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科學家研制單分子“電動車”
近日,荷蘭科學家發明了堪稱是全球最小的由單個分子制成的分子“電動車”。據了解,該“電動車”有4個“輪子”,當施加微弱電流時,就會向前行駛。科學家們表示,這種分子“電動車”有望廣泛應用于微觀領域。據悉,荷蘭屯特大學的化學家蒂博爾-庫貝納奇領導的科研小組通過將4個旋轉的運動單元(相當于汽車的4個輪子)附著在一個中心軸上,制造出了一個可定向移動的分子。再用細微探針觸碰該分子,并為之提供微弱電流,最后,這4個“輪子”就會開始旋轉,從而驅動整個“分子車”前行。科學家們經過在銅板表面對分子“電動車”的測試結果顯示,每施加10次電流,該分子“電動車”就可以行進6納米。(《科技日報》)
太陽能地下通道照明系統在湖南長沙亮相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大道東段一條由太陽能供電、LED照明的過街地下通道U月5日正式供電亮燈。有專家表示,在享受國家補貼的情況下,采用太陽能地下通道照明系統,業主方投資回收期約為4年。如果此照明系統可在全國6000多公里的隧道中得到推廣使用,其節約的電力至少可建成兩座中型核電站。據了解,長沙市岳麓大道主道雙向六車道,沿途建有多座過街地下通道。長沙市公用事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剛剛啟用的太陽能地下通道照明系統位于長沙市政府附近,他們在地下通道4個出入口的雨篷上安裝了108塊淡綠色太陽能電池板。這些太陽能電池板容量為14千瓦,可為通道中88根LED日光燈管提供電力。(《新華網》)
德科學家研制出可將身體懸掛粘在天花板的超強膠帶
近日,德國基爾大學動物學會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昆蟲使用足部微小的毛發即可順利攀爬在墻壁上,基于這一原理,他們成功研制出了一種可將身體懸掛粘在天花板的超強膠帶。該膠帶由帶有類似微型毛發結構的硅樹脂制成,黏性非常強。據了解,昆蟲具備獨特攀爬能力的關鍵在于它們擁有數千個末端可壓成扁平狀的毛發結構。這種獨特的毛發結構可使昆蟲足部最大限度地增加接觸面積。由此,超強膠帶成功借鑒了昆蟲足部的生理構造,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與物體表面進行接觸,在相同物質表面的粘黏性也能達到普通膠帶的兩倍,此外,該超強膠帶還可防水,粘貼物品后膠帶表面也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騰訊科技》)
丹麥科學家研發可品嘗番茄昧道的“磁舌頭”
未來“電子感官”設備家族又添新成員,用于探測氣味的“電子鼻”又有了新伙伴——能代替人類和動物味覺感知能力的“磁舌頭”(又稱核磁共振波譜儀)。近日,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由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哥本哈根大學等多家研究機構共同開發出的一種會“品嘗”食物酸、甜、苦等味覺指標的方法成功問世。“磁舌頭”的發明人員解釋說,人們感知食物氣味和味道是一個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該過程無法用簡單的模型來描述。盡管經過訓練的專業檢測員能消除一些主觀差異,但在食物加工過程中,還需要更客觀的方法來檢測其各種感官指標。(《科技日報》)
美國發明可打破光電轉換效率記錄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
近日,美國科學家用砷化鎵制造出了最高轉化效率達28,4%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者推斷,因該太陽能電池效率提升的關鍵是讓其釋放出更多光子,所以它有望突破能效轉化記錄的極限。據了解,因為以往科學家們都強調通過增加太陽能吸收光子的數量來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所以太陽能電池吸收陽光后所產生的電子必須被作為電提取出來才能避免因電子未被及時提取而衰變的現象。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伊萊·亞布魯諾維契領導的研究顯示,如果砷化鎵太陽能電池釋放的能量能作為外部熒光排放出來,太陽能電池的輸出電壓就會提高。(《科技日報》)
韓國研翩可伸縮的石墨烯晶體管
近日,韓國科研人員成功研制出了一種以可伸縮的透明石墨烯作為基底的新型晶體管。據該項發明的研發者介紹,此種新型石墨烯晶體管具有可被整合至其他材料的優勢,一舉突破了傳統石墨晶體管必須在真空或高溫中制造等技術瓶頸,為了制造此種新型晶體管,研究人員首先合成了單層石墨烯,并將它們一層一層堆放在銅箔上,再通過光刻和蝕刻技術在石墨烯上摹制電極和半導體溝道等晶體管必需的元素。最后將這些部件轉移至可伸縮的橡膠基底,并用可伸縮的離子凝膠將柵絕緣層和柵電極等剩余部件印刷在相關裝置上。(《科技日報》)
新加坡科學家發明薄膜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一般由高品質的硅晶體制成,制造成本較高,大大限制了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范圍。近日,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和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IME)的科學家聯合研制的薄膜硅太陽能電池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據了解,新加坡科學家將一個新奇的納米結構(比人的頭發絲小數千倍)置于非結晶硅制成的太陽能電池表面,研制出了一種轉化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此外,鑒于一般晶體硅電池的短路電流密度與轉化效率直接相關的特性,科學家們通過不斷改進填充率、增加開路電流的電壓的方式,可將這種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達到晶體硅太陽能的效能水平。(《科技日報》)
英國研制可撕裂真空結構的“最強”激光
英國牛津郡的拉瑟福德一阿普爾頓實驗室的科學家們計劃建立一座能產生世界上最強激光的極端光線基礎設施超高場裝置,由該裝置發射的激光光束可產生猶如太陽光集中到地球上一點所發出的巨大熱量,這種巨大的熱量足以撕裂真空結構。據該激光項目負責人介紹,超高場激光器由10束激光組成,每一束強度都是原型激光器的二倍,它可產生200萬億千瓦的功率,但只能持續十億分之一秒。科學家將這些強大激光束存儲起來,以產生幾英尺寬的大型激光束,最后結合起來集中到一個小點,就會產生猶如陽光透過放大鏡的效果。(《新浪科技》)