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養雞,都是想方設法讓雞生活在安靜的環境里,因為這樣才能讓雞多下蛋、多長肉。在山東泰安,有一個叫李平的人卻天天把雞往樹上趕,把家雞養成\"飛雞\"。令人稱奇的是,靠養\"飛雞\",他居然成了千萬富翁。
上當受騙后
下崗工整出個養雞場
今年41歲的李平是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人。2001年,他所在的泰安市大河棉紡廠破產了。失業后,他買了一輛貨車,跑起了長途運輸。
2004年春節前,李平開車返回泰安市,沿途見很多農民在公路邊擺著雞籠賣“土雞”。李平想,快過年了,給親戚朋友送只雞當年貨也不錯。于是買了十多只。沒想到他買的這些雞根本不是農家散養的“土雞”,而是用飼料催長的肉雞。
2004年3月,見貨運無利可圖,李平把那輛貨車賤賣后,準備另尋出路。一天,他突然想起自己買雞的窩囊事,便決定到附近的市場看看真正的土雞。他發現市場上肉雞的價格才8元錢一公斤,而那些農戶散養的土雞價格每公斤高達16元。
李平頭腦中靈光一閃:對呀,自己可以去養真正的土雞呀!他怕妻子不同意,便瞞著她獨自跑到郊區去采購雞苗。幾天后,他帶著4000多只雞苗回到了家。妻子本來對他一聲不吭離家出走就非常不滿,見他買了這么多小雞回來,更加不樂意了。雖然妻子堅決反對,但李平卻認準養雞是一個好路子。他跑到離家幾公里外的崖北村,租了一個山坡做養雞場。
李平把這些小雞帶到養雞場后,白天,他把小雞散放在山上;晚上,則把它們趕回雞棚。3月的泰山腳下寒風朔朔,晚上的氣溫在零度以下。李平睡在四面透風的小屋里,冷得直打哆嗦。雖然這樣,但想到這些雞以后能賣出好價錢時,他心里還是暖洋洋的……
可萬萬沒想到,幾天后的一個早上,當李平走進雞棚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雞棚里橫七豎八地死了1000多只雞,而沒有死的雞也像得了病一樣,趴在地上一動不動……見此情景,李平心疼不已。原來,雞是抗寒冷的,可以露天過夜,而李平怕雞晚上凍著,就把雞棚兩邊的薄膜放下來保暖,結果雞棚里就不通風了,而雞糞發酵的氨氣也出不去,因此造成雞大量死亡……為了不重蹈覆轍,李平晚上就讓雞在外面露宿。可是沒過多久,李平發現雞每天都在減少,今天少一些,明天少一些,不到兩個月時間,只剩1000多只了。原來,他養雞的那個山坡有黃鼠狼出沒……
峰回路轉
他養的“飛雞”成了搶手貨
為了防備黃鼠狼,李平拉了一道鐵絲網。而在圍網沒有做好前,他幾乎每天晚上都到處巡視,以防黃鼠狼出沒。一天晚上,李平發現自己的雞竟然全部飛到了樹上棲息。原來,它們被黃鼠狼嚇怕了,晚上才飛到樹上去求自保……看見它們把樹當成雞舍,李平不禁啞然失笑。這時候,他突然又靈光一現:現在市場上把土雞叫“走雞”,也就是區別于圈養的肉雞;走雞因為運動,比圈養的雞肉質更加鮮美,而如果把“走雞”養成會飛的雞,雞肉是不是更鮮美呢?如果自己養的雞比其他人養的雞更好吃,就一定更有市場……他為自己的想法激動不已。
圍網的雞舍建好后,黃鼠狼叼雞的問題解決了。這時候,他開始了“飛雞”的“訓練”行動。每天早上一起來,他就拿著長竹竿,起勁地把雞追得亂飛亂跳。李平古怪的行為讓附近的村民感到不可思議,連他的家人也不理解。那天,妻子和上高中的兒子來給他送衣物,只見李平揮舞著長竹竿正在趕雞。妻子大驚失色,大叫道:“你這是干什么?”李平氣喘吁吁地答道:“我在趕雞呢!我要把這些雞養成會飛的雞!”妻子又氣又惱,說:“你該不是腦子燒糊了吧,這樣折騰,雞會被你折騰死的!”
