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分別收購云南山泉、銀鷺集團70%和60%的股權后,國際食品巨頭瑞士雀巢公司再下一城,擬收購中國第一大糖果公司徐福記60%的計劃又有實質性進展。
7月11日,雀巢公司宣布,已經和徐福記的創始家族簽署了合作協議。根據擬定的協議,雀巢將以21億新加坡元(約合110億人民幣)總價收購徐福記60%的股份,徐氏家族將持有剩余的40%股份。收購后,徐福記現任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徐乘仍將繼續引領新的合資公司。
該項收購計劃最終能否完成,取決于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復,以及其他有關此計劃安排方案的條件。
這是今年4月以來雀巢在中國發起的第三次并購行為。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雀巢已先后收購了云南蝶泉牛奶、梅鹿牛奶、上海太太樂調味食品、西安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四川豪吉、上海福樂、廣州五羊等中國企業。
盡管1908年就在上海開設了首家銷售辦事處,1990年開始運營第一家合資廠,但雀巢這位全球食品大佬在中國的生意總顯得不溫不火。故而,雖然去年雀巢全球銷售額高達1097億瑞士法郎,凈利潤也有342億瑞士法郎,其在華銷售總額才區區213億人民幣。
雖然雀巢是全球食品制造商的老大,但其巧克力和糖果業務只占全球總銷售額的11%。在我國的糖果市場,雀巢的份額約占2%,在所有廠商中名列第五,遠遠落后于排名第一的美國瑪氏近15%的市場份額。而徐福記在國內糖果市場的占有率超過7%,排名第二。
目前,雀巢在新興市場的份額已落后于卡夫、聯合利華等對手,這使得雀巢急于通過收購來擴大市場份額。根據雀巢首席執行官保羅·巴爾克的計劃,新興市場對雀巢總體營業收入的貢獻率在2020年之前要達到45%,而目前這一比例約為33%。收購新興市場優秀品牌對雀巢來說無疑是一條捷徑。在1999年收購太太樂之后,雀巢加快了在中國的收購步伐。徐福記在華經營20年一直低調,卻保持著高增速和大市場份額,一旦收購成功,將成為雀巢新的利潤增長點。
資料顯示,1992年,徐福記在東莞東城周屋工業區成立。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截至2009年,在中國擁有100家銷售分公司,超過16000個直接管控的終端零售點。2010年,銷售額達到43億,凈利潤超過6億。徐福記在國內擁有4家大型工廠,16000名員工,十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目前,徐福記的市值約為31.8億新元(約合25.9億美元)。
對此事件,媒體和各方人士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南方日報》:如果不出所料,外資在取得壟斷地位后,必然控制消費品定價權。必須加強對外資壟斷傾向的監管,保護本國企業不被惡意收購。要以《反壟斷法》為利器,堅決打擊事關國人生計的行業壟斷行為。
東方網:對外資全面進軍食品行業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要加強對收購和并購工作的監管,監管的范圍要從一線品牌向二、三線品牌和區域品牌拓展,以防止中國人的“胃”完全被外資和外國企業掌控。
《北京青年報》:截至目前,外資公司在華如此大規模的收購尚無成功先例。由于兩者體量巨大,按照我國《反壟斷法》規定,雀巢并購徐福記,須經過商務部的審查。可口可樂并購“匯源”,就因為種種原因最后敗北。
《南方周末》:雀巢收購徐福記在具體實施環節上存在諸多障礙。目前徐福記正處于發展的上升通道,如何在股份配比上與徐福記達成一致、未來徐福記的人員構架和雀巢的話語權分配問題,以及物流、銷售渠道如何統一等諸多難題都將擺在面前。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商務部審查主要關注以下三點:第一是食品安全,第二是抑制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垃圾餐飲泛濫,第三就是反壟斷問題。至于第三點需要仔細論證,尤其對于這種金額巨大的收購案。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專家洪濤:對于重大的品牌收購我們還需持審慎態度。我們既要警惕外資通過惡意收購來進行競爭,使民族品牌流失,更要警惕實力強大的外資企業通過收購掌握了國內的銷售網絡,形成新的壟斷。
