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近東本人乃是溫情和霸氣、穩健和激進剛柔對立氣質并存的雄渾之人,并把這種氣質注入了蘇寧。張近東拋出未來高歌猛進的10年發展規劃,是穩健增長的信號還是激進擴張的沖動?
相對于黃光裕以光頭的形象示人,處處傳遞出對家電零售業攻城略地的殺氣,張近東招牌式的表情是微微笑著,再稍稍皺起眉頭。他在大眾面前,始終保持著和氣的面容,這不僅能掩蓋其個人的霸氣,與對手策略高下之分立馬可辨。
伴隨著蘇寧的壯大,張近東的胃口不斷膨脹。2011年是國美重振旗鼓,蘇寧國美雙方角力最為關鍵的一年。今年6月19日,蘇寧公布的未來十年規劃,在2020年蘇寧門店數量將達到3500家,營業額達到6800億,用10年的時間超過此前20年的成績,再造一個蘇寧。張近東拋出高歌猛進的10年規劃這對其來說是穩健增長的信號還是激進擴張的沖動?
低調的霸氣
能夠建立起一個商業零售帝國,張近東無疑一個極具商業天賦的人。在公眾面前是一名溫情脈脈、體恤員工、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但在蘇寧電器內部則是不可挑戰的絕對“權威”,并且是很讓人“害怕”的老板。流傳的一種說法是,張近東一旦出現在公司的電梯門口,里面的人便會紛紛讓出來(陳曉曾向張近東求證此事)。這點無論是從1998年即已經與張近東共事的現在副董事長孫衛民的口中,還是2010年7月新晉升總裁金明等一批“70后”高管的口中都得到證實,他們在其面前都小心翼翼,甚至有時還會感到緊張和戰戰兢兢。
毫無疑問,員工乃至高管對張近東的敬畏是有充分理由的。從一家專營空調的100平方米街邊小店打拼成年銷售額過千億元的商業零售帝國,張近東在有節奏地掌控公司的每一步的成長和蛻變,其身上的氣質和控制力使其堅守蘇寧帝國城池,這點無疑在蘇寧內部塑造了其極大的權威。
但另一方面他對同行和對手總是表現出“溫情脈脈”。2005年12月,蘇寧電器成立15周年的時候,張近東發表了對媒體的公開信《感慨激情歲月感念知遇之恩》,里面如是說:“家電市場始終是充滿血雨腥風的競爭,蘇寧電器正是在日復一日的激烈競爭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和拼搏進取的精神。15年來,同時代的同行對手絕大多數已淡出,我們感謝這些對手,正是由于他們的放棄,才為蘇寧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早期在1993年,盟友、伙伴紛紛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對蘇寧擎起了“屠刀”,被稱為“砍大戶”風潮。最開始,講求信義的張近東很是不滿,他一度在企業內部怒斥春蘭是“土匪”,太不仗義。家電場上的沖殺鍛造了張近東霸氣十足的個性,后來張近東變得外圓內方起來。與被國美收購的大中、永樂相比,面對黃光裕的緊逼,張近東依然是那句老話:“蘇寧做不過你,我一定送給你。”甚至可以說在溫文儒雅的外表下蘊藏著強硬的內核。張近東說,“大家都是合作伙伴,我們蘇寧始終是彬彬有禮”。 時任蘇寧電器總裁的孫為民還給國美起了個“準戰略競爭伙伴”的名頭。
3年前乃至更早些年一直有人說,張近東是不幸的,因為他碰到了黃光裕。在這個一直被認為是開中國家電連鎖行業之先河的黃光裕面前,張近東可能要做永遠的追隨者。但這種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上游家電制造商們把聲討的焦點一直都發泄在黃光裕及其國美電器身上,而對于張近東及蘇寧,卻很少出現這種局面。進場費、返點、讓利促銷費用等蘇寧一概照收不誤,張近東卻有效地躲避了制造商的攻伐。人們通常拿張近東的個性來做答,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的他和草莽出身的黃光裕的氣質截然相反,一個溫文爾雅,一個暴戾專制。
不得不說,溫文爾雅的背后,張近東是一個極其具有野心的人,否則也不會有蘇寧的問世。1990年12月,張近東正式辭去了自己在豪威集團的職務,在南京成立了一家名為蘇寧的家電公司,野心便開始膨脹。“我當時有做大的野心,但是還沒有做大到全國和世界的野心,能在江蘇和南京做好,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了。”張近東一直能夠演繹 “低調不一定沒棱角,低調不一定沒野心”的路線,與歷任蘇寧顧問、總裁助理、總裁、副董事長的孫為民也是分不開的。孫為民以其學院派管理風格,輔佐張近東打造成蘇寧家電帝國。他說,“面對競爭:要文斗,不要武斗;面對長遠競爭:要陽謀,不要陰謀;面對外部競爭:要結伴,不要結盟。”