雖然得不到理解,但李平是個一根筋到底的人,他依然一天到晚把雞趕得亂飛亂跳……在他的“訓練”下,他的雞能飛到三四米高、七八米遠。
別人養雞,都是四個月出欄,但李平的雞因為運動過多,足足養了六個月!2004年10月,李平養的雞終于可以出售了。
為了推銷自己的雞,李平到泰安市區找來幾個家禽經銷商,然后現場“演示”——他不但讓自己的雞飛起來,還把雞做成菜請他們吃。幾個經銷商饒有興趣地看了雞的“表演”后,開始吃他燒出來的雞肉。因為肉質異常鮮美,幾個經銷商把一盆雞肉吃了個底朝天。他們都采購了一些雞回去賣,并打出了“飛雞”的招牌。
一些市民吃了“飛雞”后,都夸味道好,一時間,出售“飛雞”的攤鋪人如潮涌。其他經銷商也紛紛前去李平的養雞場搶購“飛雞”。因為經銷商多,且一個比一個出的價錢高,“飛雞”的收購價一下子從每公斤16元被抬高到了24元。幾天時間,他那1000多只雞就賣完了。除去各項成本,李平賺了1萬多元。
嘗到甜頭后,李平更有干勁了,他又采購了幾千只雞苗,開始飼養“飛雞”。他采用隔一兩個月進一批雞苗的辦法,開始了梯次性的養雞——這樣就可以賣完一批雞后,接著賣另外一批……2005年下半年,李平每月可向市場提供一兩千只“飛雞”,每個月的毛收入近10萬元。為了讓自己的雞不和其它雞混淆,李平還在雞腿上套上了塑料的制腳環……
然而,到了2006年6月,經銷商卻不像以前那樣天天上門來采購了。李平感到奇怪,莫非大家吃厭了“飛雞”?他跑到市區的各個市場去探個究竟,很快就找出了原因。原來那些經銷商名義上是賣“飛雞”,但滿滿一籠子雞里面只有一兩只“飛雞”,其它全是假冒的。
再出奇招
自產自銷年產值1000萬
經銷商的做法,讓李平窩了一肚子火。在家憋了一個多星期后,李平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自家的雞全部退出市場,自己開飯店賣“飛雞”。
李平在距離養雞場500米的崖北村村口的公路邊租了一棟兩層的樓房,經過簡單裝修后,他的飯店就開張了。他把飯店叫作“原始部落”。為了省錢,李平連廚師也沒請,自己既當老板又當廚師。
為了吸引客人,李平又想出了一個奇招:讓客人到雞場自己動手抓雞,然后在飯店里做著吃。這招還真管用,因為顧客抓雞,除了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抓的是“飛雞”外,還知道雞有多重,因此可以“明明白白”消費。雖然那些雞很難抓,顧客們常常弄得滿身是汗,但把雞追得到處亂飛的場景,讓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顧客感到新鮮又刺激……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光顧李平飯店的人越來越多,而那些有孕婦或產婦的家庭,更是把他養雞場的“飛雞”當成寶貝,不辭勞苦地前來選購……
顧客多了,李平也忙壞了。一次,他正在廚房炒菜,外面接連進來幾批客人,其中一個中年女顧客走到灶邊看他炒菜。李平放下鍋鏟,對那個女顧客說:“現在是燜的時候了,我先出去一下,你給我看著火,回來我再幫你把這個菜起鍋……”等李平忙完回來后,那個女顧客已經自己起鍋并吃上了。埋單時,女顧客交錢很爽快,并開玩笑地對他說:“來你這里吃飯真好,還可以自己動手呢!挺有意思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
這件事啟發了李平,他索性把“自己動手”作為飯店的一個特色:他在主灶臺邊上另外支起了幾口鍋,讓那些想自己炒菜的顧客自己動手。這“特色”也挺受顧客的歡迎。一次,一個女白領在李平的指導下,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油燜仔雞,興奮地邊吃邊向幾個同伴炫耀自己的“廚藝”。
在顧客的口碑相傳下,李平的“原始部落”家喻戶曉,他的飯店每天都車水馬龍,節假日時,生意更是火爆,甚至還要排隊才能吃得上他的“飛雞”。2007年6月上旬,他投資100多萬元,在泰安市開發區泰福路又建了一個比“原始部落”更大的飯店,而他的養雞場也擴大了規模,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