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投資商羅伯森曾說:商業模式就是一塊錢在公司里轉了一圈,最后變成了一塊一,這增加的部分就是商業模式帶來的增值。后金融危機時代是一個比拼商業模式的時代,每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都意味著一種創新和一個新的商業機會。
時至今日,商業模式的創新已成為商界最熱議的話題,與此同時,商業模式也被眾多資本機構所青睞,成為商界吸引資本的利器。仔細審視各顯神通的新商業模式,不難發現,這些模式正是通過向新興行業轉移、顛覆現有行業的游戲規則,甚至創建全新行業而風生水起。
簡單:平淡也有驚喜
1990年代的老歌中唱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商業模式同樣也是這樣。墨菲定律認為,“凡是可能出錯的往往都會出錯”;崔西定律則認為,“任何工作的困難度與其執行步驟數的平方成正比”,而簡單的商業模式往往能夠避免誤入歧途——抓住一個簡單的核心模式,學會篩選,分清主次,往往能夠起到“復雜”的收獲。
家具行業是最傳統的行業之一,英國BizChair,com網站將購買流程完全簡化并主打辦公椅,將原本較為繁瑣的購買家具,變成了鼠標的簡單操作。此外,該網站實現了無店鋪的銷售,減少了中間環節,從而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目前,網站的年銷售收入已突破5000萬美元。“開始時要找出一個關鍵點,把這個點做得比所有的競爭者都好。一旦成功地建立起你的初始地位,就能快速發展。”該網站的創始人貝爾尼克表示。
同樣的傳統行業——講究“望聞問切”的診所,在美國醫學博士里克·克里杰手中,被簡約為快餐化服務。克罩杰創辦的“一分鐘診所”(Minute Clinic),強調快節奏服務、標準化流程和流水線操作,看病平均只需15分鐘,患者幾乎是隨到隨治。“一分鐘診所”只診治幾種常見疾病,并不需要昂貴的醫療設備,按照標準化程序,護士和實習醫生都能快速看病。此外,“一分鐘診所”十分強調便利性。在開診時間上力求每周七天24小時營業,選址則考慮人們常去的大型超市或各大連鎖藥店附近。其特色還在于治療服務的各項費用,好比快餐店的菜單那樣清楚透明,診費也比醫院要低一半。該醫療模式有效填補了醫療保障體系的缺失,形成了“高效、便捷、可負擔”的醫療連鎖模式。
顛覆:反調其實動聽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曾表示,顛覆式創新是可遇不可求的,在IT產業的發展歷史中并不多見。對這種可遇不可求的顛覆式創新,絕對沒辦法進行預測。
顛覆產業模式中的領頭羊當屬蘋果公司,通過iTunes讓數字音樂下載變得更加簡單易行;用Appstore為極盡豐富的應用程序提供平臺……簡而言之,蘋果公司將硬件、軟件和服務融為一體,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不僅提供了一貫出色的工業設計和友好的界面,更將新技術和卓越的商業模式加以巧妙的結合。
日本純本百貨也是個例子。它一反商場柜臺在最顯眼的位置陳列當季新品的模式,更多陳列過季打折的商品,常年零售價格僅為市場價的3.5折;對于入駐品牌提出“007”合作條件,即“0租金、0扣率、7天結賬”的,通過削減中間環節,讓品牌廠商與消費者實現了對接。
和商品密不可分的條形碼,也被墨西哥一家名為“Dukten”的網站所顛覆。該網站提供了通過條形碼查詢各類商品的功能,被網民譽為“基于條形碼的產品百科全書”。Dukten網站的首頁如Google一般簡潔,用戶只需輸入條形碼或產品的相關描述即可搜索,搜索結果中會顯示該產品或者與此相關產品的名稱、描述、規格等信息。Dukten網站還允許用戶編輯數據庫,鑒于數據庫的復雜及產品的多樣性,Dukten吸引了更多的用戶。該商業模式對于那些在異國他鄉的購物者,無疑是一個體貼入微的“產品百科全書平臺”。
個性:特立更是獨行
