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珍珠粉是種“靈物”。在我國,珍珠粉很早就被當作藥物使用,因為中醫認為珍珠的藥效主要在于美膚,所以,珍珠粉就被廣泛應用于化妝品甚至保健品領域。但近日的一項科學研究則打破了珍珠粉美容的“傳說”——珍珠并非貝蚌吸取天地精華凝結而成的“靈物”,而是一種獨特的病理現象。人們可以借鑒此病理現象人工營造出生珠環境,從而實現珍珠的大量生產。
研究指出,碳酸鈣是珍珠粉的最主要成分,珍珠中碳酸鈣的含量一般在90%以上。誠然,鈣對人體至關重要,它不但是組成骨骼、牙齒的基本成分,還參與了人體很多關鍵的生理過程。但想要通過皮膚來吸收碳酸鈣,卻比登天還難。因為皮膚是位于體表的由多層結構組成的人體最大器官,皮膚最外層由5~lO層已死亡的扁平無核細胞組成,這些死亡細胞彼此交錯排列,呈脫水狀態且角質層十分堅韌。更為關鍵的是,角質層的表面還有一層由脂肪酸、氨基酸等物質構成的薄膜,這種薄膜“封閉”到連水分子都難以通過。也許有人會說,縮小珍珠粉的粒度不就可以讓其通過皮膚角質層了嗎?沒錯,現代科學的確可以成就這一“設想”,但卻仍舊無法實現珍珠粉美容的功效:碳酸鈣是一種極難溶于水的物質,即使經皮膚進入體內,鈣元素也無法形成離子狀態而被人體吸收。
此外,硬角質蛋白是珍珠的另一種主要成分,它在珍珠粉中的含量大約在2%~8%之間。在傳統的珍珠粉生產工藝中,一般先將珍珠在水中煮沸多日直到使其軟化,然后再在水中磨細或直接將珍珠加水用粉碎機破碎后再用球磨機在加水狀態下粉碎,最后將研磨后的珍珠粉烘干備用。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對珍珠粉的各種成分進行額外處理,所以硬角質蛋白想要被皮膚吸收,確非易事。
然而,在珍珠粉的生產工藝中,硬角質蛋白最終被分解為小分子的氨基酸,雖然皮膚對這些氯基酸的吸收較為容易,但這些被吸收的氨基酸也并不能直接為皮膚細胞所用,皮膚細胞所需的營養都是由血液循環提供的。也就是說,即便是被分解的氨基酸也同樣需要經過血液循環流遍壘身才能最終為皮膚細胞所利用。由此可認為,人們單靠外敷珍珠粉吸收氨基酸,將很難取得美容的效果。科學家提出,通過均衡的飲食讓皮膚攝入充足的微量元素才是營養皮膚最科學、最健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