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國際首屈一指的功夫巨星。不過,近幾年,在媒體面前,他大多樂以壹基金創始人的身份出現。
苦心經營壹基金多年的李連杰,隨著對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深入了解,已經有了十分成熟且獨到的看法。日前,他在上海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言語中透著些許無奈:“慈善公益在中國還剛剛起步,大家先不要急于推動企業家捐多少錢,建立慈善公益領域內的產業鏈最為重要?!?/p>
慈善好比“追女孩”
每個慈善家心中都有對“慈善”的理解。在李連杰心中,慈善好比追女孩,“如果你想,我怎樣能追到這個女孩?如果你有心,總有機會的。只要你愿意,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止你回饋社會?!?/p>
李連杰說,在哈佛和麻省理工演講時,曾經有學生問他,除了捐款,個人還能用什么方式米表示慈善心?!拔腋嬖V他們,你們都是熱愛公益慈善的學生,人家有多余的時間可以提供給公益組織,那將是一筆很大的資產。你們學的是商業管理,你提供專業知識也是回饋社會的一個方法,慈善并非只需要金錢。只要你愿意做,就一定有辦法?!?/p>
但是,有了慈善心不等于能做好慈善公益。李連杰說,慈善心是每個人心中的良知,當遇到天災人禍時,每個人都有幫助別人的愿望,這是感性的,帶有沖動性的;而慈善公益,不能光靠激情,它應該是理性的,可持續的。
李連杰認為,企業是做慈善公益的主體?!捌髽I能配合政府維護公眾利益?!睘榇?,他以多年從事慈善公益事業的經驗,給企業提出建議:“企業要制定一個方針,根據企業生產內容和關注的企業文化,有側重有選擇地幫助社會。社會的公益慈善事業有幾大領域:教育、醫療、環保、貧困等,一家企業怎么做得過來?所以,有的企業就專門做醫療領域的慈善公益,甚至只做治療白內障患者的公益—企業可以找到專門的慈善組織去幫助其執行這項公益。我認為,熱衷于慈善公益的企業,應該專注于某個領域,努力做好這個領域,其他領域讓別的企業去做。”
趕上美國,中國慈善還要30年
在中國慈善公益領域,壹基金是一家名氣較大的民間慈善基金。但是多年來,由于身份的尷尬,壹基金在籌款資格等多方面存在諸多障礙。李連杰也曾對媒體多次流露出經營壹基金的艱辛。直到去年底,壹基金才“媳婦熬成婆”,正式獲得了合法的公募基金資格。這也是中國首家成功轉型為公募基金的民間基金。
不過,面對記者對壹基金目前運行情況的提問,李連杰卻不愿意多談。他說,應該去問理事長周其仁先生,我現在的精力都放在公益研究院上。李連杰所提到的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是指去年6月由北京師范大學與壹基金共同發起建立的研究機構,擁有授予高級公共管理碩士學位(EMPA)的資格。李連杰強調:“中國慈善公益尚處于發達國家1980年代的水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誰能做誰不能做,一切都還在討論中。中國慈善公益要趕上美國的水平,至少需要30年。”
李連杰指出,現在中國慈善公益最大的問題是,產業鏈還沒有建立起來?!爱斍按蠹叶及哑髽I做慈善公益的重心放在如何捐錢這方面。實際上,中國是一個剛剛起步的發展中國家,所以,不要急于推動企業家捐多少錢,現在需要先一步步把這一領域的產業鏈建立起來?!?/p>
李連杰表示,在國外,如果把慈善公益當作一個系統來看的話,就可以看到每個組織或者基金會做的工作,都分布在公益價值鏈的不同環節——有專門勸募的機構,有專門執行的機構,有專司支持型的組織。在歐美國家,這條慈善公益的產業鏈比較完整,公益市場化高度發達,產業鏈條的上中下游之間緊密合作,有效運轉。目前,中國雖然已經有大量的民間組織,可在公益事業的資源整合上是斷裂的——有的機構募集到的錢,多得花不掉,而有的機構卻找不到錢?!?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八成善款進^了政府財政,而很多具體做事的草根組織,卻得不到資源支持,難以開展救助。這樣的狀況如果不改變,整個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就會受到制約。”
