中的一種優勢菌,有著只在茶葉中迅速生長的特性。不久,Gary還發現長期飲用益生釀茶,除了茶葉本身所具有的明目、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防癌的作用之外,還具有類似茶樹菇和靈芝的作用,特別是有益氣止咳、安神止頭痛,理氣抗脂肪肝、健脾養胃去風濕等功效。
而且,Gary了解到,在發酵茶行業,我國的普洱茶不能通過正常途徑出口海外。因為在自然發酵過程中,有很多微生物不可控制,無法通過歐美的食品檢疫。目前在海外唐人街喝到的普洱,都是以個人出境隨身物品的方式帶往國外的。這正是目前國內三大普洱茶商最大的困擾。而Gary目前研究的技術,正是可控發酵的關鍵環節,如果成功,發酵茶便可出口。
Gary決定改變家鄉釀茶技術的命運,改變家鄉父老們的命運,也改變他自己的命運。
創新不是思想,而是實踐
Gary帶著夢想回國,他邀請好友Sunny,一位商學院教授,作為營銷顧問。sunny告訴Gary,光是想法不行,得有實踐,但是,在產品出來的同時,Gary必須回答一個問題:你的東西想賣給誰?
Gary試做了一些樣品,在普洱見到了他仰慕的名師,而且在第三次登門時老師傅同意品鑒他的茶葉。Gary得到的回答是:“這茶不錯,可以和我的三年陳茶相提并論”。接下來,整整一年,他輾轉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各地,為原料、廠房、工人奔波。
一年后,他注冊了Lc公司,擁有三位股東,他任總經理,另外兩位合伙人分別負責工廠管理和茶葉批發市場的門店;他還擁有了一個一次性量產100噸成品茶葉的工廠,以及廣州和上海某茶葉批發市場的門店各一個。你的產品想賣給誰?
接下來,Gary覺得Lc公司萬事俱備,只欠“營銷”。但是Gary根本不想回答Sunny關于“東西賣給誰”的問題,他只想找個“促銷方法”打開市場。
Lc公司的茶葉采用產于云貴高原的大葉種普洱曬青毛茶為原料,是一種既比普洱黑茶更衛生安全,又比紅茶發酵更充分,而且具益生保健功能的全發酵茶。Gary將產品優勢歸納為四點:口感出色、發酵劑新配方、安全質量保證和標準化。
和所有技術創新型企業一樣,企業主Gary掌握核心技術,他從一個科學家的角度覺得這個產品好極了,但是,他的茶餅在茶葉市場卻無人問津。他很費解,于是向sunny求助。Sunny拒絕和他談“促銷”,只追問一個問題:你的東西想賣給誰?
當Gary再一次和Sunny一起品茶論“道”時,距離最初談想法的那一天,已經過去近36個月。關于“消費者需要”的問題很快達成一致:安全養生(這是由可控發酵技術支持的利益點)。不過,在目標市場方面,從不同緯度細分市場時,二人分歧不斷。
◆人口統計細分指標方面的分歧:是女性還是男性?是中等收入還是低收入?
◆需求導向方面的分歧:是美容功效追求者,還是保健功效追求者?
◆產品知識方面的分歧:是懂普洱的,還是不懂普洱的?
◆地域細分角度的分歧:在一線(區域輻射力強的城市)、二線市場(消費力較強的地級城市),還是三四線(經濟發展迅速的縣級市)?
◆消費場合(購買動機)方面的分歧:是賣給家庭,還是個人?購買后自用還是禮品?
Sunny堅持認為,先要回答“產品賣給誰?”,進而可以回答“產品特點是什么?你為什么要買它?”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了答案,LC公司自然知道如何做。
因為產品注冊的問題,LC公司只能注冊非普洱,所以Gary算是被迫選擇了“益生茶”。可是,LC的股東們覺得這些討論離題很遠,是500強公司才玩的,不想深入。此時,LC遇到了的現金流困境。尋找有意義的差異化
半年后,LC公司的股東只剩Gary一個人愿意再投入,而Gary的錢也是抵押個人資產貸來的。親歷市場后,他總結出茶商們之所以不想代銷他的產品,主要是兩大原因:第一,茶商們不知道他的東西是什么?第二,茶商們覺得產品沒有賣點。不過,這其實是同一個問題的兩面而已。Gary明白了Sunny的建議是有意義的。
但是,公司必須先生存下來,再回答這些問題。2010年9月,他找到了一家專門采購商務禮品的公司,希望年底潛在的采購量可以讓LC公司渡過困境。但是連禮品采購公司都不滿意現在的產品,他們說產品不夠特別。Gary固執地認為,這只是品牌名稱或包裝的問題,Sunny卻不同意,她認為從成本出發,現有外包裝如果可以利用,則是最好的辦法。
Sunny建議Gary從這個商務禮品公司出發,回答那些問題。雖然LC公司并不明確飲用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不知道他們是否了解發酵茶的養身知識,但是,起碼知道購買者與飲用者不是同一個人,前者需要禮品是因為其與眾不同,可以表達心意;后者會因為與眾不同而閱讀說明書中關于功效那一段,通過嘗試產品,體味贈送者的心意。
這個機會好極了,因為它突然使關于細分市場的討論變得那么簡單。所以,關鍵就是定位了。定位的本質是差異化,而最基本的差異化是產品差異化。不過,“可控發酵技術”并不是有意義的差異化,因為對消費者而言,技術完全沒有銷售力。
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包裝與產品名稱“益生茶”不應該改換。雖然現有包裝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是其風格與中國人新年禮物的風格基本吻合。那產品差異化應該體現在哪里?
Sunny從打印機上取過一張紙,在上面畫了一顆心。“Gary,一個月之內,做這樣大小的心型迷你茶坨,有問題嗎?”Gary如獲至寶。2011年陽歷新年和農歷新年,Gary的心型迷你茶坨在實體店和網店都銷售一空,商品禮品公司甚至采購了很多傳統造型的茶坨。暫時擺脫現金流困境的Gary,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
兔年的春節,Shmny收到一份禮物:一小箱益生茶,里面有八個六邊型紅黃鳳凰祥和圖案紙盒,每個紙盒中裝著10顆心型迷你綿紙包裝茶坨。
心無界,茶有道
心型茶坨事件,讓Gary完成了重大的轉變。他完全同意Sunny的觀點,心型茶坨救得一時之急,救不了一世。雖然LC公司很快進行了原料的多樣化,對心型茶坨進行了產品項目的細化。但市場上很快有了類似的產品,有一些包裝得更精美,賣更高的價格;有一些則依靠淘寶金冠商家的聲譽,以低成本銷售一路領先。
擺在LC公司面前的,是可持續發展問題,按Sunny的說法,最持久的生命力來自于品牌形象的差異化。可是基于品牌形象的定位不僅是一紙報告,關鍵是大量的持續的傳播投入。作為一家創業公司,LC必需在保證現金流的情況下去做品牌形象的投資。
Sunny建議Gary尋找更強大的合作伙伴,幫助他完成品牌建設。擺在Gary面前的是一個關于企業融資或合資發展的新路徑。
在本案例寫作之際,LC公司的上海批發點,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指名要和Gary喝茶論道。門店主管拿著一張寫有“心無界,茶有道”的紙條到辦公室給Gary看,Gary覺得簡直就和演電影一樣。這位先生,是一家大茶商的代表,他曾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參與了Sunny在商學院課程上的案例討論。當時,Sunny有一個小組,交的作業正是以這六個字的“新茶道”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