事實上,家電連鎖業是一個對價格極其敏感的行業,強硬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稍微軟弱,就不可能在與上游的制造商的談判中取得主動地位,也就不可能獲得價格優勢,不光不能夠保證利潤,連生存都是個難題。所謂溫文爾雅,更多是張近東的一種策略和生存智慧。客觀來說,黃光裕在一定意義上背負了整個行業的黑鍋和指責,以至于黃光裕成為家電制造商發泄忿恨的靶子和目標。以至于后來傳說黃光裕出事后積極“打撈”他的就是張近東。
躁動的激進
有人總結,張近東21年來就做了一件事:流通連鎖業,并且胃口越來越大——蘇寧電器的目標并非僅僅停留在家電、圖書,而是鯨吞了集電器、日化、圖書、百貨,甚至包括游戲點卡、機票酒店等虛擬產品的綜合平臺商。
在張近東的眼中,一方面10年后的蘇寧電器已是一家擴張至東南亞、日本甚至歐美的“沃爾瑪+亞馬遜”式的全球連鎖企業。另一方面,他自掏35億元現金認購蘇寧電器即將增發的股份,從而實現對蘇寧電器的控股權由目前的27.9%增至30.05%。
在如此浩蕩的聲勢之下,曾經的死對頭國美電器至今尚未給予回應,個中意義耐人尋味。2010年的內斗讓國美“大傷元氣”,剛逐漸恢復平靜的國美,新官上任的國美董事長張大中從年初起就已經開始重推強勢政策。今年,毋庸置疑,是蘇寧國美雙方角力最為關鍵的一年。張近東如此出招想必是先聲奪人,在氣勢上壓倒競爭對手。
歷史上,張近東曾經因穩健并趨于保守的策略在美蘇大戰的攻城略地敗下陣來。2007年12月12日,已派團隊進駐大中的蘇寧突然宣布退出對大中電器收購。隨后國美迅速切入,出價36億閃電拿下大中。其實是張近東的機會在前,沒有當機立斷拿下,在出價上保持理智,而且反反復復打價格拉鋸戰。吞并收購永樂、大中之后的國美,店面數已飛速增至1100家,把蘇寧的620家遠遠地甩在了后頭。
煮熟的鴨子突然飛到對手的鍋里,張近東難以咽下這口氣。他不得不表現另一種高姿態: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得大中者未必得天下,并立下“超越國美”成為“行業第一”的雄心:“蘇寧做得到底是對還是錯,一年以后就能見分曉!北京只是局部,而我們在全局上已經形成了優勢!三年內,蘇寧將全面‘領跑行業’。”張近東的“可以承認挫折,可以承認問題,但絕不承認失敗,絕不輕易放棄”的個性立馬鮮明地呈現出來。
風水輪流轉,黃光裕入獄后,張近東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相比起國美霸主時期,蘇寧連年來受到的打壓,蘇寧的激進思潮在激越地抬頭,如同2008年此前跑馬圈地、風頭無二的國美,這是一個極具諷刺意義的現實。2009年蘇寧重拾收購利器,所向披靡,沒有再像以前一樣患得患失:先以5730萬元人民幣持有了日本Laox公司27.36%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后增資1.6億元人民幣股權達到33.8%。;二是在香港以1.9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香港第三大家電零售商鐳射電器。今年6月,蘇寧電器再次注資7.21億元人民幣,股權升至65.3%,成為Laox絕對控股股東。此前,蘇寧歷史上唯一一次收購意向,是參與收購北京大中的角逐,而且未果。
張近東不止一次地強調,國美講究的是兼并式的“外延式增長”模式,而蘇寧則走的是一條“內生式增長”的道路。“相對于兼并擴張,蘇寧更是傾向于自主開店。”目前來說,張近東似乎逐漸背叛了自己“內生式增長”的道路。如今,張近東更是要把戰火從中心城市燒到鄉鎮,從家電燒到百貨,從線下燒到線上,從國內燒到國際,比如說要聯合當當網絞殺京東商城。
激進擴張的成功概率如何。翻開歷史,2006年初,蘇寧要2010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而在今年《財富》雜志7月剛剛頒布的500強名單中,蘇寧再次名落孫山;鼎盛時期的國美在香港開店從14家關閉到現在只剩4家,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在蘇寧身上現在還不好說。如今,金明的首要挑戰便是未來十年的規劃目標,這將是金明需要證明自己的關鍵時刻。這位把“微服私訪轉店”作為日常工作常態,讓蘇寧電器賣場的促銷員和店長惴惴不安的年輕總裁必須盡快在市場中證明自己是蘇寧未來合格的當家人,而不僅僅是剛剛被張近東扶正的少壯派CEO。
以電子商務為例,“電子商務零售未來10年將保持快速增長,到2020年,電子商務平臺蘇寧易購將貢獻3000億元的營收,這個目標并非狂妄。”金明稱。然而,如無法拿出過硬的行動,到時如何兌現對外界放出的豪言。
相對于金明的樂觀,張近東顯得淡定,或者說顯得更為實在。“現在蘇寧仍在探索新模式,一旦失敗,蘇寧就會退回到家電連鎖。”張近東曾有言在先:“靠吃興奮劑比賽是沒有用的,只有練好內功才能贏。這市場一定是我們贏的,鐵定的。”毫無疑問,至于有沒有吃興奮劑,張近東自己想必比誰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