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個孩子九個磨。”提起孩子的磨蹭,許多媽媽都有這樣的苦惱,孩子動作慢騰騰的,想要帶他們出門那真是“千呼萬喚也不出”。媽媽們都清楚磨蹭不是個好習慣,不利于孩子長大后融入社會。我曾經接觸到3個非常磨蹭的孩子,后來在家長的努力下,這3個寶寶都改掉了磨蹭的壞習慣,做事情時動作快了起來,效率也隨之提高了。那么,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小磨蹭”們不再磨蹭呢?
方法一:邊游戲邊訓練
講述者:劉麗 職業:銷售經理寶寶年齡:2歲半
白天上班,我把童童送到住在同一小區的婆婆家。當我去接童童回家時,他慢騰騰地喝水、穿衣、換鞋,做完全套動作差不多磨蹭了一個小時,急得我眼睛直冒火。我開始催促童童,催不動我就大聲喊,可奶奶卻說童童已經很乖了,每天都是自己不聲不響地玩。這時我才意識到,童童也許是和老人相處久了,做什么事都不急不躁,根本沒有時間概念。怎么才能讓他懂得提高效率、節約時間呢?童童爸爸建議先要讓他感覺到快起來的好處。
我們從日常小事著手,比如我配合童童和爸爸進行穿衣穿鞋比賽。童童說開始,我就展開上衣,說手,他就先伸左手,然后右手;我說屁屁,他就一挺,讓我趁勢把褲子提上。因為是在比賽,穿鞋子的時候他會有意識地把腳往里面使勁拱拱,自己粘上易拉扣,迅速跳下床,喊聲完成。看到自己比爸爸快,童童高興極了。
漸漸地,童童對于這樣比誰快的游戲很感興趣。比收拾玩具誰更快,比上樓梯誰更快,我們3個常常都在比賽的快感里手忙腳亂,但是這種比速度的氛圍深深地感染了童童,他對時間的概念有了明顯的認識。有時候我偷懶,打發他一個人去收拾玩具,他會不依不饒地拉上我:“快點,媽媽,快來……”看著他著急的樣子,我意識到童童不再是個磨蹭的孩子了。
方法二:多多鍛煉,培養習慣
講述者:柳雅雅職業:平面設計師寶寶年齡:1歲
周末的時候,我喜歡帶可可去表姐那邊玩。表姐的兒子小海只比可可大38天,可小海的動作顯得特別利索。我把小塊的蘋果拿到他們跟前,小海一把就抓起來吃了,可可卻似乎好不容易才明白過來是怎么回事,在碗里摸索好一會才抓起來。“差不多大的孩子,怎么差別這么大,可可長大了會不會吃虧?”表姐仿佛看穿我的心思。
表姐平時對小海做些有趣的訓練。她把小海抱進小床,在搖床中間橫桿上用長繩拴好一個球。表姐把球蕩過去,小海次次都能按指令躲開或者抓住球。表姐建議我回家讓可可也練練,因為看球、抓球需要眼手協調。看來,不是可可反應慢,是小手鍛煉得不夠。從那以后,我有意識地讓可可多動手,比如讓他自己用小勺吃飯;洗手時,告訴她兩手搓一搓,而不是我抓著她的小手幫她洗。告訴寶寶一些方法讓他們自己動手,比家長成為孩子做事的替代品要好得多。
方法三:連催帶嚇,數數提醒
講述者:林川職業:記者寶寶年齡:3歲
對于兒子的拖拉、磨蹭,我的訣竅是一邊催促,一邊故意嚇唬他:“軒軒,吃飯了,快把書收起來,不然我要沒收了。”每次都是這樣,我連催帶嚇的,寶貝才聽話。
還有個辦法,不到忍無可忍我一般不用。我給軒軒洗澡,天熱的時候允許他在水里多玩一會。可是天很冷的時候,他依然如此,不管怎么催,他就跟沒聽見似的。這個時候,他爸爸站出來開始嚴肅地拉長聲調數數:“1——2——3——”一邊數一邊盯著他。如果他依舊不出來,他爸爸的巴掌就會落在他的小屁屁上。開始我是真心疼,可是我發現,這樣喊數字很有用,軒軒會有緊迫感。有時候我喊數字,他動作依然很慢,我就故意數快一點,讓他覺得給他的時間期限快要到了。當然有時候我會一邊催促,一邊放慢速度,在他穿好背心、短褲時剛好數到10。然后我抱起軒軒,親一親、夸一夸:“軒軒長大了,越來越能干了。”
看了上面這些家長的辦法,同樣身為寶寶爸媽的你是否有所感觸呢?孩子動作的快慢,爸媽不要輕易和別的孩子相比,應該多和他之前的表現比較。希望孩子做事不磨蹭、不拖沓,絕非一日之功,關鍵是讓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小一點的寶寶,要反復、多次練習,不能急于求成。根據孩子的表現,家長應該給予適當的夸獎或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