徐福記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徐乘:我們很高興與雀巢結成合作伙伴關系。他們的報價是對我們公司的實力和質量的認可,對我們的股東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提議。我們將與雀巢一起,加速徐福記品牌、生產和分銷能力的發展,保障徐福記的持續成長勢頭和未來品牌的價值。
徐福記媒體總監孫天珍:短時間內徐福記在戰略發展方面不會做大的調整。徐福記將結合雀巢的優勢共同做強國內市場,對國際市場還沒有進一步的發展計劃。
《中國經營報》:最關鍵的是,徐福記已經成功搭建了深入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強大銷售網絡,這正是雀巢在中國長期以來的短板。收購徐福記不但可以補充雀巢的糖果產品線,還可以幫助雀巢已有品牌實現渠道下沉。
《21世紀經濟報道》:雀巢糖果業務在中國國內市場占據第五的位置,而徐福記在國內糖果市場的占有率超過7%,排名第二。如果收購成功,雀巢將會超越美國瑪氏躍升為國內糖果行業和巧克力行業老大。
中國經營網:雀巢收購徐福記并非有百利而無一害,徐福記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該交易所的聲譽略差,而且徐福記歷史上屢遭衛生與食品安全部門的調查。雀巢已通過血淋淋的教訓認識到,與健康有關的聲譽損失,很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彌補。
中糧福臨門事業部總監陳豪:對雀巢來說,即使收購成功,徐福記的渠道能否為自己所用,仍有待整合。雀巢用徐福記的渠道在二、三線城市鋪開,理論上是可能的。但兩家公司在文化上差異非常大,雀巢風格穩定,近乎僵化,而徐福記靈活多變,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才打開了更低一級的渠道。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若收購成功,將改變目前糖果業格局,由于兩者市場份額均位于行業前五,收購成功后雀巢對糖果市場的控制力將明顯增強,綜合競爭力得以提高,不僅提升了與瑪氏、卡夫、聯合利華等相抗衡的實力,而且也進一步壓縮了雅客、大白兔等國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競爭激烈程度加劇。
《中關村》:目前糖點行業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僅靠自有資金發展,市場機會就很有可能失去。徐福記想要在目前形勢大好的情況下抓住機會迅速發展,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和研發能力來加快擴張,乃至擴充產品線。而雀巢的實力正好可以彌補徐福記本身的不足。
BOX:徐乘的商業“糖”國
2011年5月,福布斯中文網發布了臺灣40富豪排行榜,現年59歲的徐福記國際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徐乘以14.1億美元的身價躋身第25位。
徐乘是如何將徐福記打造成如此龐大的商業“糖”國呢?
1992年,徐乘四兄弟(兄弟依次為徐鐠、徐乘、徐沆與徐梗。徐鐠是集團董事長、徐乘是總裁、徐沆是集團副董事長,徐梗同樣在集團任職)因臺灣島內工資增加、生產成本上升,迫于盈利空間減少,最終追隨產業轉移的潮流在東莞租了一塊地,搭起幾間廠房,專門給別人貼牌包糖果,公司所有代工糖果全部用于出口,從此將大本營扎根在東莞。來東莞前,徐氏兄弟于臺灣1978年創立的徐福記被譽為“二十年金字招牌”。
徐乘很早就意識到資本市場對企業壯大的作用。考慮到回臺上市的各種障礙,在兩次申請赴港上市遭到拒絕后,2006年徐乘最終將徐福記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徐乘從不在電視、報紙、戶外廣告上宣傳徐福記,只是10年來一直用香港明星曾志偉作為代言人。2009年,徐福記在中國糖果市場的占有率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