做慈善公益最怕的是糊涂賬。企業家看不到公益這條產業鏈上的“批發商”和“零售商”,不知道怎樣把資本有效地轉給社會弱勢群體,從而導致企業家紛紛自己去創立私人基金會。然而,一個企業最大的價值在于創造財富、帶動就業、依法繳稅,以及保證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合格與高質量;而對于慈善公益企業來說,或許更應該只做融資,然后根據企業的需要去購買“服務”—企業拿出錢來到公益組織和基金會里選擇感興趣的項目,然后由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去落實,最后企業審核結果。李連杰如此表示。
拿低工資的人,領導不好公益組織
李連杰表示,現在自己最大的興趣在于培養公益人才。慈善公益組織的人才,應該是專業人才,不是隨便什么專業都能做的,不是那種拿著低工資的“廉價”人才。
他說,“我從來不相信拿著3000元工資的人,可以領導好擁有幾億人民幣的公益組織。美國的公益組織為什么如此強大?第一,它們有著200年的歷史傳承;第二,這些公益組織的領袖們年薪高—一西海岸的是18萬到19萬美元,東海岸的是23萬美元。這樣的公益領袖如果在中國,輿論馬上會譴責他,但美國不會,因為美國人相信法律。只要法律允許公益組織有10%的運營成本,公益組織就應該收取這么多的費用。只要不違法,美國人覺得就沒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
其實,很多公益組織領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說服企業家捐款。在李連杰看來,和企業家交流,是一項要求很高的工作。“哈佛大學有職業籌款人,任何世界頂級的學校都有職業籌款人。他們可以跟企業對接,把產業鏈的概念介紹給企業家。這些職業籌款人,首先要有社交能力和社會常識,還需要受過高等教育,甚至要有經商的背景,因為他得知道,在哪個高爾夫俱樂部里可以見到哪些企業家。我見過中國一些拿著幾千塊收入的公益組織領導,向國外企業家要求捐助的情景——他的手在發抖,而且人家講的英文他都聽不懂。這怎能換來別人的捐助?”
我沒資格裸捐
裸捐,是中國老百姓的熱門話題,但對于中國慈善家和富豪來說,卻是一個敏感話題。自從去年“巴比”中國行,到陳光標成為中國裸捐第一人后,這一年多來,對于裸捐的話題,很多中國慈善家和富豪都表現得諱莫如深。
對裸捐,李連杰明確表示反對。他說,在中國這個剛剛起步的發展中國家進行裸捐,我一貫唱反調,因為裸捐不適合中國目前的發展水平。美國在工業革命200年后,才反思資本如何回饋社會,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兩者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
李連杰認為,很多中國媒體在倡導富豪們裸捐,卻沒有搞懂裸捐的“游戲規則”?!按壬萍覍ψ优图彝ヒ惨撈鹭熑?,這很重要。你看,美國慈善家的裸捐都是在把財富留給子女多少億美元之后,才在有生之年將剩余的資產捐出50%至100%。而中國媒體在強調裸捐時,總是忽略這個‘給子女留幾億美金’的前提?!?/p>
李連杰坦率地說,按照這個“游戲規則”,我不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夠資格,反正我不夠資格裸捐。而且粗粗算來,中國應該也沒有幾個富豪有資格裸捐。因為富豪的資本都在股票上面,他的公司再大,哪怕幾百億,他的股份一旦套現,公司的股價就會下跌,那么他再做慈善就是偽慈善。
李連杰說,學習西方的慈善時,一定要搞清楚人家的“游戲規則”。不能盲目地跟著第一個指標,強調把資產全部捐出去。其實,西方的“游戲規則”設計得非常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