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些流行語。例如上世紀60年代“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80年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90年代“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些流行語,通過人們不斷的口耳相傳,深入人心,進而成為了一個時代文化與心態的印記,也成為了改革開放的集體意識,不斷推動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改革歷程。
無獨有偶,很多優秀的企業也都非常擅于使用和創造流行語的力量。比如“THINK”是IBM的象征和信念,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IBM人;阿里巴巴通過“網商”一詞,網聚了一大批小生意人,使其獲得了類似于“晉商”、“徽商”一樣的身份認同感,最終成就了阿里巴巴;抗擊谷歌,百度的一句“百度更懂中文”,在將其競爭優勢刻畫出來的同時,也帶給用戶一種本土歸屬感。
流行語與企業文化:戈爾公司如何生成平等與民主的新型文化?
正是通過語言,我們習得了價值觀,明白了我們應該追求什么,不應該追求什么;明白了如何解釋我們的經歷并賦予其意義;明白了如何與他人相處等等。文化和社會傳承最根本的方式之一,就是將那種文化的語言傳授給新的成員。所以,一位新員工只要開始使用流行語,就已經是在內化企業的文化了。而一家企業要塑造什么樣的文化,就要形成什么樣的流行語。
美國戈爾聯合公司正是這樣做的。戈爾是壘球領先的研發、生產和應用膨體聚四氟乙烯以及相關氟材料技術的高科技跨國公司。戈爾在成立至今的50多年里,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保持了年年獲利的記錄。而且每年都入選《財富》年度“100家最值得為之工作”的公司。這都與戈爾平等、民主的文化分不開的。那么,戈爾是如何塑造企業文化的呢?在戈爾公司,你不會聽到類似“老板”、“總裁”、“管理人員”、“副總裁”的字眼,反之,戈爾公司的職位名稱包括“人力資源伙伴”、“產品伙伴”和“銷售伙伴”等。
雖然在戈爾公司沒有頭銜和等級,但是有些“伙伴”卻擁有簡單的稱呼——“領導”。在戈爾公司,高層領導并不委任低層領導。相反,當同事們認為某個“伙伴”能成為領導時,他就自然成為了領導。一個領導的影響力來自于他展現出的做事能力以及作為團隊建設者的卓越性。在戈爾公司,那些為團隊成功作出較多貢獻的“伙伴”,就會吸引追隨者?!拔覀冇媚_投票!”,戈爾公司一個團隊的領導這樣說,“如果你召開一個會議,人們出現了,那么你就是領導?!狈磸捅灰髶螆F隊頭領的個體有自由在他的業務名片印上“領導”這一稱呼。大約有10%的戈爾“伙伴”擁有這個稱呼。這就是戈爾的“自然領導”。
同時,戈爾深信,自發的承諾在很多時候比順從有價值得多。這個信念是戈爾的一條核心規則:“所有的委派都是自我委派”。這意味著“伙伴”可以與同事們協商工作安排和責任。在戈爾公司,任務不是被安排的,而只能是被接受的。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在這里,如果你告訴某個人做什么,他就不會再為你工作?!薄拔覀償R置傳統,從全新的體驗出發看待、描述和詮釋世界……它使我們通過語言冒險撼動常規,生成新的可理解的事物、形象和感覺。”正像心理學家肯尼斯·葛根說的這樣,戈爾公司員工通過使用流行語進行溝通,已生成了不同的人際關系和溝通線,更重要的是,生成了一種平等、民主的新型企業文化。
流行語與領導力:西南航空如何引領員工實現更高的超越?
