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太空郵局在京成立
你相信嗎?以后往太空寄信將不再是夢想。11月3日,我國首個太空郵局在北京成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任該太空郵局的局長。據楊利偉介紹,我國首個太空郵局分為太空郵局虛擬局和地面郵局兩部分,太空郵局虛擬局被設置在載人航天飛行器內,而地面郵局則設置在北京航天城郵局內,屆時除了承擔正常郵寄業務外,還可為廣大集郵愛好者提供各種太空系列郵品。據北京市海淀區郵局負責人介紹,航天城郵局被申請特批了“9”開頭的永久性郵政編碼——901001。隨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太空郵局的業務將與載人航天增加聯系。據悉,此次神舟八號升空帶走了3張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在跟隨神八邀游太空后將有可能被放置在太空郵局中展示。而神舟九號載人航天器升空時,還有可能首次搭載市民購買的郵票赴太空邀游。此外,為了紀念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和太空郵局的成功開通,中國郵政特發行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紀念》和《中國郵政太空郵局開通》紀念封各一枚。(《新京報》)可“看穿”霧障的新型科學儀器
氣霧、雨霧、煙霧、冰霧、谷霧……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些霧氣給人們的交通出行、目標監控、搶險救災都帶來了許多不便。近日,一種能幫助眼睛“看穿”這些霧障的科學儀器已在上海研制成功并已成功通過了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的檢驗。據這一科學儀器的國家專利發明人、我國著名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專家鮑城志教授介紹,這個名為。實時視頻霧像增強儀”的科學儀器由攝像機、計算機、顯示器三部分組成。借助于攝像機實時攝入自然界的目標圖像視頻信號,可通過計算機進行高速運算處理,能實時在顯示器里輸出已去除了“霧障”的圖像視頻信號,從而幫助眼睛看清自然景象。這項科學技術的關鍵之處在于,它巧妙利用了計算機軟件可模仿人眼的神經元系統的獨特功能,最終達到快速判斷并還原霧障后圖像的效果。經過多次改進,目前該儀器的圖像處理速度已達到了人類眼腦系統的反應速度,每秒可處理圖像30幀以上。此外,它還可以讓人看見完全同步的圖像而感覺不到時差的存在?!?《新華網》)
可年產1萬噸“生物柴油\"示范項目
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承擔的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招標項目——“可年產1萬噸的生物柴油關鍵技術及示范項目”近日通過了專家組的成果鑒定。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生物柴油原料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專家預計此示范項目投入生產后,將促使我國生物柴油從試驗階段向產業化生產階段轉化。據了解,針對當前我國生物柴油主體產業化存在的諸多技術缺陷,該研究團隊在粵港關鍵領域專項資金的支持下,研究開發了生物柴油固體催化劑制備技術以及生物柴油規模化技術。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團隊還重點研發了具有獨創性和先進性的固體床與活塞流反應器耦合連續生產生物柴油技術和甲醇與甘油高效回收利用等多項關鍵技術。目前,該研究團隊依據以上技術已在廣東省清遠市建成投產了年產1萬噸的生物柴油示范工程,其生物柴油甲酯轉化率高達96%-99%。(《南方日報》)可在高速狀態下穩定懸浮運行的“磁懸浮\"
近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發明的“磁懸浮”在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獎。據了解,磁懸浮技術是集電磁學、電子技術、控制工程等各學科為一體的高新技術。除了為人們所熟知的磁懸浮列車外,磁懸浮軸承也是引起世界各國科學界普遍關注的研究熱點之一。相比較傳統機械軸承,磁懸浮軸承具有無接觸、無摩擦、低損耗、免潤滑等優點。據高速磁懸浮開關磁阻電機的發明者汪波介紹,此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系的大學生們將磁懸浮軸承與開關磁阻電機有機結合,實現了開關磁阻電機在高速狀態下的穩定懸浮運行,開關磁阻電機可不受機械軸承的限制,從而實現了向更高轉速和功率等級發展的突破。據悉,該技術進一步填補了中國在磁懸浮軸承應用方面的空白+由于它可有效減少裝置體積重量、提高設備性能,因此可廣泛應用于飛機、艦艇、電動汽車、航空航天等軍用、民用等關鍵領域。(《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