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手機游戲開發商聯盟(以下簡稱“CPU”)對百度提起訴訟,稱百度的服務器上使用了300多款涉及CPU聯盟的盜版手機游戲,并按照每款游戲10萬元的價格向百度提出總計3000萬元的天價索賠。目前,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據該案的代理律師稱,這次訴訟只是一系列起訴的第一個動作。百度應訴稱,關于“百度移動網站上破解并上傳盜版手機游戲”的指控并不屬實,百度移動網站上的游戲均來自第三方網站,百度也從未自行破解手機游戲并將其上傳至網站上。此外,為提高非智能手機用戶網絡傳輸效率和對移動互聯網的使用體驗,百度已采取了相關技術手段以幫助手機用戶更快速、更穩定地下載和使用來自第三方網站的手機游戲。
筆者認為,從CPU、百度各執一詞的爭辯中,印證出一個事實,即依托蘋果應用軟件商店的成功模式而崛起于游戲產業的手機游戲已開始遭遇它的第一個寒冬——知識產權瓶頸。
向手機游戲沖鋒
筆者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大熱和蘋果手機在中國的風行使得移動應用成了當今互聯網創業的亮點之一。特別對于處于產業初期的移動互聯市場來說,他們更迫切需要海量的應用和內容。而其門檻低、見效快、技術難度不高等移動應用開發的優點,又深深吸引著類似手機游戲廠商等諸多尋求發展的高科技企業。
與此同時,從2009年底開始。連續多年超高速增長的中國網游業出現了增速放緩的跡象:2010年中國網游市場規模為327,4億元,同比增長21%而2011年第一季度游戲市場規模為92,7億元,同比增長23,1%,環比增6,8‰第二季度市場規模為87,6億元。同比增12,6%,環比增長3,1%。這與2007年高達78%的增長速度相比,已是霄壤之別。到了2011年,手機游戲更造就了中國網游市場的新藍海:2011年一年的手機游戲市場規模高達42億元,此數值僅次于客戶端網游和網頁游戲。“整個互聯網領域都開始把手機游戲當成是團購之后新的投資熱土。”淘樂聯合創始人兼C00洪韜告訴筆者:“這同時會帶來兩種亂象:一種類似團購,蜂擁而上做出一大堆面目相似且面目可憎的手機游戲;一種則類似盜版,無論誰開發了新款手機游戲,也無論該手機游戲好玩與否,網民們次日便可以在互聯網上免費下載。”
不可避免的循環
很顯然,百度與CPU的訴訟之爭屬于洪韜提出的第二種亂象。據了解,在一些正規游戲門戶站點上,均開辟了針對蘋果、安卓等智能手機平臺的下載專區,以專門提供手機“越獄”教程和“越獄”之后的手機游戲和應用軟件的免費下載專區。對此,國外知識產權保護團體曾多次批評這種帶有“中國特色”的免費共享現狀。
業內人士指出,手機游戲領域中直接盜版的危害可以從其前輩——單機游戲身上找到答案。據悉,僅2001年一年,單機游戲行業就實現了年產397款、產值3億元的銷售記錄,在之后的十年間,單機游戲的產值瞬間被蒸發,到2007年時,單機游戲僅創造了6000萬元的營收,而到了去年,全年則僅只有一部單機游戲作品《古劍奇譚》面世,號稱70萬套的銷量也難以掩蓋單機游戲無力回天的困局。而造成這一困局的最大原因還是盜版。
筆者認為,手機游戲也許會步循單機游戲的后塵。時下在手機應用軟件商店中熱賣的游戲,其實就是運行在手機平臺上的單機游戲,由此可推斷,CPU和百度的戰爭其實只是盜版和反盜版大戰的序曲。據媒體報道,CPU在開發手機游戲產品之前就曾遭遇過類似的盜版侵權行為。CPU一工作人員表示,手機游戲的盜版發布者提供免費的盜版資源可以吸引大量的用戶和流量,以提升網站的點擊率及廣告價值。該工作人員道出了很多手機游戲廠商的心聲:在國人還不習慣付費購買和盜版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遏制的背景下,手機游戲的結局是否就真的注定了呢?
當然不是。洪韜指出;“當單機游戲變成網絡游戲后,免費下載付費游戲的模式讓盜版變得不再可怕;相反,手機游戲也將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大潮下,已逐漸從單機游戲演變成手機網游,屆時,手機游戲的知識產權困惑將轉變為“同質化”問題。
千部共一套的手機游戲
其實,同質化問題此刻已經很嚴重了,其危害一點也不弱于盜版。據了解,今年4月在蘋果應用軟件商店上線的兩款游戲均展現出了國產手機游戲的實力:觸控科技旗下PunchBox工作室推出的《捕魚達人》在四個月內就突破了1000萬次得下載量;數字頑石推出的《二戰風云》中文版推出兩個月后就霸占了中國區iPad、iPhone收入榜的第一位。
然而,表面的光鮮卻依然難以掩蓋手機游戲“同質化”的陰云。觸控科技總經理陳吳芝對外宣稱,目前《捕魚達人》已經出現了20余個山寨版,有的開發者甚至開始以惡意刷排名的手段博取“上位”;另據數字頑石的創始人吳剛則透露,目前有40余款iOS游戲正在緊張“抄襲”《二戰風云》,待他們成功竊取《二戰風云》的創意后將很有可能于今年年底上線。
而為更多人所熟悉的的《憤怒的小鳥》的行為就更加讓人感到滑稽:當它在iphone和ipad上一“飛”成名后,不僅在應用軟件商店中出現了若干和《憤怒的小鳥》相似的中文游戲,其“小鳥之怒”更“飛”向了所有能夠游戲的平臺。此外,單機游戲、網頁游戲、網絡游戲副本中也都橫空出現了諸多帶有中國特色的山寨版《憤怒的小鳥》。
筆者認為,手機游戲市場目前正在被一種浮躁氣氛籠罩著。眾商家追逐利益的行為而置正版手機游戲商利益于不顧的行為,最終造成了游戲市場的混亂局面。“塔防游戲火爆的時候大家都在開發塔防,策略游戲下載強勁之時,立刻大家轉頭做起一樣的策略游戲來了。至于游戲的故事情節,要么可以忽略不計,要么就是三國西游以及穿越……手機游戲開發者之間都在跟風,從創意到游戲玩法再到游戲畫面,眾商家全部采用“拿來主義”的方式,此舉是對手機游戲創新者知識產權赤裸裸的侵犯。“一位游戲時評人如此評價:“這一切都和網絡游戲的山寨風如出一轍,都是承襲了中國互聯網的劣根性,而這也讓本來屬于朝陽產業的手機游戲提前看到了日落。”
令另據DCCI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開發者在移動領域實現盈利的比重只有25%,虧損的則達到了34%,其余的則是基本實現收支平衡。而同時,開發者移動應用開發的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的也達到了50%以上。
筆者發現,在這個數據中,手機游戲的開發者占據了一多半,一位手機游戲研發人曾對筆者說:當初看到手機游戲的紅火才殺人這個市場,可結果呢?一年下來,只賺了十來萬,公司七八個人,平均下來,每個人只有一萬多元收益。創新要死,不創新也要死,這個行業讓人沒法待下去了。
(作者為知名游戲產業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