流行語作為一個群體現象,作為群體內部共同喜歡使用的高頻語言,定格了一個群體的心理、思維和行為模式。換句話說,流行語就相當于在人們中間畫了一個圈,讓圈中的人具有了一種共同的屬性,這些人也就成了“流行語一族”。一個人只要進入這個圈子成為一族,就會感受到一種歸屬感,就會一致地沿著族群所倡導的軌道前行。這不正是領導力所要實現的目標嗎?所以,塑造流行語,就是在打造領導力。這似乎很神奇,但其實每個人都曾親身感受到過。為什么我們的行與思、喜和樂都離不開儒家理念?為什么中國歷史上多次改朝換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中國人卻依然恪守儒家傳統?為什么我們中國人都尊孔子為圣人?因為孔子創造了一系列的流行語,那就是《論語》,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學習這些流行語,我們身邊的人都在使用這些流行語?這些流行語塑造了我們,使我們成為“流行語一族”,這就是中華民族。在這個過程中,孔子也自然成了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最偉大的領導者。
西南航空是一家善于通過流行語實現領導力的公司。上世紀90年代,西南航空為了避免再次犯將品牌圍繞單一特性的定位錯誤,特提出了“空中旅行的明智之選”口號,作為員工的服務理念,這個理念包含了西南航空“低價、準點到達、頻繁的航班”等全部特性。
然而,這個用心良苦的想法和做法,卻阻礙了西南航空不斷取得更大、更全面的成功。因為它將西南航空帶向了一個危險的戰場:與競爭對手你死我活的比拼各自的特性(價格、航班時刻、人)。那么此后,西南航空是如何引領員工實現更高超越的呢?西南航空的創始人赫伯特·凱勒爾提出一個信條——“讓人們飛行的自由!”成功地使之成為西南航空的流行語,并將履行這一信條的人稱之為“民主戰士”。為了讓自由成為西南航空的象征,為了將自由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內心,并體現在員工的行為上和消費者的價值上,西南航空通過各種方式,建立了一系列關于自由的“流行語群”。
西南航空首先起草了“自由宣言”?!斑^去藍天只屬于少數人,只有那些有地位的人才能坐飛機,因為只有精英人士才能夠即時出發,去看、去做;“因為你們,今天人們才獲得了飛行的自由”的結束語。隨后,西南航空的員工們都收到一個宣傳自由的視頻和一件T恤。T恤上面印上了更多的流行語,比如“去更多地方”、“認識更多人”和“做更多事情”……這時的員工不再是員工,每個人都建立了“民主戰士”的身份認同感,西南航空也因此被視為“理想工作地”。員工的激情被點燃。他們熱情高漲地帶領著自由的隊伍在街道上游行,高呼民主。他們擁抱自由,以成為“民主戰士”而驕傲。不止如此,西南航空還將這些流行語延伸到消費者身上,鼓勵人們利用西南航空的便利,飛向藍天去追求他們的夢想;鼓勵人們出發去看,去做那些他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而在這個過程中,員工則成了自由傳道者,消費者所享受的每項服務,都不過是西南航空向人們傳遞自由的表現。西南航空通過關于自由理念的流行語,成功地引領員工實現了更高的超越。而且它領導的不僅只有員工,即成為“自由一族”、“民主一族”的員工。
流行語與變革:大韓航空如何在聲討中挽回國際聲譽?
企業變革最終往往走向失敗,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多數變革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沒有深入到企業的核心地帶,即員工的心理和思維模式。沒有心理和思維模式的改變,行為是不可能發生改變的。而一旦員工的心理和思維調整好了,那么其他一切變革也會隨之而來。而改變員工的心理和思維,最好的方式就是塑造流行語。大韓航空公司曾經頻繁發生墜機事件,這使大韓航空和整個韓國的聲譽均受到了嚴重影響,最后連時任韓國總統的金大中都不得不將自己乘坐的私人飛機由大韓航空轉為亞航航空。
然而,之后大韓航空卻奇跡般得發生了轉變。截至到現在,大韓航空沒有再發生過任何事故,反之,它卻發展成為具有良好聲譽的空中聯盟的一員,全球權威航空雜志《航空世界》還為其頒發了“鳳凰獎章”。促使大韓航空驚人蛻變的原因是什么?筆者經過大量的調查和分析后發現,導致大韓航空墜機事件頻發的原因,是由于機組飛行人員當發現有什么問題的時候,不愿意、不好意思、甚至不敢告訴別人,這最終導致本不該出現的危險出現了,本可以挽救的危險沒有得到及時挽救。
為什么韓國飛行員如此含蓄呢?心理學家認為,韓國是一個高權力距離指數的國家,他們往往更重視和尊重權威。語言學家的研究也表明,韓國飛行員使用的是“舒緩語氣”。而“舒緩語氣”常常出現在對一個人表示禮貌、敬重或者自身感到慚愧或尷尬的時候。由此,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的觀點共同指出了韓國飛行員的癥結所在和改革路徑——首先從改變大韓航空員工的語音人手來徹底改變企業風氣。隨后,大韓航空規定,所有在職員工工作時間必須使用英語,他們開始測試員工的英語水平,并幫助他們學習英語,為了強化學習效果,他們還在對員工的培訓和技術指導上,也采用英語教學。
從大韓航空的驚人蛻變可以看出,企業有什么樣的語言,就會有什么樣的態度、思維和行為模式。因為美國是一個講求平等且低權力距離指數的國家。當大韓航空將工作語言轉變為英語后,他們不再用考慮區分不同的層級,反之,可選擇合適的語言和語氣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大韓航空啟示我們,在企業變革過程中,在企業家可以通過流行語重新塑造員工的心理、思維和行為,以啟動并實現大規模、整體性的變革。
縱觀以上知名企業的管理實踐,筆者得出,流行語的使用和塑造對企業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而企業流行語模式不僅是一種解讀市場環境的獨特心智模式,而且也是一個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智慧寶庫。相信隨著流行語的廣泛傳播,其獨特的心智模式和行為模式必將也隨之得到廣泛傳承,并最終成為促使企業走向偉大的動因之一。
(作者為錫恩咨詢研發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