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提示:“花卉寄養”在一般的城市都可以經營。經營地點不需要選擇租金昂貴的鬧市區,在一般住宅區周圍就可以了。“花卉寄養”屬于服務性的行業,除了要提供周到的服務外,還需要具備一些簡單的植物種養知識。
發現“花卉寄養”有商機
山東荷澤市姑娘秦曉蕓在濟南某大型生活區旁開了間叫“繽紛花屋”的花卉店,生意一般。
2006年1月的一天,一個女顧客向秦曉蕓求助說:“過幾天我就要去美國探親,簽證都辦好了,我在濟南沒有什么朋友,這一走,最擔心家里那盆君子蘭沒有人照看,你能不能幫我呀?”秦曉蕓答應了。女顧客立即把家里的那盆君子蘭搬了過來,并給了她300元護理費。秦曉蕓由此想到:馬上就過年了,很多人要外出旅游或者回鄉探親,他們肯定也有寄養花卉的需求,這活兒大可以作為自己花店的業務來經營。
主意拿定,秦曉蕓在店門口貼出了“花卉寄養”的廣告:如果需要出遠門,而又擔心家里的花卉無人照看,那么請把你的花卉交給我們。廣告效果挺好,馬上就有人把自家的花卉搬了過來。到春節前,送到她店里寄養的花卉有幾百盆。其中不乏價值上萬元的名貴花卉。她對寄養的花卉按天收費:一般的每天2元,名貴的每天5~50元。這個春節,秦曉蕓的花卉寄養業務賺到5000多元,比賣花卉的收入還高。她決定把花卉寄養的業務做下去。
會經營生意沒有淡旺季之分
元宵節過后,就很少有人再來寄養花卉了。難道這業務只能在節假日期間開展嗎?
秦曉蕓想,平日里也有傾巢外出的人家,但有這種情況的家庭很分散,顯然,要把“花卉寄養”業務做下去,就不能光做一個小區家門口的生意。她決定擴大宣傳范圍。
秦曉蕓印了一批廣告名片廣為散發。她把目光瞄向本市各大花店和花鳥蟲魚市場,經常到這些地方轉轉,一見到購買名貴花木的顧客便主動上前介紹“花卉寄養”業務。她在《濟南時報》、互聯網上的“濟南花鳥蟲魚之家”論壇上發布有關“花卉寄養”的信息。
宣傳面擴大后,咨詢的顧客立馬多了起來,他們都有各種各樣的顧慮,突出的問題是:寄養的花卉如果被養壞了怎么辦?”秦曉蕓以她多年經營花卉的經驗,一一作了令顧客放心的回答。顧客們的疑慮打消了,花店的寄養業務逐漸多起來。
當然,節假日還是花卉寄養生意最旺的時候。2006年 “五一”黃金周,顧客送來寄養的花卉多得整個店堂都擺不下,秦曉蕓只好臨時租下二樓的一個空房間,才勉強把這些業務接下來。黃金周期間,她接受寄養花卉600多盆,收入15000多元。
就這樣,因為不斷完善經營,她的花卉寄養業務已幾乎沒有淡季旺季之分了。
多元服務 小店月入萬元
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花卉齊擺在花店里,有人擔心會傳染疾病。于是,她采用區域分隔的辦法,將同種類的花卉放置在同一個區域。每天早上,她把花卉搬到室外,清掃完店堂后便給花卉澆水、整枝,再讓花卉在室外見一陣陽光后才搬回店里。
她一有時間就鉆研花卉知識,將之運用到寄養花卉上。好多顧客來領回寄養的花卉時,看到它們比先前更加嬌艷和鮮活,都贊嘆著說:“送到你這里來寄養,值啊!”秦曉蕓還向顧客提供如何把花卉養得更好的建議。
秦曉蕓的養花技藝日見專長,她又在自己的“花卉寄養”店掛上了“花卉醫院”的招牌,當上了“花卉醫生”。附近居民在養花中遇到一般性難題,秦曉蕓基本都能“手到病除”,既給自己增加了一份“看病”的收入,又使“花卉寄養”業務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考慮到有的老人搬不動沉重的花卉,秦曉蕓還買了輛三輪車,專門提供上門接送服務。雖然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滿足了很多人的需求,她的生意更加紅火了。一次,她親自上門去接顧客的花卉時,那顧客對她說:“原來我是想到你那里寄養自己的花卉的,但要自己搬來搬去實在太麻煩了,因此覺得還不如叫鄰居照顧。現在你提供了這樣的服務,為我們著想,實在是太好了。”
2006年國慶節,秦曉蕓不再賣花卉了,而把精力全部放在“花卉寄養”上。由于花店面積有限,她便在花店旁邊租了個院子搭了一個花棚,足可以放花千盆。濟南的冬天較冷,熱帶花卉需要保溫才能過冬。于是,她在花棚里又隔出一個半封閉式的塑料薄膜棚子,裝上幾個大的白熾燈,造出個溫室來,讓那些熱帶花卉安全過冬。這個新的服務項目,讓秦曉蕓又增加了一大筆收入。
到2007年10月,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秦曉蕓手下有了5名員工,除去各項開支,她每月有上萬元的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