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三分天下,其中曹操、劉備、孫權各霸一方,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在這樣的時代中,出現很多名人,發生很多逸事。
曹操的祖父曹騰,為東漢宦官,漢順帝即位后,被升為中常侍。曹騰死后,由養子曹蒿嗣為侯。曹操年少時盡管曾與許攸、袁紹等做些偷雞摸狗的齪齷事,但是掩蓋不了他的胸懷大志。青年時期,曹操滅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敗袁紹,統一了強大的北方,是他這一生最輝煌的業績。
曹操的長子曹丕,可算是三國時期的一個“富二代”。 曹丕常隨曹操征戰,雖然也玩蛐斗鳥,但很善于玩弄權術,其殘忍之心深得曹操真傳。害死小弟曹沖,除掉三弟曹彰,逼四弟曹植七步作詩,后拜司馬懿為師,直到取得王位,稱帝建大魏。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后,本屬皇族后裔,然而家道敗落,窮困潦倒,成為標準的“貧二代”,只能以販席織履度日。遇關、張結義于桃園,開始顛沛流離的征戰,后遇諸葛亮助其立業,歷經艱險創立蜀國。
劉備之子劉禪,小名“阿斗”,也稱得上是真正的“富二代”。自小逗狗架鷹,渾渾噩噩度日,直到成年繼承劉備大位,一直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可見,劉備對于兒子的教育和歷練是非常糟糕的。若不是諸葛亮鞠躬盡瘁、盡力輔佐,蜀國恐怕不會強撐那么久,可能早就被滅了。這位蜀主“阿斗”被司馬昭軟禁后,天天酒樂、日日歌歡。司馬昭曾問他:“想不想蜀國故地?”“阿斗”曰:“此間樂,不思蜀!”可見其墮之深、爛之腐。
孫權所居江東,可謂富可敵國。但是他的江東大業成名于其父孫堅,強盛于其兄孫策,可算是家庭產業。孫權幼時,其父孫堅戰亡;成年時,其兄孫策被仇家謀害,江東一時如大廈將傾。臨危受命的孫權接過父兄兵權,廣納賢才、重用文武,把一個江東治理得井井有條,令眾人皆服。連最不服人的曹操都夸過孫權這樣一句話:“生子當如孫仲謀。”
除了前幾位“富二代”外,漢獻帝劉協,算是一位“超級富N代”。公元189年9月,劉協被董卓立為皇帝,戰戰兢兢地過了兩年董卓專權的日子。這期間,劉協目睹了董卓的種種暴行。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借呂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原本漢獻帝劉協可以開始過上好日子了,不料好景不長,隨著李、郭之亂,他又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中。這段日子應該是他少年時期最痛苦的回憶了。
復興漢室一直是危機重重,作為國家最高權力象征的劉協,不但沒有機會一展自己的治國之才,還隨時都有丟掉性命的危險。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由于相互猜忌而兵戎相見,劉協又一次被挾持,并隨之顛沛流離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不但毫無皇帝的威嚴可言,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隨行的朝中大臣常常數日吃不到飯,自尚書郎以下的官員還要親自出城去采集野谷充饑,有的甚至因沒有找到糧食而餓死,可謂處境凄慘。有一段時間,劉協就住在以荊棘為籬笆的房子里,連門窗都無法關上;群臣議事,也只能借茅舍作為朝堂,士兵們站在籬笆上觀看,相互擁擠取笑,根本沒有帝王的風范。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襲爵魏王。這時的劉協做了一個很奇怪的舉動,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這可能是劉協再一次錯誤估計了形勢而做出的特別之舉。也許他認為曹操一死,自己就有機會恢復皇權了,所以特意改換年號,不過他這最后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同年,華歆、賈詡、王朗、李伏等眾多曹魏的親信大臣,在曹丕的授意下,直闖漢獻帝的寢宮,威逼劉協退位。終其一生,漢獻帝劉協始終是個悲劇人物,雖少年睿智,但一生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雖有心回天,但先人留給他的攤子實在太爛,劉協根本沒有自己的實力和資本與天下梟雄比拼,僅憑一己之力實在無法阻擋歷史的滾滾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