個性化是越來越受歡迎的商業模式。“需求媒體”是一家新興的美國網絡媒體企業,雖然其創立至今還未曾盈利,但近期在紐交所上市后卻大受投資者追捧。首次公開募股以每股17美元的價格賣出890萬股,次日其股價上升35%達到22.61美元,使公司市場資本總額達到19億美元,超過美國老牌傳統媒體《紐約時報》公司15億美元的市值。“需求媒體”的本質是一個“內容工廠”,每天為互聯網生產超過5000份文章和視頻作品。公司靠搜索引擎篩選熱門話題,招攬文字和視頻作者制作大量低成本文章和視頻,不同興趣愛好的網民,可按個性化需求瀏覽。
一家名為RehamToMind,corn的德國網站,通過回憶詞組域名,帶領網民“返老還童”。其首頁是六個不同顏色的正方形,分別標有1950年代到2000年代的各個年代。用戶點擊某個年代可瀏覽屬于這個年代的一些特殊印記,即網站主推的“年代主題”,包括音樂、電視劇、發型、穿著及當時特有的游戲或玩具。該網站通過懷舊的定位、分門別類的年代歸屬,讓各個年齡層的用戶均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內容。此外,每個注冊用戶還可添加自己的“年代主題”,與他人分享,也可對別人的記憶評論。該網站獨特的“年代懷舊”社交模式,一經推出,即得到了大量用戶的好評,吸引了眾多風投的目光。
同樣具有鮮明個性的國內新崛起的“快書包”網站,則做成了圖書網上便利店。和老牌的卓越、當當等網絡購書“老大哥”相比,“快書包”網站的書品種不多,但往往聚焦于辦公室白領愛好的門類,加之極具個性的“工作日配送一小時到貨”,使得很多白領在急需某些書籍時將“快書包”納入了首選網站。預期“快書包”有望從國內巨大的傳統網絡圖書銷售市場中瓜分10%的份額。
玄虛:故弄自有妙用
商家的“故弄玄虛”有時會引起消費者的好奇,其中,“饑渴營銷”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國際知名服裝品牌Zara深諳“饑渴營銷”之道,其推出的最新潮流服裝往往款多量少,很多款式在門店獨一無二,隨時可能處于缺貨狀態,促使你必須“秒殺”出手。結果,消費者對Zara趨之若鶩。
在手機廠商中,海外的蘋果和國內的魅族都是神秘營銷的典范。還是不得不說到蘋果,蘋果新產品發布前,幾乎所有的消費者都在議論,但卻都不知究竟——2011年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喬布斯登臺現身卻賣了個關子,閉口不提面世呼聲頗高的第五代iPhone手機,反而將全球的目光集中在MacoS Lion、iOS 5和云服務iCloud上。無獨有偶,在發布iPhone 4前,蘋果的一位員工突然在酒吧里丟失了一部該款手機,然后蘋果又費了很大力氣把這部手機找了回去——這一事件本身可能就是“策劃之作”。由此,蘋果新產品一旦發布,熱賣已在意料之中。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更是將神秘營銷玩得駕輕就熟,其監制的大片《超級8》預告片接二連三,媒體報導不斷給力,八卦新聞鋪天蓋地,但除了導演透露的一些少得可憐的內容之外,觀眾直至上映日之前一天,都不知道電影到底講的是什么。這一吊住觀眾胃口的營銷方式,使得《超級8》被稱為最神秘的科幻電影,在北美上映時獲得了極高的票房。
情感:感人巧辟蹊徑
在各類抽象的事物中,唯有感情是最容易引發共鳴的。在情感消費時代,消費者在功能滿足的同時,更追求情感上的附加值。眼下,情感營銷正成為最有效的商業模式之一。
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是情感營銷的高手。除款式與價格因素外,情感因素成為了美特斯邦威促成消費者購買的一大動因。無論是情人節、七夕節等時尚節日,還是國慶、春節等傳統假期,美特斯邦威所有店面工作人員都和顧客打得“火熱”,親如兄弟、情如伙伴,無論顧客是學生一族還是工薪階層。加之董事長周成建親自擔任模特的廣告,更巧妙傳遞了一種和消費者親密無間的情感。
風靡全國的“海底撈”火鍋,更是將情感營銷做到了極致。消費者在海底撈排隊等候時,即有服務員幫擦鞋、修指甲,還可上網、喝免費飲料。消費者點菜可僅要半份,多點的蔬菜還可退。加之火鍋料正、湯好、味道獨特,價格卻僅是中檔火鍋店的均價,而且每個服務員臉上都掛著發自內心的真誠笑容。這種體驗,使人感動并難以忘懷。有人說,在“海底撈”排隊等位,即使排上三四個小時也毫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